電影訊息
聖杯騎士--Knight of Cups

圣杯骑士/圣杯骑士

5.7 / 22,378人    118分鐘

導演: 泰倫馬力克
編劇: 泰倫馬力克
演員: 克里斯汀貝爾 娜塔莉波曼 凱特布蘭琪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虛偽

2016-01-15 23:15:16

攝錄感受


塔羅牌裡的聖盃代表水象星座,象徵情感、關係、愛和靈感。聖盃騎士的關鍵語:情感和行動之間。

這張牌本身面對著一種責任與冒險的矛盾,一方面肩負保護聖盃的使命,另一方面擁有自由精神;它同樣也可以是完美的結合,手持聖盃庇佑著騎士的純潔,騎士精神注入靈動於聖盃。聖盃永保純潔,騎士守護聖盃的諾言並非發自真心,雖然騎士一直會忠於諾言,騎士害怕自己的自由會讓聖盃打破誓言跟他一起去冒險,但聖盃的誓言一定是出於純潔的愛,所以能迫使聖盃打破誓言的絕非世間的污穢面誘惑。

《聖盃騎士》沒有完整講述一個線性的故事,而是將思索中的疑問與情感中的迷茫以夢境化碎片式的拼接完成的視聽展示。我只看過導演Terrence Malick的《細細的紅線》(這部所謂的戰爭片更為催眠),與《聖盃騎士》類似的元素就包括大量隨筆式的自言自語和搖晃著的海流與潮聲。在此截下影片開頭的引文:「通過夢境的形式傳達並開始···在其中理解他傳達啟迪的方式···最終平安抵達慾望的國度。」




做完預習,我們再來一起品析《聖盃騎士》和「與其之外」的一些東西。

其實沒有什麼「與其之外」,雖然接下來談論的很多東西看起來都與電影故事無關,但電影,包括任何載體形式所蘊含的情感、哲理都是相通的。特別像Terrence Malick這類導演的作品,通常是意會,而非言傳(讓我想起某個道士下了山,巴不得用最俗的語言和誇張的表演想向你傳授真經)。

《聖盃騎士》的旅程不是導演在向我們展示他的世界觀,而是帶著觀眾進入催眠式的體驗去一起探尋那些支離破碎的印象,從中探索自己能發現些什麼,自己在導演營造的夢裡被喚醒了些什麼。我們都想一想,我們是不是經常會有這種時刻,無論是曾經的自己還是來自別人,彷彿冥冥中經歷過一些類似的事情,有過相同的情感體驗。我們的靈魂會記憶這些特別的片段,因為零碎,所以不被時常喚醒,可一當遇到類似的場景或相似的人,這一部份記憶和情感就被立刻調動起來,我們為之感懷的就是似曾相識,就是這些相通的東西,這就是共情,這就是共鳴,這就是交流的一部份。


這不是裝高冷,來拉高這個大部份觀眾看不下去的電影的水準,對於一部「零劇情無劇本的電影」,只有願意去欣賞它的人再能從中找到一些能給他帶來觸動的碎片,就像願意被催眠的人才能在瑣碎與不連貫的夢境中重新去認識自己。因為人除了吃和睡需要得到基本保障,其他任何生存活動都可以無限昇華,尤其是交流。語言和文字的發明已經幫助人們極大的開發了交流能力,但是再多的文字也不能描述出無限的思想,再美的詞彙也無法表達「愛」這種情感。

至此,我沒有講電影的故事有何特別,也沒有評論電影的拍攝技術與手法。《聖盃騎士》的真正高冷就在於它不是講故事,也不是談評論,而是釋放感受。我喜歡這種感覺,因為它是絕對的潛意識流。我們不是通過劇情來理解故事,而是通過感覺來體驗意識之外的溝通。這一層面,故事就是軀殼,技術就是裝飾,感覺才是游離在其中的靈魂。講故事,它就是一個男人遊走在不同女人之間卻仍然找不到靈魂伴侶的頹廢而孤獨的婚外情、夜生活生活狀態,聽起來多麼惡俗腐化的元素,於是懶得多講這類故事。談評論,影片中大把大把意味深長的寄託情感的美句佳段充斥著無病呻吟的小資情調;手持攝影的搖晃感、頻繁複雜的剪輯,與「水」元素、與慢音樂的結合始終讓你處於昏暈迷醉狀態。於是更懶於發表對浮華世態的看法,因為我們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經歷,雖然事件不同,環境更無相似,感受卻相通。那麼,我們就靠感受來直接拉近彼此。




這裡的意象除了最重要的水,還有公路、套房、酒吧、派隊、山嶺、家庭、寫字樓······也就是我們生活過的自然環境和人工環境,我們每天必定面對的各式場景。「騎士」身邊的女人——初戀、艷遇、工作對象、前妻、情婦、女友······我們甚至分不清其中一些女人的身份,但身份不重要,重要的是這些女人帶給他的值得留戀的體驗。還有對「騎士」影響最大的家人——父親和兩個弟弟,最親的人往往也帶來過最多的煩惱,可我們依然難捨親情。

這些就是我們每個人的似曾相識,無論朋友還是陌生人,他們可以跟我講述一段完整的故事,但大部份時候他們無法將細節拼湊出來,也可以只告訴我心情如何。我很慶幸我自己擁有這種傾聽的能力,哪怕你什麼都不講,我也能去感受或僅僅是陪伴。

光展示這些零星的夢境,不能達到解夢的目的。解夢的目的,不是像破案一樣把事情想通了,現實中都無法解決的問題,光靠想又如何能夠解決,心理的治療與成長是要把心情理順了。

離開了上帝,降臨人間的赤子便有了飢渴,飢渴是一種缺失的狀態,總渴望什麼,我找不到一個詞來解釋這個「什麼」,於是借用上文中提到的「愛」,愛上這個世界,愛上愛。在這個過程中,騎士要學習領悟忠貞的誓言,所以即便那些離開了你的人,至少在共同經歷的那段旅程中,他(她)們教會你:你有脆弱,你需要的不是愛的意義而是愛的體驗,你想爬上自己的樓梯還是別人的······而對於情感來說,最怕的就是「我不怪你,你卻對我更不好」,這才是最殘酷的。即便依然是一生所愛,我該告訴你嗎?我不知道我愛的是你,還是愛,你等於愛嗎?於是不懂「愛」的我,不敢帶你來,怕傷你更深。

影片越到最後,鏡頭切換的節奏越慢,因為是手持聖盃的騎士,聖盃是神聖的情感,流放與浮華始終沒有磨滅自由騎士對於生命的思考。世間的歷練是為了給予上帝之子啟示,「30年來,我沒有在生活,而是毀滅它,毀滅自己毀滅他人。」因為你想平和,終會回歸赤子的平和,想要理順,總會理順,最終學會更平淡純淨的面對紛繁複雜的世界。

影片播放到1:43:40,溫暖的海灘第一次看到了家庭的歡樂,進入最後一章——自由,作為一個孩子心無旁忌,活在當下。別以為失去一部份就捨棄全部,求得心靈的寬恕,用你永無止盡的愛和你的大悲之心來原諒走過的彎路。生活中的折磨能約束你成為高於自身、高於自我的事物,帶你離開這個世界去尋找之外的事物,那是比我們希冀的幸福更神聖的恩賜。你既是孩子,也已成為父親了,這就是人類的傳承,讓思想與善良延續下去。

醒醒,從夢中出來,你還在生活中。




把這麼碎的東西連貫起來,確實需要時間,最後也是零零碎碎寫了這麼多,忽略我的邏輯,收集我能收集的片段。我還是希望自己能給這部電影做出一個簡單的評價——一部攝魂片,無關攝影、攝影、攝事。

搖晃的鏡頭,混沌的水,布萊切特的回頭······哀傷的美。
藝術的場館,禪修的莊園,娜塔莉·波特曼的駐足·······平靜的美。
由海邊轉向公路,那麼哀傷,卻又那麼平靜,那東方的光明原來一直在眼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