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唐人街探案 Detective Chinatown

唐人街探案/唐人街·探案/DetectiveChinatown

6.6 / 1,130人    136分鐘

導演: 陳思誠
編劇: 陳思誠 程佳客
演員: 王寶強 劉昊然 陳赫 佟麗婭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一隻麥麥

2016-01-04 01:45:22

《唐人街探案》解讀:爆笑歡脫與細思恐極


陳思誠說過,他的電影觀就是他的世界觀。想最透徹地了解一個人,就仔細看他拍出來的作品,他的一切想法、觀念、喜好,都在裡面。
演員出身的陳思誠在創作上有著十足的自信與野心,他想通過電影處女作《北京愛情故事》建立起一個由時間和空間構築而成的世界,但被大眾簡單翻譯為「幾部愛情短片的串燒」。他說,我這怎麼能是串燒呢?他不甘心。
但他也絕不是為追求個人品味而自動疏遠金錢的人,藝術和商業,他都想要。他知道在這個高負荷的時代人們對笑聲的渴望,但又不想讓那些笑聲來得太低廉,他更想淋漓盡致地表達自我。
於是他的第二部電影就長成了《唐人街探案》現在的樣子,一部足斤足兩的本格推理,也是一部過火癲狂的動作喜劇。沒有蔑視觀眾的智商,也沒拼湊網路段子。可能是叫獸易小星夢寐以求的兩種效果——觀眾驚呼「萬萬沒想到」以及大笑「哈哈哈哈」,陳思誠算是做到了。

【善惡觀】

有觀眾詢問《唐人街探案》結尾部份是否有些畫蛇添足,也有人在製作期間問過陳思誠,135分鐘的片長實在有點長,要不要把最後一段拿掉。陳思誠倒是覺得,這一段才是他拍攝這部電影最想表達的核心。
陳思誠在一部喜劇里埋下了自己對整個世界的悲觀。
電影一開始就打出一行《周易》的句子:一陰一陽之謂道也,繼之者善業,成之者性也。當然初次看見這個,誰都不會在意。
電影的最後,陳思誠借小女孩之口說:「個體生命不同,但世間善惡總量不變。每個人從出生起就註定扮演各自的角色,有的是善,有的是惡。」小女孩的父親也告訴她,一個人沒有真正的善或惡,要看你怎麼理解。
就像那張關鍵的摺紙,看似簡單,實則內有玄機。單面的世界是無法立足的,總要有人站在光明的對立面。
據說陳思誠之所以挑中張子楓,倒不是因為她小小年紀便表演經驗豐富,而是因為她能準確詮釋出或天真爛漫、或令人毛骨悚然的笑容。電影看到某個鏡頭的時候,許多女觀眾都被嚇得尖叫一聲,鑽進了旁人的臂彎里。
這種感覺似曾相識。早在《美國X檔案》和《搏擊俱樂部》之前,愛德華·諾頓第一部嶄露頭角的作品是《一級恐懼》,他在裡面演一個天使與魔鬼雙重附體的人。理查·基爾飾演的律師經過不懈努力,終於以精神疾病為證據幫助諾頓飾演的嫌疑犯洗刷了罪名。然而就在事情塵埃落定的最後一刻,愛德華·諾頓也擠出了同樣一個令人脊背發涼的笑容。

【留白】

法律的裁決永遠不會盡善盡美,很多是非善惡的論斷都只呈現為一部份人想要的樣子,每一片和平的天空下都暗暗醞釀著風起雲湧。這也是這個故事為什麼會發生在泰國的原因,除去審查的考慮,劉昊然也在電影裡一語道破:泰國是沒有死刑的。而唐人街,歷來是一個符號,是貫穿影史的罪惡淵藪。
我們可以發現,《唐人街探案》里幾乎沒有一個人是沒有污點的:王寶強飾演的唐仁來泰國之前發生了什麼事仍存疑(警局系統里似乎早就有他的犯罪案底和照片採集),小瀋陽等人和馬浴柯構成犯罪幫派,陳赫和肖央不計手段想上位,潘粵明和張子楓的動機令人捉摸不透,阿香左右逢源身份神秘,唯一看似陽光帥氣乾淨、畫風與周圍人截然不同的劉昊然,打小的夢想卻是實施一次完美的犯罪。
或許可以說,劉昊然飾演的秦風,在張子楓身上實現了心底邪惡的夢。
一部細思恐極的電影。
作為一部懸疑推理題材的國產片,《唐人街探案》完成度較高,邏輯清晰縝密,基本沒有大的漏洞,能自圓其說。能看出陳思誠對偵探文學確實有一定情結,甚至直接在台詞中指明書目,還有若干細節對它們進行了借鑑或致敬(書架上出現《白夜行》等)。不過電影故意挖了一些小坑不填,比如秦風的爸爸犯了什麼罪,小女孩和頌帕的兒子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同性戀怎麼有的兒子,唐仁和秦風最後在實驗室裡看到了什麼等等,你可以將它們理解為陳思誠留給觀眾的開放性思考題,也可以看作為續集埋下的伏筆。

【人物】

《唐人街探案》裡的主要人物,光是出現在海報上的就有11個,再加上金世傑一方,更是攪成一場混戰。陳思誠把他們分為4個大組,給每個人都貼上了鮮明的形象和性格標籤,把人物之間建立起復雜的聯繫,還給每個重點主角都寫了幾萬字的人物小傳。要把這麼多人寫清楚拍明白,即便不是昆汀和蓋·里奇那樣的人物,也至少得是個腦瓜靈光的聰明人。
唐仁諧音「唐人」,秦風就是「秦風」,故事又發生在海外的唐人街,怎麼看都有點傳統文化失散的味道。王寶強飾演的唐仁是個廣東人,會點下三濫的粵式三腳貓功夫,靠一把尋龍尺、入門級卦象口訣及坑蒙拐騙技術忽悠一口飯。侄舅二人組一正一諧,有點柯南和毛利小五郎的既視感。除少年偵探外無論正派反派,造型一律邋遢、濃艷、嬉皮、誇張,有廉價感和風塵味,人人自帶「倒霉蛋」屬性,形成帶有一點惡趣味的喜劇效果。
受到一定爭議的是王寶強的廣東人口音和時刻打雞血的語調,這是陳思誠執意要他這樣做的,說他不能一輩子都說河南話。於是王寶強在腿傷臥床期間反覆聽粵語演員的配音模仿學習,硬是把自己逼出了一口曾志偉腔。個人覺得雖然腔調誇張得有些過火,但確實可以把對王寶強的刻板印象刷新一番,對他今後的戲路拓展也有好處。

【語言】

近幾年東南亞成了國內片方熱衷的取景地,故事、政策、審查等方面皆有便利。《唐人街》是異域風情玩得最開的一個,沒白把這麼大劇組折騰到那麼遠。
動作場面是《唐人街探案》最明顯的商業籌碼,也是它喜劇外殼的最重要組成。片中有數場場面宏大、群演眾多、打鬥激烈、令人印象深刻的動作戲,比如王寶強劉昊然在鬧市里逃脫警方追逐,王寶強大鬧警局,正反兩派在醫院槍戰火併等。這些動作戲明顯受到了上世紀以成龍為代表的香港動作片影響,充分利用一切有地方特色的空間和道具,以抖機靈取勝,呈現出局面混亂、人仰馬翻的喜劇效果。
除了動作場面,在案情推理部份,陳思誠也選擇了電影化視聽語言。比如回憶周圍環境時「定格快進」,案情重演時舞台化處理,少年偵探穿梭於其中,猛然醒悟。這種處理手法不算新鮮,但是放進這部電影裡是沒問題的。
最後的群舞場面自然是很歡脫了,《薩瓦迪卡》這歌也足夠洗腦。對了還有那首經典的《往事只能回味》,在片中數次時隱時現,直到橫移、升格鏡頭裡的槍戰場面才酣暢淋漓地美妙唱起,夠惡搞的。

總之,作為剛剛第二部長片作品,陳思誠在《唐人街探案》里如願展示了他的才華和訴求,沒有一點藏著掖著。在這個人人瘋搶IP的年代,獨創一個完全沒有粉絲基礎的系列品牌並非易事。從類型開發角度講,懸疑偵探+動作喜劇也是符合目前國內市場需求的一次探索。
泰國嗨完還不夠。接下來陳思誠還想把唐仁秦風這對奇葩探案組送到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去,還是王寶強和劉昊然來演。陳思誠開玩笑說,接下來幾部的名字他都想好了,第二部在美國叫「美翻」,第三部去日本叫「日爽」,第四部去澳洲叫「嗷嗷叫」。
目前看來《唐人街探案》票房勢頭還不錯,上映兩天日進過億。這對國產偵探到底靈不靈,今後還能闖多遠,我們可以走著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