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決戰終點線--Rush

极速风流/一级双雄(港)/决战终点线(台)

8.1 / 514,183人    123分鐘

導演: 朗霍華
編劇: 彼得摩根
演員: 克里斯漢斯沃 奧莉薇亞魏爾德 丹尼爾‧布爾 阿歷珊翠瑪莉亞羅娜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木衛二

2015-12-23 06:38:47

說英雄,誰是英雄



不知為何,《極速風流》讓我想起了古龍的小說。

用好朋友釵蕊的話說,就是:

刀,劍,女人。

刀很快,劍很冷,女人很美。

即便《極速風流》是一部賣點明確的F1賽車片,僅靠風馳電掣電光火石急若流星一閃而過之類的詞彙,顯然還無法形容到這部電影的精髓。這些只能讓人聯想到花哨的剪輯,近乎炫技的快切。就連賣拷貝之流,也會耍得你眼花繚亂。

然而,除了在三級賽場上的頭一回死磕,尼基和詹姆斯並沒有在賽場完成針尖對麥芒的頻繁較量——至少在電影場面是如此。兩個人爭奪兵器譜排名第一的進程,大多是以幻燈片形式出現,簡單地給出結果。不然就是打嘴炮,豎中指,加上關鍵的意外和退出,用場外表現來貼近觀眾。

我們都知道,《極速風流》講的是兩個截然不同性格男人之間的惺惺相惜。他們的最大不同,不是戰術策略不是賽車好壞不是車隊贊助,而是性格魅力的突出與人生準則的相悖。就像開頭說的,他們更像兩把不同的兵器,刀和劍,有自己的用法,打不同的套路。並且,他們不為周圍形勢所動,選擇自己的方式去完成了生命的燃燒,從未動搖。


如何拍攝F1這項以速度和轉圈為主打的賽車運動,多數人可能會想到《玩命關頭》系列——一個不斷挖坑和補洞的飆車電影。然而,哪怕掛上POV視角,F1賽車大概會令人覺得頭暈和無聊。即便放棄緊貼地面,秒速七八十米的鏡頭,轉用航拍和解說員來表現,那樣倒是可以直接去看錄像轉播……

《極速風流》用了一個傳統的雙雄模式,這兩個人一直對抗,從不合作。他們的性格差異如此之大,就像詹姆斯毫不掩飾地彰顯他的男性魅力,長髮、身板和筋肉,還有被拿掉的裸臀。而低調的尼基,初次會面幾乎沒有被老婆視為是一名賽車手。

到了他們共同熱愛的賽車事業,兩個人付出的方式也是不同的。詹姆斯不要命,不願錯過任何一線機會,積極地挑釁對手。他張揚,驕傲,是天生的明星。燃燒得快,熄滅得也快,彷彿用的是荷爾蒙,是激情選手。

尼基有條不紊,是用腦子在比賽。身在重症病房,心在賽車場。不管是燒得血肉模糊,還是插管子到肺部,虐得觀眾生理疼痛。他卻跟醫生說,再來一次。在醫院,他燒傷未癒,艱難地套上頭盔。一個遠近的變焦,瞬間令人進入到他的內心世界。



(OS:單看這一幕電影截圖,它有沒有讓你想起某部經典周星馳電影的經典時刻。戴上它,意味著無怨無悔的人生付出和無可取代的理想追求。)

這部電影不以最後一秒鐘懸念來吊觀眾胃口,即便日本富士山賽道就像德國賽道的重演。可是,很少有人可以想到,尼基做了那樣一個選擇。正常的好萊塢模式,無非兩個人血戰到底,拼出來個0.01秒或者0.001秒,兩個只能活(贏)一個。但《極速風流》順水推舟,變成了兩個世界冠軍的互相注視。真正煽情的大殺器,是尼基的旁白,是蒙太奇的魔力。無需看到詹姆斯的落魄,無需見證他的早亡,因為這是一個世界冠軍燃燒生命的終極歸宿。

一次次轟油門和歡慶勝利的背後,《極速風流》站在了同一個出發點,結果兩個賽車高手卻走了不同的路,並且他們都獲得了成功。即便性格不同,他們在有些地方卻還是相似的。他們反抗束縛,來自家庭的。反抗偏見,來自那些周圍人的敵意和歧視。反抗陳規,來自車隊的愚蠢落後。反抗平庸,來自生命和生活本身,為上世紀70年代的F1賽場帶來精彩較量和新鮮話題。這就像古龍小說裡的獨行俠,他們自我得有些偏執固執,天生帶有反抗意識,消極的,憤怒的,有心結的,然而,他們都成為了武林頂尖高手,且沒有背負任何家國大義。他們只為熱愛的東西,不計其他。

不難發現,《極速風流》講的幾乎都是心理戰和內心戲。這或許是表現絕頂高手魅力的最佳方式,他們的技術都是世界頂尖,從一出場就好像是,毫無疑義。他們最大的敵人,只能是自己。而賽場上的敵人,則是內心深處的朋友。


女人在電影裡也不是花瓶。女人們擋不住詹姆斯的微微一笑,他的人生戰績同樣頗豐。至於尼基,顧家好男人一枚,在體驗到人生的幸福感後,表現得有些動搖害怕。不然發現,在對待情感和女人上,這兩個人也是徹底不同的。總之,無論是一點即燃,廝守陪伴還是最終離開,《極速風流》的女人,似乎天生就能了解男人。或者,這也是中文譯名背後的哲學,極速來自賽車,風流來自女人。說英雄,他們都是英雄。【影咖獨家供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