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星際大戰七部曲:原力覺醒 Star Wars: The Force Awakens

星球大战7:原力觉醒/星球大战:原力觉醒/星际大战七部曲:原力觉醒(台)

7.8 / 976,657人    135分鐘

導演: J.J.亞伯拉罕
編劇: 勞倫士卡斯丹 喬治盧卡斯
演員: 黛西蕾德莉 嘉莉費雪 馬克漢米爾 哈里遜福特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perceptor

2015-12-21 09:01:57

一次重逢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這是個懷舊與情懷漫天飛舞的時代,這也是一個夢想成真的時代。

三十八年前,星球大戰:新希望(EP4)的驚天出世創造了科幻電影史上一代傳奇,以少年絕地成長為主線的正傳三部曲從此作為星戰亞文化的核心在全世界開疆拓土。十年前,伴隨著塔圖因的落日餘暉,前傳第三部落幕,也終結同時標誌著這首波瀾壯闊的太空史詩就此畫上句點。

即使迪斯尼收購盧卡斯影業至今爭議尚存,但不得不說,迪斯尼使得星戰續作這個「有生之年」變成了「觸手可及」。曾記否,預告片甫一亮相,便收穫尖叫眼淚無數。曾為告別黯然神傷的星戰粉們,何曾想到能再次目睹千年鷹翱翔天際,光劍鋒芒閃耀;而華髮蒼顏的Solo船長一句意味萬千的「We』re home」,又讓多少曾經少年的擁躉老淚縱橫。

操著入門級尚且不算的日語在7-11連比劃帶猜買到了預售票,下電車後在陌生靜寂的冬夜街巷中穿行3公里,被穿著暴風兵白色盔甲有禮貌的鄰座費勁地起身讓路。而在熟悉的主旋律終於響起之時,這些路途中的波折與期待都融進了關於星戰的獨家記憶。在銅管樂開闢的雄壯遼闊的空域中,黃色的字幕於星空之上緩緩前行,期待與現實在此刻交匯,如同世間所有美妙的久別重逢一般,將須臾化為永恆。

=== 劇透提醒!===

原力歸來——致敬

不知是不是因為年紀一大看什麼都滿是過去的影子,但星戰7的致敬著實份量十足。開頭結尾和威廉士已經形成標準,不必多說。影片從片頭開始,星戰首部(EP4)的影像就如同原力英靈一般在螢幕的深處不斷浮現。開頭現身的巨型戰艦與正傳中帝國殲星者形似父子,First Order士兵那身暴風軍盔甲升級版更不必多言。之後的突襲,叛軍戰士Poe與BB-8交接地圖,黑武士2.0版Kylo Ren登場砍人,以及活捉Poe這一系列劇情完完全全就是EP4開頭捕獲Leia公主橋段的翻版。

而就全片而言,主線劇情和EP4幾乎一致,經典橋段一概翻新,只是人物上稍微做了替換。核心仍然是新絕地的崛起,主角由農家小哥Luke換成了拾荒少女Rey。反派是帝國殘餘,審美觀與大殺器製造技術一脈相承,還要找個同樣正臉沒法看的大Boss。Obi-Wan和Darth Vader的師徒對決成為Solo家的父子對決(而且結局一樣無奈)。當然敵人基地的設計思路還是和死星時代一樣沒長進,所以叛軍又得再一次把敵人的球形基地炸個稀巴爛。就連主角現身的場所,雖然換了個名字叫Jakku,但看起來明明就是Tatooine山寨版……

看得出來,作為星戰終極粉絲,導演兼編劇的J. J. 亞伯拉罕謹小慎微地選擇了一個穩妥的道路。既然正傳是經典,那就按照經典的套路來,需要革新的部份就直接加入新人物,順便改改設定。意識到自己的能力邊界,無法超越經典就乾脆復刻經典,JJ的選擇也算明智。

作為一部高關注度亞文化背景的商業電影,需要發揮IP優勢儘量滿足最多的觀眾。對於只是以娛樂為目的的觀眾,只需要拍得絢麗好看就足矣,如果發揮更好還能吸引更多新粉絲,這對於JJ而言更可謂手到擒來。而這項任務的關鍵所在則要讓粉絲群體(星戰觀眾中比例相當高)滿意。幸運的是,深諳粉絲心理的資深宅男JJ對此已然輕車熟路,且就目前反響而言這一點已經基本達成。

其實粉絲是很容易滿足的種群,帶著他們重溫經典已經解決了問題的大半,然後加入新料製造些驚喜不讓他們厭煩,順帶把他們喜聞樂見的細節儘量自然地糅進去。本作保持了星戰系列電影一貫的致敬特色,但放諸原本的劇情架構中則顯得更加自然而有趣。這些為星戰迷如數家珍的對白與設定,被JJ以服務粉絲為旗號作為彩蛋被加量不加價大派送。

Jakku上面的帝國殲星者、AT-AT殘骸和Rey把玩的叛軍飛行員頭盔,千年鷹裡的走私專用艙和全息遊戲棋等等都是佐餐小菜;Solo船長那句耳熟能詳的「I have a bad feeling about this」自然還是熟悉的配方和味道;主角們討論如何囚禁Captain Phasma時順帶吐槽了一把EP4裡面的垃圾壓縮艙引發全場鬨笑;至於跟黑武士匯報工作失敗,被原力扼喉更是日常便飯必不可少。此外,死星升級版Starkiller取自遊戲《原力釋放》主角之名,吸收恆星能量的功能則與另一款遊戲《舊共和國武士》中的恆星熔爐異曲同工,Kylo Ren的面具也和該遊戲中主要人物Revan面具十分相似,更不要說Kylo Ren作為Han與Leia之子投入黑暗面這一取自衍生小說的準經典設定。所以觀眾在看電影,影評人品鑑電影,而真粉絲都在忙著數梗。

因此,即便我們會覺得老調重彈,只要能看到那些曾經熟稔於心的幻想殘片得以昨日重現,老去卻不失親切感的面孔再度天神降臨,新的太空傳奇、宇宙大戰和星際家庭倫理劇繼續上演,也就滿足了。那些電影本身無法帶給我們的感動,時光和回憶會將其添滿。

新希望——新的人物與故事

常言太陽之下並無新事,而對於那個很久很久以前、很遠很遠的星系而言,一樣如此。

星戰的主要矛盾衝突向來就是光明與黑暗面原力跨越時空的糾纏撕鬥,這個對立統一的問題一直都在血與火中被慢慢求索(可見科技發達的星戰世界哲學發展一般,缺少馬克思去一統江湖)。處於光明面的絕地與黑暗面的西斯勢如水火,同時也相互轉化(被黑暗面誘惑或者被拉回來)。整個星戰宇宙的命運就在這似乎簡單的二元戰爭中波瀾起伏,誕生了無數傳奇故事。

JJ誠然沿用了正傳的劇情套路,但致敬歸致敬,在經典之上創新既是觀眾的需求,也是藝術家尊嚴所在。帝國搖身一變為First Order,叛軍搖身一變……還是叛軍(其實是新共和國軍吧),主角還是要成長為頂天立地的絕地,反派也還是要利用黑暗面原力統治宇宙。即便主線和設定都是繼承,但從正傳的光環中新作還是閃耀著自己的獨特色彩。

電影主角除了遵循Luke足跡的Rey之外,還有一個來自暴風軍的反叛者Finn。和正傳的三人組不同,這兩個人在性格特色和相互關係上都有屬於本作的演繹。和憨厚的Luke不同,Rey在Jakku孤身一人(為啥還保養得這麼水靈大概是因為原力吧),在底層勞動謀生的經歷使其更多的具有Han Solo式的堅韌老道但更為純粹。而Finn作為被First Order訓練的殺人工具,之前甚至不具備自己的名字,因為有著自己的良知而背叛,其性格單純一面更接近於Luke。二人都算是至純至性,在戰鬥中結下的更多是患難戰友之誼(好在JJ沒有生拉硬拽地強行配對)。

如果僅憑二人一路打拼,加上BB-8全力賣萌,在人物層面也太過單薄。於是Han Solo帶著老搭檔Chewie適時地出現了。可以說,Han的出場才真正撐起了電影的後半段。Han和Leia夫妻重複的一場戲處理得恰到好處,沒有過多廢話,兩位老戲骨眉目之間便是剎那百年。雖然Han仍然是重操本行,Leia還是兢兢業業,但他們的加入無疑在時間與人物關係層面大大加強了影片的層次感。這種縱深經由觀眾的回憶進行放大,使得影片在表達過程中得以事半功倍,寥寥幾筆便意味全出。

而在反派方面,皇帝Palpatine的copy最高統治者Snoke,以及相當於Tarkin(EP4中上將)二代的Hux將軍在本作中作用都很符號化。反倒是黑武士Kyle並沒有保持Vader在EP4中的那種神秘感與具有威嚴的壓迫力。隨著Han和Leia的登場,Kyle的身份直接被揭露——Solo家墜入黑暗面的兒子。至少二人對決時不會來上」I am your son!「這麼一段了。

當然,作為天行者家族後裔,又是一個以外公為榜樣的黑武士,與生俱來的被動技能就是心中總是存在光明……然而與Anakin不同的是,Kyle沒有那麼苦大仇深的經歷(沒人拍三部曲演他的墮落歷程就是明證),充其量不過是個為賦新詞強說愁的中二病小p孩被帶壞了而已,Kyle註定無法同Vader一樣成為Sith的象徵。不斷地與內心的動搖作戰,發怒的時候就拔劍亂砍(那兩個看到上次發火轉身就走的白兵你們不要太機敏),甚至其光劍熊熊搖曳的電漿束都在暗示內心的不堅定。

因此,在弒父之後,Kyle並未如意料中那樣獲得更大力量,反倒是變得更為虛弱,被Chewie一擊重傷(電影小說中有相應描述)。之後傷痛與原力的虛弱更使其戰鬥力大減,以致先是被連暴風兵都打不過的Finn拖延半天,然後再被覺醒的女主吊打。這個還不夠黑暗的黑武士,其動搖與糾葛必定依舊是未來續作中的主線之一。

新人物與他們的故事,這些在EP4框架上延伸出來的些許枝椏已經帶上了JJ版星戰的印記,也必將會在後續結出口味獨特的果實,讓我們繼續期待。

太空歌劇的反擊——表現力

年初的第二支預告片播出之後,便有人感慨,不足兩分鐘的預告片便勝卻前傳三部無數。雖然略有誇張,但以群眾反映而言,除去EP3尚屬可圈可點之外,星戰前傳整體上一直都廣為「正統」星戰迷們所不屑。

前傳系列縱有新世紀嘆為觀止的電腦CG技術加身,但卻因空洞浮誇飽受指責。惡名之下,劇情之空洞和人物關係之生硬的確為主因;而更深層原因恐怕則是背離「正統」——捨棄了屬於星戰最核心的矛盾衝突,引入過多看似絢麗實則無用的元素,使得影片主題在華麗的碎片席捲之下被掩蓋沖淡。

很明顯JJ吸取了前傳失敗的教訓,把星戰最終拉回到其最為本源的吸引力上。一方面有出於致敬的考量,而更重要的則是利用觀眾對於基本設定的熟悉感,更加專注於敘事,保持重心不致分散。星戰按照類型劃分是太空歌劇,既是太空歌劇,其核心就在於浪漫為魂魄傳奇為血肉,詠嘆調是故事本身,而佈景為輔。特效必不可少,但精緻與華麗之中蘊含的抽象,雋永,衝突才是靈魂。

沿用正傳的設定,正反派在視覺上就繼承了對立關係。First Order如同帝國一樣,黑色軍官制服,白色暴風軍盔甲,以及與納粹軍旗極為相似的紅底徽章旗幟,不僅僅是歷史延伸,也是在色彩上傳遞統一與不可違抗的威壓感。新共和國軍隊依舊沿襲正傳中配色,橙色白色的飛行制服,軍綠色的地面戰鬥制服,總體更為調和。前者光潔鋥亮,後者僕僕風塵。

而比起前傳著力打造的景色各異的星球,本作並沒有在外星世界的構建上花費過多功夫。Jakku的沙漠,Takodana的綠林,Starkiller的雪原,以及亘古不變的太空,也都如正傳般更多依賴現實景緻。這些色彩分明的佈景則安排了風格各異的戲份與之呼應。以片尾對決為例,在白色雪原幽暗的黑色密林間,一襲黑袍的Kylo與米色衣衫的Rey紅藍光劍相擊,這種簡明而互成對比的衝擊感更為強化了對決的意境。最終伴隨著基地的崩塌,勝負已定的二人被地面的裂縫分開,用中小學閱讀題的思路展開的話也可以理解出道路與命運的決裂云云。

這種帶有舞台化處理的地方還有不少。在Kylo與父親Han的對決場景中,二人於橋正中對峙,男女主角此時從頂層開啟艙門進入,正巧將外面的月光打在Kylo臉上,此時的Kylo回歸成了Ben,Han和Leia的兒子;當月光遮蔽於陰雲,Kylo黑暗面重新附體,於是紅色光劍出鞘……這樣鮮明而戲劇化的美學設計放於星戰中,絲毫不顯生硬反而恰到好處,因為這就是星戰作為太空歌劇的特色。

等待,我們需要

一個好的故事必須留下懸念:除去Rey所體現的原力敏感者特質,如感應Luke相關記憶,心靈控制和結尾爆發等,根據影片中的暗示(酒館老闆Maz),Finn有很大可能也是原力敏感者,那麼他又將如何覺醒是不是又會被脫進黑暗面。而Rey的身世之謎(比如是不是Luke的女兒啊),Luke的避世內幕等,二人之後是父女相認還是師徒繼承,也都是懸而未決。至於反方大boss真身,Captain Phasma作為女版暴風兵領導到底好不好看之類一樣留待未來解答,這些要素無疑為這個新的星戰傳奇提供了脫離正傳桎梏,繁盛出一個新經典三部曲的多種可能性。

星戰迷們其實只關心一件事,下一部什麼時候上映。在這之前的話,就請把第一部多看幾遍。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