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唐人街--Chinatown

唐人街/唐人街

0 / 0人    130分鐘

導演: 羅曼波蘭斯基
編劇: 羅柏湯恩
演員: 傑克尼柯遜 費唐娜薇 約翰休斯頓 黛安賴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碧潭飄雪

2015-12-20 05:47:37

黑色電影之No.1: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座唐人街


 「忘了它吧,傑克,這裡是唐人街。」

      ——《唐人街》的末尾,尼科爾森扮演的私人偵探吉蒂斯親眼目睹了心愛的女人在禽獸父親和混帳警察圍追堵截後被子彈射穿後腦,她的一隻眼睛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綻放的空洞傷口。一個曾經的同僚走上前,半是虛情假意半是可憐地拍拍他的肩膀,說出了上述的那句話。他於是木然地跟著他們走了,在一群曾經不肯與之「同流合污」的警察們的簇擁下,無力地離開了慌亂而狼藉的唐人街,鏡頭由此上升,一個既冷酷又悲憫的上帝視角俯瞰著芸芸眾生。

據說,差點有一個光明的結尾,吉蒂斯最終和伊芙琳逃出生天、雙宿雙飛,如果那樣,《唐人街》頂多算一部合格的黑色電影,充其量只是在波蘭斯基一長串星璀璨的作品名單里再添波瀾不驚的一筆罷了,卻遠稱不上偉大。並不僅僅是應了「只有死亡才是永恆」這一宇宙級真理,更重要的原因在於,伊芙琳肉身的毀滅,與吉蒂斯精神上的毀滅是一致的,都是死亡。在黑暗四伏的巨大社會陰影下,個體的渺小、正義和道德的脆弱,暗合了主人公最終的結局,一樣是殊途同歸。

無法消解的無力感,無法排遣的憤滿,無以言說的恐懼,這些,難道不是我們所時常要經歷的真相嗎?

也許就能夠解釋了,為何我對黑色電影有如此偏執、刻骨的迷戀。從故事層面,黑色電影的經典劇情設定,有著動人心魄的魅力,它講述的孤立的個體徒勞無功地對抗著不可抗拒的現實,它直面的是社會的陰暗和人心的迷失,冷靜、深刻、堅硬、直率,像一把利刃直刺人心;頹廢警官、蛇蠍美人、變態殺手的黃金三角人設,數千年來變著花樣上演,可以派生出無數的精彩故事;從美學角度,黑色電影有其獨特的質感,粗礪幽暗的影像、空寂的街巷孤燈、甚至修長指尖的香菸、陰影滑過的百葉窗……在我看來,這些近乎符號的徽征,和鮮花、月亮、星星一樣美好。

《唐人街》當之無愧地要排第一、雖然嚴格上來講,它屬於「新黑色電影」範疇,與所謂黑色電影真正的黃金期無關。黑色電影誕生於上世紀四十年代的美國,那是一個相當混亂的時期,匯合著戰後的焦慮、社會的動盪、各種思潮的湧動,黑色電影悄然出現,像一個異教徒,一個特立獨行的私生子,與高唱英雄主義、歌頌偉大時代的好萊塢類型電影格格不入。

存在即合理,黑色電影映射的正是太陽背後的陰影。進入彩色膠片時代以後,黑色電影有過一陣沒落,但六十年代後「新黑色電影」崛起,再度宣告了黑色的魅力,無數的好事之徒、專家學者給它貼上標籤、進行解構、規範定義,時至今日大有愈演愈烈之勢。

在我心中,「黑色電影」是不死的,不論它是「新」還是「舊」。僅僅在六、七年之前,還是一個網路並不肆意發達、想看一部冷僻的大師作品或文藝片還需要淘盜版碟的時代,我得到了羅曼波蘭斯基的作品集,《鋼琴師》、《第九道門》、《霧都孤兒》等讓我對這位電影巨匠造夢的手藝嘆為觀止,卻唯獨對《唐人街》望而卻步,始終提不起觀影的興趣。如今想來,那時尚且幼稚,一股子向上拚搏的勁頭,渴望的是雞湯般的正能量,而對帶有絕望氣息的深刻有著本能的排斥。如今也算經歷了些人事,時常有難抒胸臆之感,卻也不至於看破紅塵、失望透頂。黑色電影恰到好處地出現了,不早也不晚。

如果你很年輕樂觀,不會喜歡黑色電影。如果你已世故麻木,也不會喜歡黑色電影。

    說回《唐人街》,故事很簡單,一個曾經供職於唐人街、遭受命運重創的警察,心灰意冷之下選擇大隱隱於市,成為一名專門窺視他人隱私的私家偵探,他憤世嫉俗、玩世不恭,直到遭遇伊芙琳——水利大亨的女兒,由此捲入了一場隱藏在真相之下的罪惡漩渦。他以為能再次鹹魚翻身、匡扶正義,卻最終還是無法與強大的錢權機構所抗衡,跌入深深谷底,完成了又一次徒勞無功的鬥爭。

然而,這個簡單的故事是由複雜的社會現實所支撐起來的,它取材於上世紀三十年代洛杉磯的水源爭奪醜聞。題目「唐人街」來自一個曾在唐人街做警察的人,他說在唐人街應該「儘量少做事」, 因為此地一系列複雜的方言和幫派,令一個警察可能不知道他們是在幫助受害者還是在幫助罪犯。

在電影中,「唐人街」因為這個出處成為全片的隱喻,這裡有的是無所作為的警察和明知故犯的罪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成為眾所周知的潛規則,誰要破壞規則,誰就是下一個犧牲品。波蘭斯基做出的壯舉,就是力排眾議,保有了悲劇的結尾,讓邪惡勝利,讓正義消亡。

我喜歡尼柯爾森面癱一樣玩世不恭的臉,竭力用冷眼掩映著內心的熾熱;我喜歡唐娜薇艷麗顫抖的紅唇、略帶神經質的美貌、堅強的淚水和絕望的悲情。他們不是傳統黑色電影中的悲情硬漢和蛇蠍美人,而是遊走於黑白之間,內心撕裂,外表平靜。從某個層面上,這是更寫實的人生。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座「唐人街」。或者說,每個人其實都生活在「唐人街」,經歷著暗潮湧動、荒誕不經的現實人生。

電影是這樣的東西——技術可以不斷進步,但是敘事技巧基本已被前輩們開發完了。時至今日,《唐人街》仍是神一般存在的教學範本,羅伯特麥基甚至在《故事》里用大量的劇本篇幅進行教學。很多人對規範教條的理論嗤之以鼻,私以為,在證明你的想法之前,不如先老老實實地拉一遍《唐人街》的片子再說。不是原劇本,而是拍成電影的最終劇本。而後就能發現,該片的劇本做到了最大的準確和工整,每一個場景都符合麥氏的教學原則——一個完整的價值轉換,至於伏筆、台詞、轉折自不必說。從來就沒有什麼渾然天成,增一分則長、減一分則短的美人,都是經過精心計算和雕琢的。《唐人街》就是這樣的美人,她是工匠波蘭斯基和藝術家波蘭斯基的完美結合之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