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怪物--Victor Frankenstein

维克多弗兰肯斯坦/科学怪人创生之父(港)/怪物(台)

6 / 44,582人    110分鐘

導演: 保羅麥格根
編劇: 麥克斯蘭迪斯 Mary Shelley
演員: 丹尼爾雷德克里夫 潔西卡布朗芬德莉 Bronson Webb 詹姆斯麥艾維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福寶

2015-12-12 21:22:38

維克多·弗蘭肯斯坦 Victor Frankenstein觀後


       好多條慢慢瞎寫著再說。 (2/11/2016更新又刪除所以等於這天沒有更新)另外文中觀點看法有的是引用/轉述非本人觀點,有的是寫時的觀點也許以後會變
        一,關於原著和作者、電影情節和編劇
        看之前懷疑是否由瑪麗雪萊同名小說改編,發現是。瑪莉 Shelley (1797 - 1851) 1818年 (21歲時)寫了小說 《弗蘭肯斯坦》。瑪麗雪萊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 1792 - 1822,其他兩位經常提到的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是拜倫和濟慈)的第二任妻子。Wiki詞條(https://en.wikipedia.org/wiki/瑪莉_Shelley)提到有評論認為瑪麗雪萊對人類能力和權力的看法基本不樂觀,她認為相對於宇宙和自然來講人類是渺小的,人類並非宇宙中心,權力濫用會引起社會混亂。感覺這些看法在電影中有體現。
        電影和原著的故事情節有很大不同。原著情節基本圍繞一個主線索, 那就是Frankenstein造了一個怪物,然後這個怪物陸續殺死了Frankenstein的親人/家人,最後Frankenstein把怪物押送到北極,故事完結(https://en.wikipedia.org/wiki/Frankenstein) 。原著中的主要人物只有Frankenstein和怪物。電影故事編劇是 Max Landis (85年生)(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x_Landis)。電影的人物情節 (https://en.wikipedia.org/wiki/Victor_Frankenstein_(film) )相對複雜,刻畫了多個角色,除了Frankenstein,還有馬戲團小丑Igor,警察Turpin,Frankenstein的同學(同事?)Finnegan,馬戲團美麗女主Lorelei ;但是怪物的角色被弱化。除了Igor協助Frankenstein造怪物這條主線外,其餘副線也刻畫的十分細緻,這包括警察Turpin認為Frankenstein的造怪物項目是邪惡的而屢次破壞襲擊;Finnegan如何從開始認為Frankenstein的項目是不可能的,到提供資金並利用Frankenstein的技術造出超級怪物為自己獲得名聲並且嘗試殺掉Igor;還有美麗女主Lorelei和Igor的感情戲份為故事加入一些柔和亮色;故事的最後,在圍繞造怪物發生的激烈衝突中,怪物殺死了Finnegan和Turpin,Frankenstein和Igor殺死了怪物,Igor離開Frankenstein和Lorelei到一起,Frankenstein最終從製造怪物項目的糾葛糾紛中脫身,開始新的研究旅程。
        二,關於科學/科技/人類能力:原著編劇和故事主角的不同視角
        Frankenstein在造人/怪物時多次說他的理想是造一個活的、「文明/開化」的人。這和瑪麗雪萊對「文明社會」和「文明人」的推崇是一致的,Wiki詞條(https://en.wikipedia.org/wiki/瑪莉_Shelley)就有提到,從她的一系列作品看來,瑪麗雪萊是一個「政治激進」的作者,重視文明社會的進步與變革。不過瑪麗雪萊並沒有塑造一個與自己世界觀完全一致的故事主角。電影中的Frankenstein對科學和人類創造力相當樂觀且有野心,他認為自己可以造出一個活的,有思維的人。而瑪麗雪萊在描述小說創作動機時說:「最最可怕的是,在藐視/模仿造物主令人驚嘆/震懾的創造機制這方面,人類所做出的種種努力帶來的影響。」(https://en.wikipedia.org/wiki/瑪莉_Shelley)從這個描述可以看出瑪麗雪萊對自己小說主角的科學信心是有諷刺態度的。而電影編劇似乎也刻意強化了這一諷刺意味,Frankenstein在第一次展示怪物時電擊失敗,怪物沒有活起來,而是從一堆腐肉中飛出好多隻蒼蠅(好吧驚悚噁心效果達到),把正在觀看的馬戲團美麗女主Lorelei 和心懷叵測的同事Finnegan嚇一大跳。雖然完全不了解現代資訊和腦科學發展的邊界,但是個人比較傾向於瑪麗雪萊的看法。
        電影故事包含的對造怪物/人項目的懷疑和否定態度,也表現在塑造馬戲團小丑Igor這樣一個人物上。Igor在項目技術方面對 Frankenstein十分認可,並且也樂意用自己的天賦和技能參與發明創造。但是當他傾心的馬戲團美麗女主Lorelei 提出這個實驗非常可怕並且希望他退出時,Igor有認真考慮她的建議並開始躊躇是否要繼續參與這個項目;後來Frankenstein的同事Finnegan出於私利為項目提供資金並管理項目時,Igor大概是出於直覺,不信任也不喜歡Finnegan,所以離開了Frankenstein和項目 (然後被Finnegan綁架並試圖殺死);故事的最後Igor回來找Frankenstein,並非因為想繼續項目,而是因為他覺得要從Finnegan手中解救Frankenstein。這些故事情節可以看出,Igor對造怪物/人這個項目的態度和判斷,有一種非常單純/純粹的特質:最開始參與項目是因為對Frankenstein心懷感激崇敬,而且他自己對技術本身有天賦和興趣;後來退出項目,是因為他喜歡的美麗善良的女主有建議,也因為直覺告訴他Finnegan不可信任。電影結尾Frankenstein自己也有轉變,他一直以來的追求是造怪物/人,但是最後他發現Igor才是他的 "greatest creation"(https://en.wikipedia.org/wiki/Victor_Frankenstein_(film))。瑪麗雪萊原著中沒有Igor這個人物,而電影故事裡這一角色的加入,個人認為深度渲染了原著主題,那就是不能神化科技發展和人類能力,對科技和人類能力的絕對信仰/野心/追求會帶來災難,相比之下基於直覺的判斷和對善惡的分辨比較重要。待續
(資料參考自wiki詞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