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史帝夫賈伯斯 Steve Jobs

史蒂夫乔布斯/时代教主乔布斯(港)/史帝夫贾伯斯(台)

7.2 / 178,392人    122分鐘

導演: 丹尼鮑伊
編劇: 艾倫索肯
原著: 沃爾特艾薩克森
演員: 麥克法斯賓達 凱特溫絲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豆汁焦圈

2015-11-29 08:20:11

哈囉 It's Me (again) 凡人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I've looked at life from both sides now
From up and down and still somehow
It's life's illusions I recall
I really don't know life at all
——Both Sides Now

一位富有遠見、充滿創意的天才離開了Apple
一位傑出的、了不起的人物告別了世界
曾有幸與他結識並共事的我們,從此失去了一位摯友,一位精神導師
史蒂夫留下了一家唯有他才能創建的企業,他的精神將成為Apple永續前進的基石
——Apple在官網的訃聞

如果你想了解賈伯斯 其實手頭拿著華特 Isaacson寫的史蒂夫 Jobs就夠了
如果你只是想看一部不錯的電影其實這部不是不好的選擇
法鯊的演技爆棚了 演得你都忘了原來賈伯斯是啥麼樣子
相比之下我認為我更期待Kate在dressmaker裡面的表現
Danny Boyle仍然是炫光依舊 對於三場發佈會的光影把控嫻熟老道

電影關注於1984年到1998年14年間賈伯斯的故事
電影主要圍繞三個開創性的產品的發佈會展開——
1984年 - Macintosh
1988年 - NeXT 『CUBE』
1998年 - iMac
與其說你能從整部影片看到賈伯斯如何用產品改變世界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
不如說你從電影中窺探到固執的他如何和這個世界對抗
三段發佈會貫穿了他與女兒麗莎 基友史蒂夫 Wozniak以及從唯一理解他到最後形同陌路的賣甜水的John Sculley的羈絆

不得不提的是John Sculley的扮演者Jeff Daniels在電影裡的表演簡直毀了他在Newsroom裡面給我塑造的光輝形象 不過提到毀還是編劇Aaron Sorkin厲害 遙想當年也是他編劇的《社交網路》里馬克·扎克伯格的混蛋樣 史蒂夫被描繪成天天更年期的感覺也並不為奇 我只能說選擇去看這部電影的人並不是為了賈伯斯不堪的那一面而去 近了的各種i系列不說 我其實想看的是他的喜馬拉雅山和印度之旅 我要看他和Joan Baez 我還想看Pixar的發展 可惜這部劇都沒有
相比於他的成就 這部電影更要是表達他作為凡人的苦惱和壓力 然後單一方面地來敘述

Jobs vs 史蒂夫 Wozniak

少了Wozniak的技術 也就不會有今天的蘋果
也不得不提他的心底善良
不計較賈伯斯關於前期利益分配的不均而且還拿出自己的股權分給員工
可惜電影裡面史蒂夫 Wozniak被塑造成一直為Apple II團隊爭取認同的那個人
Apple II作為Wozniak的發明開創了個人電腦產業
690萬台的銷量給蘋果公司帶來的金錢效益和支撐
但賈伯斯想做自己的發明 Macintosh也具備歷史的前瞻性
具有的圖形介面和滑鼠的是Macintosh現代電腦的雛形
同時也是公司未來的希望
可惜在電影裡兩個部門之間的矛盾被藝術地淡化了
Wozniak被Seth Rogen演得確實挺老好人的
Flint Center的爭吵立足點都蒼白的無力 常看也無味

Jobs vs John Sculley

不管是哪個行業 都需要3個方面的發揮
1.出色的產品
2.強大的品牌和營銷能力(必須以產品為基礎)
3.高效的運營
兩個史蒂夫在做著出色的產品 也就需要會營銷的高人來負責公司的營銷
Sculley有著經驗和年紀 當時也將蘋果的營業額拉高了一個層次
可是這畢竟是產品至上的新型公司
總是將資源放在一直賺錢的Apple II上只能換來一時的穩定
慢慢地也就輸掉了和微軟的戰爭
孰是孰非在如今蘋果高達300+美元的股價前也都是陳年舊帳
最好一句愛過可以讓歷史翻頁
所以導演在他們之間模糊了亦師亦友複雜的關係
只是著重在Sculley不放權給Jobs 讓他無法全身心投入在Macintosh上
Cube發佈前他們倆的爭吵 與其是他們之間關係的句號
更像是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之間的矛盾碰撞

Jobs vs 麗莎

麗莎作為賈伯斯的女兒在自傳里並沒有佔據太大的篇幅 但在電影裡卻有大段地篇幅描述父女間的關係 其實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誰又能說得清楚呢

「我不希望做父親 所以我就不做」 自傳里賈伯斯自責地說到 一句話表明了他當時對於父女關係的看法也奠定了接下來關係時緊時松的父女關係
三個發佈會時賈伯斯面對著不同年齡段的麗莎
5歲的懵懵懂懂 面對父母之間的隔閡不知如何是好 只能聽之任之 不過一個MacPaint以及一副抽象的作品似乎緩解了父女之間的關係
9歲的仰慕和擁抱 嬉皮士的打扮聽著Joni 米契爾的歌 告訴著賈伯斯Cube拿尺子量三邊都一樣以及想和他住在一起的願望
19歲的叛逆與理解 作為一個驕傲的人 面對一個同樣固執的自己 總有一種解不開的情懷 但是當賈伯斯說出iPod的雛形想法時麗莎眼中依然掩蓋不了對父親敬佩的眼神

儘管每次發佈會前都經歷那麼多的狗血
每次我都覺得如果這些事情都是真的的話 賈伯斯該如何面對接下來的發佈會
可是不管生活多蒼白 當他站在人潮之前閃光之下
臉上重拾一抹微笑 你總是不由自主地拜倒在他下面
『那些瘋狂到一位自己能夠改變世界的人,才能真正改變世界』

最後電影裡有個片段 麗莎和賈伯斯討論著磁帶裡的歌 就是Joni 米契爾演唱的Both Sides Now 歌分成了三段 提到了雲 愛情和人生 雖然主題不太一樣 但講明了同樣的道理
我們都曾以為自己看透了什麼
但是經歷過之後
回首再思考
一切都是幻想
我其實什麼都沒懂過

致也有凡人一面的賈伯斯

PS
最後電影的結局有致謝Ridley Scott
也就是蘋果最著名廣告『1984』的導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