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年輕氣盛--Youth

年轻气盛/回春(港)/青春

7.3 / 83,132人    124分鐘

導演: 保羅索倫提諾
編劇: 保羅索倫提諾
演員: 米高肯恩 哈維凱托 瑞秋懷茲 保羅迪諾 艾德斯托帕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古爾齊亞

2015-11-25 22:13:46

並非世界否定你,而是你未認清自己


《年輕氣盛》的故事場景全部發生在一個瑞士的高山度假療養酒店,無論是躺在熱氣蒸騰的溫泉池中被浸泡,還是赤身裸體在幽暗的桑拿浴室中被蒸發,還是一排排鬆弛、下垂的衰老肉體排著隊遊走,電影中的這些場景都與西方宗教繪畫藝術中的地獄景像不謀而合。似乎在隱喻,雖然故事的主人公都是社會名流:著名指揮家、導演、演員、球星、世界名模,雖然身處在風景絕倫、享受奢華的高端酒店裡,雖然肉體被按摩,但精神卻都在經歷煉獄般的過程。

而片中最令我難忘的,是他們自我否定的內心歷程,理智與情感的天人之戰。

每個人的人生中,每天都在經歷著各種自我肯定和自我否定,但是由於每個人的態度不同,對待自我否定的認知不同,所以每個人的經歷也就截然不同。自我否定需要極大的勇氣,但有時也會帶來極大的裨益。優秀的自我否定,不但是一種能力,更是一門藝術。

首先說片中的巴林傑父女這條線。

巴林傑是個當年經常和斯特拉文斯基一起混的音樂節,斯特拉文斯基去世後,他儼然就成了繼承其衣缽的人,他在威尼斯交響樂團任指揮,經常來到瑞士這家度假酒店度假。因為斯特拉文斯基曾經和他說過,理智的人沒有品味(intellectuals have no taste),為了成為斯特拉文斯基,為了能夠毫無遺漏地繼承他所有的天才和品味,於是,巴林傑也發誓要做一個不理智的人。這段對話後來出現在巴林傑在好萊塢演員特裡的對話中一帶而過,卻是巴林傑一生追求的寫照。

所以,在面對女王特使的會面中,巴林傑竟然有些不禮貌地在翻閱世界小姐的新聞,他在以種種看似不理智的、不守規矩的、癲狂的藝術家式行為,來證明白己可以是斯特拉文斯基的繼承者,以彌補自己的天賦之缺。

這就是為什麼,在女兒萊娜的口中,巴林傑是一個十足的混蛋,他從不關心妻子,從不關心孩子,沒有擁抱、沒有親吻,有的只是告訴他們:安靜點,爸爸在作曲;安靜點,爸爸在創作;安靜點,爸爸在和重要的人講電話;安靜點,爸爸在和斯特拉文斯基會面。斯特拉文斯基僅僅憑藉天賦,用最簡單的樂器,就可以信手拈來地在戰爭環境下的瑞士取得成功,天賦欠佳的巴林傑卻要獻出畢生的時間和精力,才可以在和平的年代,僅僅搏得一席之地。

然而,第一次對他人生的否定來自他的女兒萊娜,巴林傑說能夠理解女兒男友出軌的痛苦,卻被情緒激動的女兒道出了他所有的人生秘密:多次出軌,妻子知曉但一直隱忍,他甚至嘗試同性性行為(也是他努力踐行斯特拉文斯基那句忠告的佐證)。

巴林傑是一個擁有自我否定勇氣的人,他接受了女兒的否定,甚至很快就對她說,我確實無法理解你,我不能假裝可以理解,就像在反問演員特里你竟然看書之後,就立馬承認自己是一個懷有偏見的老人。

巴林傑自我否定的勇氣也積極影響到了女兒萊娜,她在被出軌男友否定之後,先是相信了他指責她床上功夫不夠好的話,但很快就在一次噩夢中醒來,並告訴自己和父親說,那並不是真相,那只是男友的一個藉口,並且很快選擇了相信感覺,與登山教練暗生情愫。

最後,老友導演米克的死,讓巴林傑的內心產生了變化,尤其是巴林傑對米克說,情感有時候是被高估的,但米克在自殺前對巴林傑說,你說情感是被高估的,但是情感只我們唯一擁有過的東西,說完就跳樓自殺。

米克墜樓之後,巴林傑坐在椅子上不動,久久無法回神,呼吸急促,一方面是因為米克的死震驚了他,另一個原因,是米克的話讓他感到了愧疚,因為他一直以來不想成為斯特拉文斯基所說的「沒品味的理智人」,但其實他一直都沒成功,而米克天生就是不理智的,是憑直覺和情感做事的,或者說,巴林傑一直以來對斯特拉文斯基那句話的理解就是有偏差的,他以為不顧家庭、不帶情感、專用於音樂創作就可以成為天才,但實際上,那是錯誤的,藝術應該是情感的表達,因為情感是唯一存在過的東西。

於是,他去斯特拉文斯基墓前看了看,大概是覺得自己從前領會錯了,於是他改變了拒不受邀指揮《簡頌》的想法,儘管之前他認為那是只有妻子才可以唱的曲子。

而萊娜以為自己了解父親,知道他的各種不忠與人生秘密,就是了解了他,直到得知父親始終為母親保留《簡頌》而備受感動,才知道自己並不完全了解他,再到最後巴林傑去病房探望失憶的妻子,說孩子們或許並不理解我們曾經的經歷,萊娜對父母的認知始終是不完整和片面的,她之前的看法不斷地被否定。

再說導演米克父子的線。

他們是很一脈相承的父子,都是憑藉感覺做事的人,所以當米克得知布蘭達無法出演他的電影,那個片子就無法拍成的時候,直接跳了樓,而兒子也是為了一個床上功夫好的女人,就離開了青梅竹馬的漂亮女友萊娜,這對父子都是情緒的動物,他們憑藉直覺和情感活在世間,進行創作。

所以,儘管米克可以對著望遠鏡對身邊編劇團隊的年輕人教導說,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但是他自己對於舊日情懷卻沉迷其中,他始終一廂情願地認為是他一手早就了布蘭達,但最後特里道出了真相,你或許是個偉大的導演,但並不是一個偉大的女演員塑造者。

這或許也是為什麼最後他選擇了自殺,因為他在山坡上開天眼一般地見到了曾經所有和自己合作過的女演員,他們穿著劇中角色的服裝,然後虛心地向他求教,該怎樣的表情,該怎樣的步伐,該怎樣的動作,但他知道,自己其實不是一個的女演員塑造者,自己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感謝這些才華出眾的女演員,所以他最後向她們脫帽致敬,這是他自我否定的一個過程,但對於一個感性的人來說,這種自我否定是極其痛苦的,所以在完成了自我否定之後,他選擇了自殺。

再說演員特裡的線。

他為了思考一個角色,來到酒店,然後細心觀察酒店裡所有的人,他沉浸在一種懷才不遇的情緒中,覺得全世界都只認識他扮演過的機器人Q先生,而在那個片中甚至看不到他的臉,他覺得自己的能力和才華並沒有完全被社會所認知,所以他總是帶著一種憤世嫉俗的勁頭。

然而,他遭遇的第一次否定來自於一個被他視為花瓶的世界小姐,她說,我當選世界小姐時是開心的,但是你成為Q先生時,你開心嗎?

我開心地取得了成就,你卻一直因為你的成名作而備感委屈,這兩種情感確實不是一個等級的,後者似乎更為失敗甚至荒誕。

特里開始時認為,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輕率的退讓,才讓Q先生成為了他的標籤和符號,但是在之後的種種經歷中,他才漸漸明白,那並不是輕率,正像後來那個小女孩對他說的,原來沒有人是準備好了的,他的成名實屬偶然。

並非世界否定你,而是你未認清你自己。

這就是為什麼他在化妝成希特勒之後,頓悟了一切,因為一直以來他沒有做出選擇,他演Q先生時穿著盔甲、擋著臉,他根本不知道要表達什麼選擇,但是當盔甲卸下,面對每一個觀眾時,他必須去選擇,表達慾望還是表達恐懼,而是最難的。他演不了希特勒並不是因為他不會表達恐懼,而是他不願意看到恐懼,不願意看到觀眾因為看到他而恐懼,他習慣了被膜拜。

那一時刻,他知曉得並不僅是要表達慾望,他更知道,之前覺得世界因為Q先生低估他,這是自己的多麼幼稚的看法。

相對於上面這些人物的「有聲」線索,影片中還存在一條「無聲」線索,請理解我將馬拉多納也歸於這條無聲線索,因為他對白很少,此外,還有那對不說話的老夫婦,還有按摩女孩,和年輕的應召女。

馬拉多納一邊讓女助手給他按摩踢網球踢到血腫的腳,一邊望著遠方說,我看到了未來。我覺得這個場景是整個影片中最有意義的地方,因為在米克教導年輕人的時候,年紀大的人對未來應該是無力的,因為幾所不及,但此處馬拉多納仍舊滿懷期待地想像著未來,自己可以重新馳騁於綠茵場上,如果是米克在教導人時是在假裝理智,那麼此處馬拉多納表達的就是真的情感,儘管可能他的夢完全無法實現,但那是他現在存在的唯一意義。

而且,馬拉多納在片中是一個沒有自我否定的人,他即便拄著枴杖仍舊要給球迷簽字,在溫泉池裡也要炫耀自己就是左撇子,到底是他的驕傲造成了他今日的肥胖與頹廢,還是沒有自我否定過的人反而心懷信念?

而按摩女孩,從來無話可說,不會用言語表達,所以一直都在默默地練著跳舞機,這彷彿是對白世界之外的另一個世界,只有肢體運動、沒有語言交鋒的世界,而導演片中安排這樣一個安靜的、無言語的世界,似乎也是在對主人公種種前後矛盾的對白世界的嘲諷,一個世界的存在,就是對另一個世界的否定,或者參照。

我甚至覺得,布蘭達脫口而出那一句:沒有這些爛電影,生活照樣要繼續,既有可能就是本片導演的一次自我否定,他通過主人公之口,道出了這個困擾他的問題,甚至對自己、自己的作品呢、自己的行業都來了一次徹底的否定,這種自我否定的勇氣是驚人的,但至少可以看出他思考的深度和坦誠的內心。這種坦誠的自我否定,貫穿了片中的很多人物,巴林傑,米克,萊娜,特里,有人在自我否定之後變得更從容,有人一死了之,有人終於看到了自己的內心。不過有一點,自我否定最好放在年輕時來做,免得一生虛擲,入戲太深,最後像米克一般無法自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