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麥田電影院

2015-11-10 02:39:16

麥田電影院——解讀《心靈驛站》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獨家解讀《心靈驛站》,播放網址:http://v.qq.com/cover/j/jq6ttoaowg0u91k.html
欄目組:麥田電影院
騰訊視訊電影頻道出品,轉載請註明

導讀:
    天生四尺五英吋的小惡魔,遇見了遭受喪子之痛的美女畫家,兩人究竟能擦出怎樣的火花?性情沉默的小矮人,又如何與話癆屬性的陽光小伙「和平」相處?本期麥田電影院將走進小惡魔彼得·丁拉基早期的文藝治癒片《心靈驛站》,講述長長的鐵軌上關於三個屌絲男女孤獨和友情的故事。
  2003年,由演員托馬斯·麥卡錫導演的《心靈驛站》,標誌著其向編劇兼導演身份的成功轉型,這部低預算的執導處女作,拿下了聖丹斯電影節評審團大獎,為充斥著特效、低俗、煽情電影的好萊塢影壇,吹來一縷清新之風。
 沿著蜿蜒的鐵軌,火車緩緩駛入站台,古舊的懷錶在手心裡發亮,主人公芬就這樣進入了我們的視野。那時候的彼特·丁拉基,還不是《權利的遊戲》里聰明毒舌的腹黑「小惡魔」,他只是一個不苟言笑的侏儒人,身份普通得如同擦肩而過的每一個模糊面孔,卻因只有4英尺5英吋的身形令人注目。他匆匆走過街道,承受著人們明里暗裡的指點。他在黑人朋友亨利的店裡研究火車模型,偶爾一起到俱樂部看追逐火車的電影。直到一個尋常的中午,亨利在一聲「lunch」中撒手人寰,朋友的突然離世打破了芬平靜的生活,同時也給他一次離開故地的契機。

  一.緣份妙不可言
  芬繼承了紐芬蘭某個美麗卻人煙稀寥的小鎮裡的房子,一座靠近鐵軌的廢棄火車站。離開了喧囂遍野的城市,他打算從此離群索居。
  然而緣份本身就妙不可言,命運偏偏安排了一些人走進了芬的生活。
  首先是芬的新鄰居喬,一個熱情陽光的古巴小伙,為了方便照顧病重的父親來到鄉下,閒餘時經營著一輛賣咖啡熱狗的餐車。也許是空曠的地域帶來的空虛鬱悶,也許是芬的獨特有吸引人的磁場,總之這個自來熟的小伙很快地暴露了自己話嘮的屬性,硬是憑著鍥而不捨的套近乎,擠進了態度冷淡且面癱的小矮人鄰居的生活里。
   接著是中年女畫家奧莉維亞的出現,透過她風韻猶存的氣質,彷彿能窺見其精緻脆弱的靈魂。她離婚多年,因為接受不了兒子死亡的事實而來到鄉下隱居。她和芬的相遇,完全由於她自己的冒失闖出的意外。
     之後奧莉維亞想表達歉意而敲門造訪,這時候的兩人間的氣氛相當尷尬,都還沒有要深度認識彼此的慾望,只是能夠感同身受對方失去親友的痛苦。但緣份一步一步安排好了兩人相識相知的契機,比如那隻被奧莉維亞刻意忽視而遺落的電話,比如傾心女畫家的喬有意無意的八卦和揶揄。
  漂亮的圖書館管理員艾蜜莉,從第一次看見芬的驚慌到第二次的主動問候,再到後來很自然地去調侃。令喬目瞪口呆、驚詫不已,儘管芬從未覺得自己有什麼魅力。芬的魅力是他給人們帶來的安全感。他的世界是純粹的、安然的,以缺陷的身軀卻心態平和地過著與孤獨為鄰的日子,所以顯得與眾不同而值得交往。這些人彼此之間對話不多,交流多表現在眼神和肢體動作的領會。有時也因為彼此思維的迥異,意思就跑偏到令人哭笑不得的方向。火車已不會在這座廢棄的車站停留,然而真誠和善意提供了人們彼此靠近,相互聆聽的歇息站。

  二.火車守望者
  火車和鐵軌,是《心靈驛站》里不容忽視的物象。固定的鏡頭裡,芬,奧莉維亞,喬依次踏上鐵道的枕木,儼然一場人為的「優先通行」儀式。之前幾次坦誠的接觸,已不知不覺使他們的關係變得親密。
  他們在高架橋鐵道上一邊嚼著牛肉乾,一邊愜意地享受湖光山色;他們一同觀看拍攝的火車追逐,隨意地聊著不搭調的話題,氣氛舒緩自然,已不因片刻的沉默而感到尷尬;三個人的性情也在悄悄地變化:喬從一個讀九分鐘的書就是極限的話嘮,變得逐漸能夠長時間地和芬安靜共處,簡直不可思議。奧莉維亞開始有意識地打扮自己憔悴的面容,慢慢地走出過往的陰影。而芬漸漸打開了心扉,開始說些無傷大雅的玩笑,釋然地講起年輕時戀愛的感受。
   他們彼此孤獨的個體,終究無法和誰合併為一體,但是傾聽和陪伴是一味心靈良藥,在慢慢的涼夜裡緩解悶在胸口的難過。意外懷孕的艾蜜莉前來向芬傾訴,兩人情不自禁的一吻,也顯得意味純粹而充滿安慰般的溫暖。孤獨的人們在細水長流的生命里,彼此擁抱著取暖,直到迎來了天明時分的揮手作別。
  有些人是火車的追逐者,迷戀火車飛馳的速度,像跟在芬身後的小胖姑娘克利奧,她收集著道釘、模仿著檢票員的語氣,都是年輕的心對未知的遠方懷有的渴望。然而這世界上仍有一群人,是火車站的守望者,他們可能和火車追逐者一樣擁有不羈的靈魂,卻不容易離開。正像站在廢棄的紅色車廂上極目翹望,若有所思的芬,他守望的原因,不僅是殘缺的身體侷限,而是漸漸意識到,那飛馳而過的火車,不過是來自另一個平行世界的偶然打擾,並不是使難捱的現實得以起色的萬全之計。心靈的自我封閉,才是不幸福的根源。
   奧莉維亞前夫的到來,喚醒了她刻意逃避的殘酷現實。崩潰的奧莉維亞厲聲將芬推遠,喬也因芬不冷不熱的態度選擇離開,在艾米麗和男友的衝突中,芬挺身而出的臂膀顯得滑稽而無力。沮喪的芬來到酒吧買醉,觥籌交錯時,人們投來或打量、或驚詫、或捉弄的眼光,逼得芬絕望地抬起雙臂,把自己醜陋的身軀暴露在眾人中央,形若癲狂。爛醉的芬終於體力不支倒在鐵軌上,遠處火車的鳴笛聲尖銳,似乎是一聲死亡降臨的召噢,要帶他離開這個愛恨摻雜的人間。

  三.親愛的生活
  火車終究沒有支離破碎芬的身體,他因為身軀的矮小僥倖在車輪間存活。彷彿大夢一場醒來,時間只是輾碎了捂在手心的懷錶,與死亡擦肩而過的震撼帶給了心靈一次重生。
  電影呈現了三位屌絲男女超越性別和曖昧關係的友情,細微中更顯得溫馨動人。這友情是留在桌上的紙條,你隨時一通電話,我便會過來陪你一段愉快的時光;這友情是在門外等待著的身影,只為了確認你最近狀態好不好的一顆誠摯的心。當奧莉維亞面帶疲憊地從醫護室出來時,看兩位朋友站在走廊盡頭的模樣,一瞬間熱淚盈眶。
   重生一次的芬,勇敢地應邀站在克利奧的教室裡演講。他發現孩子們眼裡裝著更廣闊遼遠的世界,開始嘗試了解世上很酷很酷的東西,原來遠不止於火車。
  電影的角度站在弱勢人物的一邊,卻在鏡頭的語言裡拋下了奮鬥和勵志的幌子,更多地投向對人物心路歷程的刻畫。導演投向芬的鏡頭始終是平行的,剝離了俯仰視角的主觀情緒,人物哀怨喜樂的波動都掩藏在冷靜而舒緩的鏡頭敘事裡,欲說還休。粗神經的喬,也會因一通有關父親病情的電話,無形中流露出的煩悶和脆弱;奧莉維亞看到嬉鬧的孩子時,無法抑制的喪子之痛;艾蜜莉因突然懷孕而對未來產生的迷茫……這些痛苦不需要強調便足夠強烈,他們的生活無須表達便足夠深刻。電影沒有大起大落的刺激情節,甚至沒有突出的主題思想,芬到最後也沒有成為勵志的偶像,友情的光臨和大難不死的經歷,依然沒有改變生活平緩無趣的節奏,但內心尋得了安寧,便能發現細枝末節處的美好。這親愛的生活,本身就不需要詮釋什麼。他們清晨起來,買一杯咖啡;午後沿著鐵軌散步;夜晚時一起燭光晚餐、圍爐夜話,漫無邊際地聊著。
   時光靜靜地望著他們,不知不覺默默地遠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