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木·野狐先生

2015-11-01 10:45:40

她的死亡和他的復仇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為了看女神,下了這部片;為了看片,先看了小說。看完小說覺得很一般,但看了電影立刻覺得小說是神作了。

因為同一天看的,所以印象比較深刻;以致於女神攫人心魂的容顏都無法讓我定心了,更何況還有一票出色的演員,實屬遺憾。

小說的評論在這裡,文中有一些下文需要摘引的小說原文:
http://book.douban.com/review/7644562/

————————————————

影視劇改編並不需要照搬小說原文。不過此部電影的改造,卻使得一部富有社會意義的故事,變成了一個媚俗的愛情片,不得不說low了幾級。

下面說印象深刻的幾點不同:

1. 電影中,對Catherine和Heathcliff的童年感情描述,添加了太多的親密肢體接觸。而小說中,其實只是Catherine瀕死前倆人才有親密的一吻,才有直接描寫出來的互相告白。我認為這個區別是至關重要的。

小說的主題——雖然Emily Bronte大概是憑藉直覺表達出來的——但從今天來回看,還是比較明顯的:Catherine和Heathcliff,無論從階級的、性別的、宗教的三個維度看,都是當時的叛逆者。Heathcliff吉普賽流浪孤兒的背景設置,讓他成為一個宿命般的反社會化存在;Catherine和他的愛情,與其說是親密親昵的世俗之愛,不如說是引為知己的靈魂相吸,或者說,我們很難確定用「愛情」這個詞來描述他們的感情,而更像是同一個人的不同社會性別的不同形態表現。

Catherine在去Linton家之前認識Heathcliff之後,一直是個tomboy的形象,她鄙棄上流社會的繁文縟節,無視時人對女性的體態要求,和Heathcliff一樣有著異教徒的嘲諷和熱情。她活潑開朗,精力充沛,與維多利亞整個陰鬱而壓抑的時代精神格格不入(Withering Heights莊園就是這種陰鬱精神的寫照)。但她首先意識到了這樣的嚴重後果和不可能性,她首先歸順了社會並試圖通過這種歸順保護Heathcliff,即,保護她心目中免受污染的精神源泉;但其實,在她的想法起始,深諳世故的Nelly就告誡她這是不可能的,最終她也以死亡宣告了企圖兩全的失敗。而在Heathcliff看來,這是一種叛變,他的指責,與其說是出於愛情佔有慾的嫉恨,不如說是對精神盟友叛變的憤怒。Catherine在臨死前,也意識到了她以現實主義的態度來保護理想主義的做法的徹底失敗;而Heathcliff向整個社會的復仇,或者說,Heathcliff,做為一個男性,他有能力也有條件代替女性的Catherine執行一場復仇,也最終落入了虛無。他們從一個起點,殊途同歸,宣告了一場徹底的悲劇。雖然Emily最後用小Cathy與Hareton的結合展示了一種伊甸園式的希望,然而,這種無計可從的悲劇感恐怕才是籠罩在作者心中的核心。

對於一名女性而言,性別化與社會化是不可分割,同時進行的;或者說,作者對於社會化的反抗,對大自然的迷戀,通過一個女性更為敏感的對性別化的審視而表現了出來。在聰敏的Catherine心裡,這個過程,更多是具有工具價值,而非內在價值。也就是說,她並非認為女孩子必定要這樣做才是道德的和贖罪的,而是,她如此這般,可以輕易得到眾人的喜愛,和她所喜愛的東西。*注1 我相信這部小說是作者,或者她所觀察到的,一個女性的成長史;Catherine在去Linton家五週的前後,是有一個明顯的蛻變過程的,她對待Heathcliff的態度,也有個明顯的轉變。這一點在電影中幾乎完全沒有表現出來。

相反,影片中所展示的肢體接觸——不是說不可以有物理性接觸,而是他們接觸的方式,是極度性別化的形象,這不僅完全不符合童年Catherine一個tomboy野小子的設定,而且完全無法展現出這場轉變和他們感情的核心。

相關改動還有:Catherine是在五週後(大轉變之後)才開始對Linton有情意的,而不是一開始,但影片在倆人初次見面便有了曖昧的眼神交流;Catherine在舞會的時候,Heathcliff是被關起來的,而不是站在一邊眼巴巴地看著她跟Linton歡快地跳舞,看起來莫名其妙地像個三角戀。


2. 在瀕死前,Linton是去看望她並一直陪伴她的;而他那三天沒有去看望她,有Nelly忽視了小姐的病情而沒有及時通報的結果,電影完全相反,Nelly通報且勸說主人去看她,主人反而不去。
在死後,Linton是幾乎白天黑夜都守護在Catherine靈柩前的,Heathcliff是趁著他實在累得不行出去的倆小時趁機溜進去看她的,電影並沒有表現出這一點。

這些改動的結果是:Edgar Linton成了一個純粹打醬油的。於是你既無法理解為什麼Catherine在Heathcliff功成名就衣錦還鄉後不跟他私奔,也無法解釋Linton在死前不再顧及對Heathcliff企圖使小Cathy嫁給Linton Heathcliff的復仇行為。

雖然似乎很多人認為Catherine嫁給Linton純粹為了他的財富和地位(從而折射出當時女性的地位?),但我認為她對他還是有愛情的。這個愛情,有虛假意識的成份(因為女性的無地位而對擁有財富和權力的男性的自然迷戀),也有真誠的成份。無論是一開始她的性萌動*2,中間的溫存撫慰(在Heathcliff到來後),最後的賭氣絕食,以Catherine的性格,不可能這一切都是「一個妻子」的表演,小說也完全沒有這樣的暗示。更重要的是,在品味和學識上,和Catherine更貼近的,不是Heathcliff而是Linton。對於Catherine而言,Heathcliff更像一個精神源泉,一個只可汲取卻無法立足的瀑布險灘,並不能幫助Catherine在智識上更進一步(譬如,很突出的一點,無論是大小Cathy還是Isabella,都是非常愛書,而無論是Heathcliff或Hareton,都是完全不看書的;這個對比幾次三番,隨處可見。最後作者是設定了一個小Cathy教Hareton讀書來給這個矛盾進行了融合)而且,由於Catherine和Heathcliff出身背景的不同,Catherine有著Heathcliff所不能及的達觀、友善與幽默,Heathcliff更像是她性格一面的發展與極端化。而這個代表原始力量的角色設定,很能體現出作者的女性身份;因為男性視角里,這個角色往往設定成女性,略似紅白玫瑰,而且精神更廣博的往往是男性的那位。

書籍、知識、教養,在當時,既是性別化後才能得到的結果,又是反性別化和保持精神家園的必備武器。在一個全面性別化隱含在社會化的時代里,她的「向文明進軍」,最終遭遇了全面的潰敗,Catherine是書中的靈魂人物,她的生命歷程是一個無可逆轉的悲劇。

而Linton先生顯然是深愛著Catherine的*4。這個愛是溫柔也是陷阱——這個陷阱,不是一般所說的「金絲雀籠」,而是這種溫柔與摯愛使得Catherine誤以為可以在不拒絕社會化的同時又可以保留宛如自然的伊甸園。Catherine其實同時愛著兩個人,這是她的天真也是她的狂妄。Linton紳士而真誠的性格設定,解釋了為什麼Catherine直到臨死前才打消了這種狂妄。Heathcliff的復仇對像是所有人包括Catherine自己的孩子,其仇恨之激烈幾乎讓人難以理解,甚至可能認為是對男性佔有之愛的肯定與頌揚;但如果我們把他看做Catherine的精神同一體的另一面,這個像徵意味就很明顯了。

相關情節還有:

Catherine在和Heathcliff會晤的時候,既沒有那激烈的告白,也沒有怒氣沖沖地支開Isabella*3。

事實上,從書裡的故事來看,Catherine是坦蕩的,直到她大病前,她並沒有刻意抑制感情或明顯偏袒到Heathcliff,這才使得她抓起倆人的手希望握手言和不是偽君子的作為。當然對於今天的人來看,這個人物和情節設定過於天真了,但人家就是那樣設定的呀。電影卻變成了一個徹頭徹尾的多角戀,雖然似乎更實際,可這樣的話,要這個時代背景和用這個小說做版又有什麼意義呢?多角戀故事不是哪裡都有嗎。

另外還有,Nelly根本沒有那麼多愁善感好伐,完全是一個有點理客中冷眼又有點笨拙的胖大姐形象。

另外還有,很重要的,Heathcliff不是看到小Cathy太像她媽了這個觸點而崩潰的。事實上Heathcliff和小Cathy完全是大人和小孩的關係,連打她的時候都是打屁股之類的而不是打臉。加上電影的眼神、寫信特寫,etc. 加上倆角色完全一個人扮演且分不出年齡,很容易覺得這個公公是不是對兒媳有點什麼。雖說原著有點太純情太virgin了吧,但人家就是那樣寫的呀~~



結論1:非常好的表演(洛夫神了),非常爛的劇情。小說的全面膚淺化和商業化。且導演一定是個「男的」!!!

結論2:這部小說死扣原著根本不可能成功;因為原著那種伊莉莎白的友情與愛情是傳達主旨的關鍵,照搬太詭異,不照搬又完全篡改願意。所以,類似這種小說,要搬上螢幕必須徹底變。像福爾摩斯那部就改的挺好,我覺得。




*注1:Ch. VIII:
Catherine had kept up her acquaintance with the Lintons since her five-weeks』 residence among them; and as she had no temptation to show her rough side in their company, and had the sense to be ashamed of being rude where she experienced such invariable courtesy, she imposed unwittingly on the old lady and gentleman by her ingenious cordiality; gained the admiration of Isabella, and the heart and soul of her brother: acquisitions that flattered her from the first - for she was full of ambition - and led her to adopt a double character without exactly intending to deceive any one. In the place where she heard Heathcliff termed a 『vulgar young ruffian,』 and 『worse than a brute,』 she took care not to act like him; but at home she had small inclination to practise politeness that would only be laughed at, and restrain an unruly nature when it would bring her neither credit nor praise.
重點有兩句:
這種收穫(保持禮節和溫順)激發她野心勃勃,發展出了雙重性格,雖然無意欺騙什麼。
但在家中,她卻不這樣做,因為這非但帶不給她任何獎勵和好處,反而是嘲笑。


注2:I love the ground under his feet, and the air over his
head, and everything he touches, and every word he says. I love all his looks, and all his actions, and him entirely and altogether. (Ch. VIII)


注3:And that’s your notion of harshness?』 said Catherine, laughing. 『It was no hint that your company was superfluous? We didn』t care whether you kept with us or not; I merely thought Heathcliff’s talk would have nothing entertaining for your ears.』
』Oh, no,』 wept the young lady; 『you wished me away, because you knew I liked to be there!』
』Is she sane?』 asked Mrs. Linton, appealing to me. 『I』ll repeat our conversation, word for word, Isabella; and you point out any charm it could have had for you.』 (Ch. X)

注4:Linton對妻子和女兒都深愛著。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在他得知了Heathcliff的陰謀後,並不在乎復仇而是只要女兒生活的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