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史帝夫賈伯斯 Steve Jobs

史蒂夫乔布斯/时代教主乔布斯(港)/史帝夫贾伯斯(台)

7.2 / 178,683人    122分鐘

導演: 丹尼鮑伊
編劇: 艾倫索肯
原著: 沃爾特艾薩克森
演員: 麥克法斯賓達 凱特溫絲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新片大判官

2015-10-28 20:16:30

科技天才的癲狂語言對決


這部影片,成本不到好萊塢影片平均水準,全片沒有任何電腦特效和炫目打鬥,但上映時卻在美國引起了軒然大波,也讓全球觀眾翹首以待。片名簡單直白,《史蒂夫·賈伯斯》,對,就是那位蘋果教父。

懶得看文字的朋友們依然可以點擊觀看視訊版,搶先一睹該影片:http://v.qq.com/cover/a/atrm30dn0k72il5.html?vid=q017173bx3f

                                       三生萬物的劇情結構
史蒂夫·賈伯斯的一生實在太多太豐富多彩又飽受爭議,既有人對他愛的發瘋,也有人對其恨之入骨。這難怪本片從從立項開始,就經歷了諸如換人風波、駭客事件等波折,原先的製片商索尼一氣之下索性甩手不干,接盤俠環球公司面對窘況也是左右為難,最後決定索性放手一搏,用一種極其罕見的故事結構來講述賈伯斯的故事.

本片拋棄了傳統人物傳記片流水帳式的推進方式,而是創造性的選取了賈伯斯人生當中的三個里程碑的時刻,即三個關鍵產品的發佈會——分別是1984年第一台Mac電腦的問世、1998年賈伯斯離開蘋果後另立門戶,創立NeXT電腦公司並開發產品」黑立方「和1998年的iMac發佈會.影片以此作為切片來反映他複雜多彩的一生。

三段故事,分別使用三種不同的介質拍攝。第一段的畫面顆粒感濃重噪點明顯,頗有紀錄片的真實感。第二部份使用色彩質感最為濃郁的35毫米膠片,和NEXT發佈會所在的歌劇廳交相輝映,配合雄渾大氣的交響樂,也暗合了喬幫主片中經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樂手彈奏樂曲,我來指揮樂團。第三部份,終於用上了如今廣泛使用的數位影像,畫面銳利清晰。

由這三段戲構成了電影就如同三幕話劇,每一幕結構內容極其相似,都是賈伯斯如何舌戰群儒,家人同事一個不放過,吵得天昏地暗。並且爭論多發生在走廊過道中,一邊爭吵一邊瀟灑的昂首闊步,打嘴仗都玩出了節奏感。至於這些」對方辯友「的身份嘛,照理說賈伯斯大起大落幾十年,對手和朋友換了一茬又一茬,應該能組成個星光熠熠的全明星陣容,起碼也是死對頭比爾蓋茨。可結果編劇只挑選了其中5,6個人。而這5、6人不知道秘密結成了什麼」反賈伯斯聯盟「,每到發佈會前必然到場,到場必然大吵特吵。你們是商量好了,搶戲來了吧?當然,編劇的想法是用這5、6 人來代表賈伯斯的人生的幾組重大矛盾糾葛。例如,凱特溫斯萊特扮演的市場主管,每每用冰冷的市場數據對抗賈伯斯不羈的狂想,很顯然要表現幫主著名」現實扭曲力場「的魔力;而這位GEEK氣質十足的電腦工程師,就讓看到了賈伯斯對於下屬的無情和嚴厲;而與蘋果前CEO約翰·斯卡利的幾次交鋒,則更多是在賈伯斯寄人籬下的身份背景上做文章。

                                   當台詞狂人遇到科技狂人
如今這部電影打著賈伯斯的名號,其實最濃郁的還是編劇阿蘭·索爾金的風格。5年前那部同樣爭議不斷的《社交網路》就出自他的手筆,並且還一舉攬下奧斯卡小金人。在百老匯劇場里長大的他,從小觀察家人夥伴鬥嘴學習各種嘴炮技巧。國外媒體已經給這種獨特風格取名叫「sorkinism」,簡單講就是以角色間龍捲風般的唇槍舌劍貫穿全片,彷彿所有角色都是從小參加辯論賽長大,個個說話引經據典、字字珠璣,壓迫著演員用有限的片長說出無限的台詞,徹底把演員變成了一部部準確說出索爾金精妙台詞的機器。也難怪影評人批評索爾金的影視作品風格單一雷同,因為所有演員其實演得都是同一個角色,就是索爾金自己吧!

當然如此高度一致的機械化風格帶來的另一好處是,只要把複雜冗長的台詞能背下來,個個都能化身口吐蓮花的最佳辯手。 扮演賈伯斯的法斯賓得,之前還被詬病和喬幫主本人相貌風馬牛不相及。喬幫主的父親是阿拉伯人,但法斯賓德是愛爾蘭德國混血,讓他出演簡直就是指鹿為馬?又或是看了《為奴十二年》里法斯賓德扮演的奴隸主,感覺氣質和賈伯斯挺類似?直到凱特·溫斯萊特揭曉真相,法斯賓德排練不需要劇本,原來是一代背台詞狂魔啊!扮演另一個史蒂夫,也就是賈伯斯的創業夥伴,史蒂夫·沃斯尼亞克的賽斯羅根,之前都是在喜劇片裡演呆萌LOSER男,表演內容以犯賤、傻笑和受氣為主,但一念上索爾金的台詞,昔日的猥瑣渣男屬性一掃而空,好像立刻吃了演技增長十倍的仙丹,台詞句句擲地有聲,雄辯家氣質爆表。憑藉這部影片,賽斯羅根已然成為明年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最大熱門之一。聯想到之前《社交網路》裡的傑西·艾森伯格也同樣是從青春片小鮮肉蛻變為高智商腹黑狂人,《新聞編輯室》中的傑夫·丹尼爾斯從無腦喜劇男昇華成學識淵博的社會評判家,真是打破角色定型哪家強,美國好萊塢找阿蘭。

在索爾金體系下,導演的作用被弱化。丹尼·鮑爾曾因執導出《猜火車》成為青年電影人偶像,又憑藉《貧民窟的百萬富翁》榮獲奧斯卡。但如果5年前的《社交網路》和如今的這部《史蒂夫·賈伯斯》互換導演,兩部電影會不會有很大不同呢?我猜可能性不大。的確,不同的導演會有不同的詮釋劇本的方法,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只要有阿蘭·索爾金標誌性的對白大戰,什麼導演的個人風格都要退居次席。

要給這部影片打分是特別糾結的事情,怎麼評價這部電影完全取決於觀影者本身,如果是奉喬幫主如神明的果粉,眼裡當然容不下一粒沙子,看到影片裡塑造的魔性角色,立刻高呼負分滾粗。尤其是影片中還濃墨重彩的表現了賈伯斯拒絕承認私生女的情節,這可是廣大果粉的大忌啊,甚至驚動了蘋果公司現任CEO和賈伯斯的遺孀,他們都公開反對這部影片,認為編劇純粹譁眾取寵。阿蘭索爾金一開始還擺事實講道理,說自己如何獲得了賈伯斯私生女麗薩的內幕情報,到後來乾脆就霸氣回應道:「客觀真實是新聞記者的責任,主觀感受是我的權利」。

喜歡看長篇大論唇槍舌劍的影迷,可能對各位口吐蓮花的角色們佩服有加。追求動作場面喜歡視覺刺激的影迷們,估計看到一半已經昏昏欲睡。

也正因為如此,判官我就給出不過不失的3道令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