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進擊的鼓手--Whiplash

爆裂鼓手/鼓动真我(港)/进击的鼓手(台)

8.5 / 994,340人    107分鐘

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
編劇: 達米恩查澤雷
演員: 麥爾斯泰勒 梅莉莎班諾伊 JK 西蒙斯 保羅萊瑟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hadyWoo

2015-10-19 23:38:23

老大玩搖滾真的有錯嗎?


        每年拿到奧斯卡的提名名單,各大朋友圈好友圈就要掀起一場關於誰獲什麼獎的腥風血雨,然後賭贏的歡天喜地,運氣差點的願賭服輸。
        的確,有些電影你一看見,你就知道它來今年的奧斯卡幹什麼來了,你就知道它要拿最佳影片,你就知道他要搶最佳男主。而這部《爆裂鼓手》卻是一個奇葩,它入圍提名名單就好像是在說:
         「我只不過悄悄地裝了一個逼,你怎麼還告示天下呢!」
那麼這部拍攝週期只有19天,先拍攝了短片才拿到後續投資的勵志片又為何斬落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甚至在中國文青聚居地(帶豆的那個)叱吒風雲呢?


        歷來拍攝這種不成功便成仁的電影並不少,印象最深的是《霸王別姬》里段小樓給陳蝶衣說的:
       「我是假霸王,你是真虞姬,你真是不瘋魔不成活」,
        與此相仿的還有《黑天鵝》里為了追求完美人格而精分的妮娜,只不過這些瘋魔的例子都是自發而成的,是有自我意識的指引下所帶來的行動,而JK賽門斯在《爆裂鼓手》里飾演的魔鬼老師,確實一個可以把別人弄「瘋」的角色,他本身是一名高高在上的魔鬼,而有時候又能成為一名桃李天下的傳教士,也許正是這種複雜而多變的設定,才讓組委會心甘情願地把小金人獻給這位60歲的老大爺。


        影片的主題是爵士樂,如此小眾小成本小製作卻有它的精髓。
有心人看一眼如今的billboard榜單便知,大行天下的無非是pop,R&B此類,而你在朋友圈似乎是找不到一個路易斯阿姆斯特朗(知名爵士家)的腦殘粉的。這就是為什麼了弗萊徹老師在被解職後對男主說:
       「現如今人們疑惑為什麼爵士樂快要銷聲匿跡了」,
        然而他接著說:
        I tell you man,there are no two words in English language more harmful than 「good job」(在英語中沒有哪兩個字比「不錯」更害人的了!)
       這就是魔鬼老師的哲學,他認定了偉大是要靠苦練,要狠罵,要痛斥而鍛鍊出來的,他把喬瓊斯(帕克的老師)往查理帕克(著名爵士鼓家)頭上扔銅抜奉為要義,而不是像巴蒂瑞奇(另一個爵士鼓天才)那樣靠著天賦放出這樣的話:
       If you don't have ability, you wind up playing in a rock band(少壯不努力,老大玩搖滾)。
        弗萊徹從來不會為自己的魔鬼行徑而道歉,相反,他認為這是對的,這是值得的,因為他覺得自己就是喬瓊斯,他是在為了造就一個偉大的人而努力,而不是把許多有前途的未來扼殺在自己的whiplash(鞭打)下。
      他已然成魔,但他要剝離更多的人的人性,他需要更多的魔。


       還好,我們的男主內曼沒有成為又一個犧牲品,最終他還是打出了驚世駭俗的一場solo。
       但仔細想想,他犧牲的太多了。
        為了成功,他可以拋棄愛情,他可以放棄親情,甚至在家庭聚餐上對他人傑出的成就表示不屑並辱罵。
       英文中有一句老話叫「你要想拿走點什麼,你得先留下點什麼」
內曼也許是成為了下一個查理帕克,弗萊徹也很高興自己終於是一名嚴格意義上的喬瓊斯了。但是他們剩下的只有對方,這在影片最後師徒二人合力演出的一幕中精妙地體現了出來。當燈光暗下,觀眾被虛化,其他的大提琴手,鋼琴手也躲進陰影,所有的光線都在師徒二人的頭頂上,這分明是告訴我們:
      他們在心靈上已經合二為一,他們的哲學達到了共同,其他什麼的,都見鬼去吧。


       一個不會玩音樂的導演不是一個好剪輯家,這部影片再次向我們證明了前面這個定理。人們不免又要想到大衛芬奇鬼才似的剪輯所帶來的驚心動魄,那麼如果你沒有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感到喘不過氣來,就顯得很遺憾了。


        其實,中國教育一直都很像影片中的師徒關係。古語有言:嚴師出高徒。畢竟不可能每個人都能像周樹人那樣說出
       「哪裡有天才,我只不過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功夫用在工作上」這樣的話。
      只不過細細想來,魔鬼教師的這種模式歸根到底還是一個機率問題,犧牲了那麼多的小輩才換來一個查理帕克,可能弗萊徹的數學確實不太好。
       不過對於他來說那又怎麼樣呢,有一個就夠了。
       然而對於我們,對於莘莘學子來說,我們的前途可能確實經不起這樣的折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