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腦筋急轉彎--Inside Out

头脑特工队/玩转脑朋友(港)/脑筋急转弯(台)

8.1 / 784,737人    95分鐘

導演: 彼特達克特 Ronaldo Del Carmen
編劇: 彼特達克特
演員: 黛安蓮恩 愛咪波勒 凱爾麥克拉蘭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唐書鈺

2015-10-09 00:54:28

誰能估算朋友圈的歡樂背後承載了多少悲傷


必須承認,絕大部份人,是沒有一夜長大的機會的。我們可能為一件事頓悟,明白一個道理,但這個道理要在漫長的時間中不斷被印證,才能最終化為成長的一部份。所以心靈雞湯是個很可怕的東西,就是它跨越了打磨的過程,直接扔給我們一個所謂「普世」的道理,但那個道理,並不能成就「我」。有些道理有些成長,只有真正經歷過,才能明白。

這個自我的成長,一直是皮克斯動畫的主線。

當然,這種成長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在皮克斯的動畫家族中有那麼多的「總動員」。它們總是藉由一件需要去探險的事情,慢慢的深入內心,然後讓故事的主人公自然而然的感悟,原來人生應該是這麼一個樣子。

就《頭腦特工隊》這部動畫來說,套用雞湯點的話,就是接受自己的負面情緒,接受完整的自己。

這應該是件很古怪的事。因為我們每個人在小時候都曾經被教育,應當做個活潑熱情,開朗大方的人,彷彿只有這樣才是人生正確的打開方式。而小孩子的人生是多麼需要倚仗「正確」活著。正確的習題答案、正確的言談舉止、正確的表達方式……因此,活潑開朗就變成了性格上的「道德正確」。

所以在《頭腦特工隊》的一開始,佔據主導地位的就是「快樂」。她努力消化著每一個可能出現的負面情緒,用各種各樣積極的例子,讓萊莉在遇到挫折時往好的方面著想,這是樂觀的人生態度,是令人愉悅的;而悲傷,卻似乎一直在犯錯,她染指了快樂的回憶,他讓萊莉變得抑鬱。在看電影的時候,我身邊的朋友都忍不住吐槽——這個「悲傷」真的很討厭。

是的呢,「悲傷」的自己真的很令人討厭,我們多少都會牴觸這種負面的情緒,就連許願的時候,都要許下「永遠快樂」的夢想。彷彿「悲傷」、「憂鬱」這樣的情緒,天生就是軟弱、錯誤的代名詞。

但實際上呢,人是不只有快樂的,就好像「外向」並不是每一個人的屬性一樣。憂鬱、憤怒、挑剔、怯懦,這些算不得正面的情緒湊在一起,才使我們變成了一個完整的人。特別是憂鬱……憂鬱、悲傷……要不是看了十一長假看了《頭腦特工隊》,刷爆朋友圈的我,會以為人都是沒有這種情緒的。

如果沒有悲傷,快樂的意義又在哪裡呢?與快樂不同,悲傷是種很隱秘的情感,它通常是對內的,是內心最柔軟的傷痛,是我們面具上一道細碎的裂縫。人是不會輕易在公共場合袒露悲傷的,一旦這樣做了,又會被冠以矯情、軟弱的頭銜。所以進入社會後,那些「悲傷」都被隱藏了起來。所有的人都是歡歌笑語,所有的青春都是正能量,翻翻發在朋友圈上的狀態,十個里有八個都是歡樂,我們本能的,下意識的,抗拒著悲傷這件事。

但是當然,悲傷是有它的意義的。正因為它是隱蔽的感情,當我們袒露它時,往往會觸發人心底的共鳴,讓親人、朋友之間聯繫的更加緊密。在一群隊友面前,萊莉不會表現出對自己表現失誤的難過,而只有在父母面前,她才會袒露心聲。

更重要的是,悲傷是負面情緒的宣洩。人生總是如此艱難,我們的痛苦,正是因為認識到了這一點。我們會悲傷,正是因為正視了這一點。

正視自己的情緒,是多麼簡單的一件事。但要做到這件事,卻足以引起一場「頭腦風暴」。我的身邊有個看上去一直很活潑的朋友,如果在KTV唱傷感的歌,都會被朋友切掉說「一點都不像他」;也有平時看上去大大咧咧地女生,用無數得不在乎堆砌自己的堡壘。而我,也是花了很久很久,才敢對外承認,我其實就是個內向的人。

雖然說完了偶爾還是會被嘲笑。

所以《頭腦特工隊》還是個童話,快樂在經歷了一連串的冒險後,肯定了憂鬱的價值,幫助她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從此之後,每段記憶都不再是單一的顏色,而變成了一顆顆「彩虹」;從此以後,萊莉的人生有了完整地情緒;從此以後,童年的虛擬夥伴就這樣消失了,記憶深處的廣告歌卻時不時的出來湊熱鬧。


這也是成長。


Ps.顱內小劇場這件事,幾年前我就看過一個短篇,不過和《頭腦特工隊》比,這個「啪啪啪」顯然是限制級的,大家可以看下。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n60anODXAKc/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