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玻璃偵探--An Inspector Calls

罪恶之家/探长来访/神探驾到

7.7 / 6,085人    87分鐘

導演: Aisling Walsh
原著: J.B. Priestley
編劇: Helen Edmundson
演員: Sophie Rundle Lucy Chappell 米蘭達李察生 肯史托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emma

2015-10-03 18:48:15

勿以惡小而為之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因為這部由傳統舞台劇改編過來的片子的影評實在太少,所以我放棄了以往只看不評的習慣來貢獻點兒我的想法。

先說說結構和風格。這部片子的結構對我來說是個很不錯的看點。因為是舞台劇改編的,所以結構自然的變成了分段式,每個主人公和自殺的女孩之間的故事分一幕,每一幕的故事都推進一步,每一幕的道德批判都加深一層。而風格也是濃濃的劇場風格,每位主角說台詞的方式抑揚頓挫情感分明,也讓影片更加戲劇化。話說我看電影的時候很好奇,這個故事在劇場裡的時候導演是怎麼表現不同場次之間的轉換的,看來之後回英國一定要去劇場親眼看一次。

然後說說故事。最開始以為這部片子非常直白,一位探長因為一個年輕姑娘的自殺找上門來,然後這個家庭的每位成員在探長的誘導和呵斥下坦白出自己對在這位姑娘身上犯下的罪孽,最後探長如上帝「最後的審判」一樣給每個人定了罪,義憤填膺地講出「勿以惡小而為之」的道理之後憤然離場,留下眾人懺悔眾生。然而對我來說,事情真正開始變得有趣是在探長走了之後,當這個上層階級家庭開始反思整個事情的經過,分析探長的意圖,並打了幾個電話之後調查清楚並沒有這樣一位Inspector Goole,也沒有一位姑娘自殺的時候。家人開始慶祝,原來這只是一場惡作劇,這位姑娘並沒有死,甚至,每個人所說的「這位姑娘」也不一定是同一位姑娘。再然後,故事一轉,上帝的視角出現,「這位姑娘」就是同一位姑娘,而姑娘的確自殺了,這位「探長」通過姑娘的日記了解了一切,並在這位姑娘自殺之後跑去資本家家裡上演了這一齣劇目。而正是這個時候,資本家接到電話,被告知有位姑娘死了,而真正的警察局的人要來錄口供。

所以,這位「探長」的前來只是一場預演。又或者,與其說是一位探長來訪,不如說是一位魔鬼的來訪,這位魔鬼在一切發生前來提前審判了資本家一家,以求他們在利用權力逃脫公共醜聞之前面對自己的罪惡。我倒是希望編劇原本是第二種意圖,這樣這個故事才真正稱得上是驚悚,而不是簡簡單單的路人甲替自殺姑娘出頭的鬧劇。

最後說說片子的道德譴責。導演借探長的口譴責了資本家家庭的每一個人,宣判他們每一個人都對這位姑娘的死造成不可推卸的責任。當然,廣義上來講的確如此,因為每個人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對他身邊的人造成影響,影響或大或小,不由這個人自己掌控。是的,這個家庭的每個人都在這個姑娘墮落的道路上推了一把,但是他們真的要為這個姑娘的死負責嗎?這個姑娘就真的無辜嗎?似乎也不是這樣吧。況且,在我看來,未來女婿對姑娘做的事情也是幫助大於傷害,至少這位姑娘在幾個月的時間裡面有地兒住,有愛情,還有經濟來源不是嗎。

當然,這個故事還是很好看的。誇張的演繹最後就是為了警戒人們一個道理: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麼看,還是中國老祖宗的概括能力最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