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港囧 Lost In Hongkong

港囧/人再囧途之港囧/人在囧途之港囧

5.4 / 1,183人    114分鐘

導演: 徐崢
編劇: 徐崢 束煥 蘇亮
演員: 徐崢 趙薇 杜鵑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MochaTong

2015-09-21 07:42:24

這一次,白月光和硃砂痣不打架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觀影結束 徐崢來問了兩個問題:
1.一共爆了幾個鐵頭人?
2.紀錄片之母是誰?

杜鵑問了一個問題:
用了幾首張國榮的歌?

——————————————————————————————

都有人說出了正確答案。
正確答案一點都不難,問題是每個人關注的問題肯定不一樣,我匆匆而過的,一定是你彎腰撿起的,這就是電影,無法預料會在每個觀眾眼裡變成什麼。
電影導演們最愛說一句話:「我覺得觀眾沒看懂我的故事。」
其實想讓觀眾看懂,一點都不難,比如《港囧》,它講的還是硃砂痣和白月光的故事,只不過加入了槍戰、警匪、港片和粵語歌。
就像配合宣傳的月餅,別管是什麼顏色,別管是什麼皮子包著,掰開裡面一定有餡兒,而餡兒一定無外乎甜鹹兩種。

如果不是因為剛拍完徐崢的封面,我可能不會這麼早去看這部片子,我對徐崢的好奇源於他本人身上的矛盾性。
螢幕上,他總能讓你相信他就是實現當下成功學的典範,那腔調那舉手,不身在國貿就身在徐家匯,不是出沒於中環就是穿梭於置地廣場。
而螢幕下,他的談吐像個文人,偶爾詩人,不修邊幅也不怕展現不修邊幅,笑容總在臉上一閃即逝,大多數時候嚴肅而謹慎地觀察著周圍的一切。不易取悅,透露著高智商的傲嬌。

說到高智商的傲嬌,懸在璀璨燈火中的那面玻璃就極好地詮釋了這點,力學、社會學、心理學雜糅在一起,就連觀眾可能的吐槽也被料中,借包貝爾之口說出。《港囧》之於《泰囧》最棒的地方是,徐崢終於如願讓觀眾看到除了搞笑之外,他想要表達的東西。

《泰囧》像夏夜串攤的冰鎮啤酒,一口氣喝下,打出無比舒爽的嗝。
《港囧》則是煩悶工作後端上的一杯雪樹威士忌,喝一口,爽,順下去,有回味。
總算沒辜負這三年時光磨出來的劇本,和挨個兒計算笑點的精準。
爆笑與思考,徐崢完成了對觀眾情緒的即時切換。
經典粵語老歌就是留白處暈開的水墨。

說回故事。
香港有趣的地方在於,穿越一道門就是另一個世界,那麼高那麼薄的樓,擠進了世間百態。
這廂是墨西哥黑幫的煙花地,那裡就成了本地古惑仔的追思堂,再一牆之隔可能是熱氣蒸騰的浴室,又或者是同樣熱氣蒸騰的後廚。
回字型樓裡的追逐戲,完成了我們對港片的絕佳復刻。
不知怎了,去年的電影統一致青春,今年的電影開始致港片,挨個兒向瀕危的物種發起預先悼念。
《港囧》之所以不是《煎餅俠》,正是因為徐崢已經完成了對夢想的建築,不再會被逐夢過程中的艱辛打動。無論是否遵循了初心,那批獲得世俗意義上成功的人需要徐崢來和他們一起思考這個問題:「為什麼我什麼又都有了,卻還是不快樂?」

困惑來自於結婚多年的不育,「我的小蝌蚪是不是還沒找到家」;釋然來自於親不下去的舊日嘴唇,「我為什麼就戛然而止了呢」。男人的衝動和生命力永遠來自於那股子腫脹,困惑和釋然也是。

於是,責任就歸咎於「不甘心」,青春時遲遲未能抵達的那個吻,成了一切「平淡乏味」的罪魁禍首。
採訪時,我不太明白《港囧》故事的靈感來源:「一個人到了香港,想見初戀。」
香港和初戀有什麼關係?
看完之後明白了,不是因為初戀和老婆都曾同時有過香港中文大學的交換名額,也不是因為去了香港的初戀成了畫家,而失去她的徐來成了資深倒插門。
香港,不就是這一代電影導演們的初戀嗎?因為錄像廳裡的港片,因為畫在牆上的海報,在那個全國都是小鎮,人人都是小鎮青年的時代,港片喚醒了他們心中的梵谷。

《港囧》可能真的會流失一部份從《人在囧途》和《泰囧》就追隨徐崢而來的粉絲,他們想要的爆笑,在這部片子裡並不是主角,每一個笑點收攏之後都是嘴角的無奈:「我tm怎麼就不能完成這麼一件上嘴唇碰下嘴唇的事兒!」

如果沒有攪局的蔡拉拉,如果沒有一路無比折騰、無比囧的遭遇,徐來順利地見到初戀,和她相攜進入2046房間,會不會得到另一個答案?
《港囧》無意解答,因為它的設定就是:哪怕我們坐在青春的面前,中間也已經衡隔了無法翻越的生活。
就像一共響了三次的「藥不能停」(如果我記錯,歡迎糾正)

我們總以為,我們的不快樂,是因為沒有在該擁有一個吻的時候,完成那個吻。
我們總以為,我們的不快樂,是來源於時刻甩不掉的,不能停的藥,因為它斬斷了所有可能,讓生活只屬於一條跑道。
直到我們有機會隨心所欲地刺破一回,奔向通往其他可能的跑道,才明白,正是不能停的藥為我們規避了所有可能的危險和深坑。
恰恰是藥,續著我們的命。

這一次,硃砂痣和白月光不打架。
一個甘願只做當時的月亮,而一個在即將消失前又被男人小心呵護在了胸口。

可這,肯定無法作為所有問題的正確答案。
每個人的青春都無法複製,每個人的此刻都有他人無法理解的痛與惑。
生活是幻境,電影只是給你喘息的機會,舔舔手指,戳開隔壁的紙窗戶,終於明白原來每個選擇的參考價值都只能適用於當事人。

全片我最喜歡的一個鏡頭,是徐來和初戀楊伊第二次相擁。
總有一天,我們會和我們的過去和解,放下我們的不甘心,不論是被時間逐漸抹淡,還是刺破裹在外面的繭肆意折騰追逐之後。
而這樣的和解和放下,才是又一次的新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