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不一樣的婚禮又怎樣--Jenny's Wedding

珍妮的婚礼/不一样的婚礼又怎样(台)

5.5 / 8,918人    94分鐘

導演: Mary Agnes Donoghue
編劇: Mary Agnes Donoghue
演員: 凱瑟琳海格 湯姆威金森 琳達艾蒙 葛莉絲甘莫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靈犀已通

2015-09-21 05:01:30

Fight For Love,Fight For Equal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剛剛上完社會學的課程,雖然老師沒有著重去講授sexual orientation的內容,但是我還是大致地把那部份篇章大概看了下,想起本科期間那位對社會學著迷的女生,最終還是按照自己所願繼續去研究社會學了,只是不知道我們下次再見的時候她還會不會那麼興高采烈地與我討論這個話題啦,sigh,想起忽然覺得有點悲傷。
        前段時間看了兩部電影,都算同志片吧,一部是去年HBO出品,收穫了大量好口碑的《The Normal Heart》,另一部是今年的《Jenny’s Wedding》,似乎還挺小眾,兩部電影看完之後,特別有觸動,儘管第一次看平常心時我居然無聊地睡著了,可是再回過頭來看,總覺得我們也許無法真正體會社會上的少數所面對的巨大壓力與自身煎熬。
      一、《平常的心》
      80年代初的美國同性戀群體,剛剛經歷並盡情享受著性解放運動帶來的各種自由與快樂,然而,一種不知名病毒在他們中間悄悄瀰漫開來,這種病毒迅速而致命,不知原因也沒有解藥,只有少數的醫護人員意識到這種疫情的嚴重性,她提醒同性戀團體要潔身自好,但不出所料,她的忠告被各種無情地忽視。早期的愛滋病毒就以這樣一種姿態在同志團體中迅速傳播開來,隨著死亡的同性戀人數越來越多,Ned與幾位圈內夥伴一起發起成立了男同健康危機組織,希望以自己的行動喚起社會對該種疾病的重視,但早期政府的刻意逃避、社會整體對同性戀團體的極端漠視,以及他們自身組織作風的各種分歧,導致當年的同性戀團體生活各種舉步維艱,一方面要應對不明疫情的侵襲,患病的他們也許在下一秒就倒地再也起不來,更為悲催的是連死亡後醫院都不願以正常手續入殮,只能草草以一袋子裝了之後丟出來,看著身邊那些帥氣的面龐一個個消失而無能為力時,內心恐懼可想而知,另一方面,在男同健康組織不斷向政府、向社會求助時,他們接受到的無非是各種無視與冷眼,他們不得不承認,他們被這個世界無情地拋棄了,同時,男同組織內部激進派與溫和派的行事衝突,出櫃的Ned和深櫃的Bruce矛盾的不斷升級,使得他們的維權與募捐活動進展緩慢,以致於在葬禮上,謝耳朵同學悲傷地說,為什麼我們的求救得不到回應,就是因為上帝don』t like you。
       雖然電影本身視角大多數時候集中在同性戀團體與社會及政府之間的就愛滋病問題的鬥爭、運動方面,但男主之間的感情戲還是蠻讓人唏噓的,Matt.Bomer是我見過的最帥的男星,沒有之一,那眼睛藍得一個清澈,哇哈哈。
      二、《珍妮的婚禮》
      時光跳轉到了21世紀的今天,珍妮是一位在父母與外人眼裡優秀抑或完美的女孩,相比婚姻總是磕碰的姐姐,她總是更多地得到父母的偏愛,相比隔壁一直找不到工作的女孩,她還有一份體面並且幹得還算有成就感的工作,可是,她這麼多年就是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伴侶,父親語重心長地說,婚姻就是需要你找到the right person然後一直走下去。於是珍妮下定了決心和父母坦白,原來她的right person是與她同住了五年的所謂室友,而且她們決定結婚。於是家裡炸開了鍋,母親遲遲接受不了這個事實,她不敢和老夥伴們討論女兒的感情,父親也不敢面對老友對自己女兒感情事的關心,甚至於父親和母親之間都不知道怎樣面對和處理這樣一個局面,各種糾結、煎熬與逃避,一個普通的家庭,對兒女有著最為樸素的想法,在自身傳統觀念遭到毀滅性打擊時,如何在世俗與愛的矛盾中實現家庭的認同與接納。
        電影本身沒有過多的噱頭,不同於一般的同志片,反而更多是聚焦於同性婚姻的家庭溫情片,更多描述的是家庭各成員在自我角色的煎熬、反覆與最終達成和諧的過程。老媽最後在超市舌戰各種三姑六婆和老爸在婚禮上的那段獨白各種飆淚,相比Matt.Bomer,Alexis Bledel也有著一對綠的透亮的眼睛,真心美,嘖嘖。
     (三)其實我不是討論同性感情
雖然兩部電影不約而同地探討了同性感情,或者以同性感情為背景討論了一些社會問題,但是我的本意並不在於此。我只是看完這兩部電影后,腦子裡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當你成為了社會上的那一小部份後,你該如何自處?
      今兒在課上老師說了社會化的問題,他說當外人覺得你與這個世界格格不入的時候,或者說與這個世界頻率不一致的時候,那就是你的社會化程度不夠高。那麼,如果就是不夠社會化的話,是不是需要儘量改變以貼近社會化呢?我想未必。就拿同性感情來說,儘管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承認同性婚姻,但是對於普通的家庭來說,這樣不同於眾人的存在依然是他們難以接受的存在,好像珍妮的婚禮中的珍妮,女兒的大齡未婚與同性傾向依然是父母無法面對、甚至難以啟齒的問題。就好像平常心中的GAY們,尤其是那些身患HIV的gay們,就更加是少數中的少數。按照主流的價值觀的看法,少數的就是不合理的,少數的就是需要被消滅的,少數的就是被看輕的。可是真的是這樣的嗎?
       我總覺得人或者整個社會是個特別奇怪的存在,他們總是對與主流不一致的東西秉承一種打壓或是消滅的態度,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有這樣鮮活的事例,他們一見到有與自己不同的東西或是與主流價值觀不一樣的東西就渾身焦慮,輕者竊竊私語,冷眼看之,重者袖子一捋恨不得馬上上陣打土豪分田地的架勢。忽然間覺得身為少數的那些很是悲催,只有在隱秘的環境中默默守候自己的那一畝三分地,當自己的領域被蠶食的不可再忍讓時,憤而揭竿而起,就像現在的同性平權運動一樣,他們需要的僅僅是和普通人一樣的權利,相愛的權利罷了。
       社會同時也是一個很奇妙的存在,明明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明明每個人都在倡導獨立的思維,可是就是會很自發地形成多數與少數的兩派。群體總是會發揮出各種意想不到的壓倒性的力量,我一直在盼望,什麼時候社會中的每一個我們都可以學會好好堅持自己,同時也好好尊重他人。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