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解救吾先生--Saving Mr. Wu

解救吾先生/最强对手

6.7 / 1,759人    105分鐘 | 106分鐘

導演: 丁晟
編劇: 丁晟
演員: 劉德華 劉燁 吳若甫 王千源 蔡鷺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電影符號學

2015-09-16 21:02:47

106分鐘幾乎1分鐘都沒有浪費,全程高能!已經很久沒有看到如此會控制節奏的電影了。作為丁晟迄今為止最好的電影,改編自明星綁架第一案的吳若甫綁架案,王千源、劉德華


影片的開頭是一段手持無意義的北京夜景空鏡頭,作用一:奠定本片的手持影像基調,規定發生在北京的特殊22小時的電影時間,營造綁架案的故事氛圍。作用二:與片尾「人命不同」主題首尾呼應,形成紀錄片般完美閉環的工整結構。

王千源所飾演的綁匪原型即京城冷血綁匪殺人犯王立華,他跟劉德華飾演的吾先生原型吳若甫的對話裡,前後3次提到了人命不同。隨著貧富差距逐漸拉大、兩極分化嚴重,王立華的綁架近乎神經質,包括在追捕、審問中都透露出一種近乎狂躁的歇斯底里。無論是撕票王大亮,還是沒準備讓劉德華飾演的吳若甫活著走出去,除了勒索錢財,也是報復社會,這類的反人格角色在一般的影視劇中直接被扣上了壞銀的帽子,過於臉譜化。鮮有深挖的,有則成為了經典,如諾蘭的《蝙蝠俠:黑暗騎士》裡的小丑,不知道是否收到了小醜的啟發,丁晟讓劉德華為本片演唱的主題曲名就叫《小丑》。

詬病本片的,多集中在頗為令人尷尬的笑點上。王千源飾演的華子所帶領的綁匪幫派,跟劉德華飾演的人質吳若甫,在逼厥的房間裡,進行了幾次頗為有意思的對話,刨去賭神梗、警察梗、綁匪梗、年曆梗,人質與綁匪的交鋒,如果能多挖掘一些造成這種反差關於社會關於人性思考的東西,那麼無疑會為本片的深度加分,同樣,這也會直接為本片的過審增加難度。值得肯定的是在這個轉身都難的房間裡,景框裡的場面調度十分難得,無論是手持的長鏡頭,還是跟隨人質內心起伏的搖晃,都順利將鏡頭藏匿到了人物和故事的背後。這一點是郭敬明的御用攝影車亮逸亟待提高的,他的景框裡無所不在的鏡頭存在感令人感到虛假。

劉德華飾演的吳若甫想吃蘋果,最後他送了一籃子蘋果給王千源飾演的華子,影片戛然而止。雖然很有動物兇猛的趕腳,但是儀式感略弱,蘋果,在影片中既是平安的意思,也是幫助警察鎖定綁匪藏匿地點的重要資訊提示,更是人質如果被撕票之後,種到他墓地上的。綁匪為了滿足人質的遺願,走了兩公里買來了蘋果。綁匪被捕,人質直接提了一籃子蘋果給綁匪。除了無言的挑釁,更多印證了那句話——人命不同!

王千源飾演的綁匪,與真實的王立華高度吻合,甚至連「弒母」的情節都得以保留,雖然他是在車裡說了一句:「我真改宰了她」她就是王立華的母親。現實中王立華不僅有這個想法,更是幾次抽出刀準備弒母,如果這段情節可以完美再現,那麼其震撼程度不亞於李安的《喜宴》里,那個躲在父親的搖椅後面,訕訕地走近去試探父親的呼吸的同性戀兒子。人倫在王立華這裡成為了他的阻礙和羈絆,直到最後,他的母親探監時,他哭了,或許他的腦子裡想的是當初正應該宰了她,這樣她就不用看到今天的自己,或許,他到此刻幡然悔悟了。但是從他藏在下體的鑰匙、隨身攜帶的手榴彈來看,他的反社會人格已經形成且無法動搖,所以他此時的想法應該是前者——宰了她。

影片在這裡做了一則小改動:讓華子同女友見面,女友當著警察的面,把鑰匙塞到華子下體,顯然過於戲劇化。且華子從被搜出鑰匙到鬆口供出匪窩,中間的過度實在弱。也許是出於節奏的考量,這一段明顯交代不清。

因為是新年,所以劉燁一直接到家裡妻子的簡訊,並且明顯補拍了一通打給諾一的電話。並且當自己被歹徒用槍指著腦袋的時候,他懵逼了;執行撲捕華子任務時,他第一個衝了上去;直至最後突襲綁匪老窩,他也是申請第一個上。這些鮮明的特徵,都證明了他是一個英雄,而他卻被華子誤以為是民工。反倒是吳若甫,沒有飾演吾先生,而選擇了以當初救出自己的曹志剛為原型的曹剛。救了劉燁飾演的邢峰、並在最後關頭打頭陣,臨走前,華子跟他說誰第一個進就第一個被爆頭,他笑了笑,深藏功與名。卻正是這樣兩個刑警隊長的設置,凸顯了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吳若甫顯然還沒有走出陰影,無論是那個被綁的,還是那個救他的,他其實都無法從內心釋懷,所以選擇在片中存在感微弱地打了一把醬油。不過作為當年綁架案的主角,參演由自己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本就需要莫大的勇氣。所幸的是劉德華的演繹,應該是除了2004年的吳若甫本人,最完美的一次呈現。

出於節奏的考量,本片打散了線性敘事的方式,採用兩條時間軸敘事,並在兩條時間軸上,以零散的時間線敘事,最後拼湊到一起。不過貼心的丁晟標註了時間,且整體按照倒敘的方式講述了這起明星綁架第一案,使本片無論從商業還是藝術的考量上都首先具備了良好的觀賞性。且影片中關於人質設想的逃脫、警察設想的追撲、綁匪設想的搶劫金庫,都為本片加分不少。整部電影如過山車一般精彩,看完電影只想說一句:真TMD精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