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十二怒漢--12 Angry Men

十二怒汉/怒汉/十二怒汉

9 / 863,954人    96分鐘

導演: 薛尼‧盧梅
編劇: 雷金納德羅斯
演員: Martin Balsam 約翰弗德勒 Lee J. Cobb E.G. Marshall 傑克克盧格曼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本味何知

2015-09-09 01:47:21

隨感而已——無處不在的偏見與戾氣


鼎鼎有名的海洋法系普法宣傳片,耳聞很久了。影評區溢美之詞不少,但最對我想法的是「書」的這條短評——"……孩子有可能是兇手,也有可能不是。只是控方的初期工作沒有做好,辯方的交叉質詢沒有做好,案子應該重新調查,而不是簡單的判絕無罪。"

和大多數人的關注點不同,我對本片所宣揚的司法制度倒並沒有太大興趣。片中的案情分析與爭論顯然是高度理想化的,法學專業的更是指出過不少失真之處。即使以影片設置的情境論,「有罪」的結論本來也幾乎是板上釘釘,無論是8號以外的其他十一人,或是另換一組陪審員,常規情況下都會一致認定「有罪」,正如片中人所說——「一切都明擺著」。他們能做的僅僅是依照現有的材料做出裁定,甚至無法真正意義上的調查、質詢、辯護、探尋真相。時至今日,無論立法還是司法專業化程度都日益強化,一般人就更不可能那麼激情四溢了。

亨利·方達飾演的8號陪審員是唯一的變數,而他之所以主張「無罪」,並非他真的有多少發現或者想法,起因只是由於其他十一人都主張「有罪」。在他看來如果就這樣一致贊成便太過草率,自始至終他都在強調一種「可能性」,並且再三申明:「我不知道。」幸運的是,隨著爭論的不斷升級直到形勢近乎劍拔弩張,越來越多的疑點浮出水面,而這些之前似乎被檢察官與律師不約而同的忽略了,這要深挖起來又會是很長的一個故事了。

影片無疑反映了諸多社會現實,無處不在的偏見與戾氣,永遠自我標榜的廉價「良心」。臨近尾聲仍堅持「有罪」的三人,憤世嫉俗的就佔了兩個,年輕些的之前就惹得另一位來自貧民區的陪審員怒火中燒,年老些的乾脆發表起了慷慨激昂的演說,控訴起下層人的骯髒、卑劣。我們當今社會,不少有「良心」的人、有「良心」的媒體不是正在幹著這樣的事嗎?事實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良心」。乃至類似片中沒有明確立場的那位陪審員的人,也往往樂於眾口一詞地抨擊、譴責,永遠擺出一副義正辭嚴的樣子,藉以表演自己的「良心」,於是一切攻擊一切道德審判都變得合情合理。

大眾的情緒總是一波一波的,現實中某些媒體人操縱輿論干涉司法危害公平正義已經到了肆無忌憚的地步,獨立公正司法這個基本原則全然拋諸腦後,哪還有半點法制精神。如同片中主角斥責3號陪審員的話——「一副替天行道的模樣」。「天」才不關心你想的些什麼玩意呢,「你以為你以為的就是你以為的嗎」?

新近社會上倒是又衍生出一堆熱衷替殺人者開脫的富有聖母情懷的奇異群體,當然,跟影片中表現的合理懷疑、珍愛生命等優良品質完全不是一回事,《十二怒漢》可不會高呼諸如「社會應該反思」、「惡之花的土地」、「絕望的反抗」、「美國慢點走」、「父親也是幫兇」、「殺人者孩子」之類的坑死人不償命口號,須知受害者的生命一樣可貴。嗯,他們應該不是看了這部電影才突發的奇思妙想……吧?如果那樣編導演們真該集體痛哭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