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末日寂境--Z for Zachariah

撒迦利亚/末日寂境

6 / 31,646人    98分鐘

導演: Craig Zobel
編劇: Pall Grimsson
演員: 奇維托艾吉佛 瑪格羅比 克里斯潘恩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陽傘公司

2015-08-31 06:08:39

撒迦利亞 – 末世伊甸園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以下含劇透


我們熟悉的大部份末世題材都是在主角找到地球上最後的樂土後戛然而止——主角們跋涉千里,發現洪水後最後一片陸地;孤獨的倖存者歷盡艱辛,最終與其他倖存者建立的新世界匯合;或是肆虐全球的災難終於褪去,劫難過後的人類面臨新紀元。在這些故事中,最後的樂土僅是構成人物動機的一線希望,從未展現過真正面貌。然而在撒迦利亞中,故事卻恰恰從男主角找到他的淨土開始。

這給了撒迦利亞獨特的視角——生活在核危機後也許是唯一一處桃花源的農場女孩,與先後兩名陌生的闖入者發生的故事。所以在點開影片前,疑問也顯而易見:三人之間會有怎樣的化學反應,矛盾衝突,電影會從哪個角度去接近主題,又會自哪個角度展開。按照類型片的思維,這會是一部小清新文藝片或是殘酷的人性故事?

影片中,Ann獨自在核危機後空無一人的山谷中生活。所有現代社會的便利全部消失,生活回歸原始,手耕狩獵,燭火照明。她用三輪車做工具,步行去鎮上的圖書館,歸來後用力擦洗身上的有毒粉塵。儘管艱難,看上去她仍能應付。Ann還是一名虔誠的信徒,堅信上帝對每一個生靈自有安排,上帝的書本中必有對這一場浩劫明白的解釋。父親遺留下的教堂是她的精神支撐。在這塊遺世獨立的山谷,Ann必定想過她是否是地球上最後一名倖存者,忍耐過恐怖而窒息的孤獨,但上帝是她不離不棄的心靈伴侶。這份形而上的慰藉,以及農場姑娘的技能與堅強,Ann勉強維繫著生活的平衡。

驀然闖入的工程師Loomis打破了這份平衡。Ann對這個陌生的闖入者是友善的。 這既出自她的善良,又源自她的孤獨。她對上帝的祈禱很明確,請賜給這個人健康,請賜予我陪伴。而Loomis帶給她的不僅是陪伴,還有生活的改善與接踵而至的矛盾。Loomis作為Ann信仰的對立面,甫一出場形象就很明確。他是政府的合作工程師,對一切他都有一份與Ann截然不同的理解。他試圖從科學角度解釋Ann生活的山谷免於核污染的原因,他教會了Ann從加油站取得燃料,又提出了利用水利啟動發動機的工程。但這需要推倒教堂,於是矛盾產生了——Loomis對Ann的信仰不以為然,無法理解,儘管他試圖從Ann的角度進行說服,但那聽上去並不真誠,畢竟他如此明白的不是一個信仰者,只是些文字遊戲罷了。 Loomis為此感到挫敗,醉酒發洩後,他與Ann似乎都願意彼此各退一步,於是暗流湧動的關係又暫時回到平衡。但不安的種子已經埋下。

Ann與Loomis此時的平衡是脆弱的,包裹在曖昧不明之中。兩人之間若有若無的性張力在一場愉快的晚餐後加速——但一切依舊曖昧不明。Ann是主動的,但她主動的緣由是什麼,Loomis的拒絕也令人看不透他的心意。這時我們想起他們不是正常社會條件下的男女,而是末世中兩個孤獨的生靈。他們的思考,感受,無不籠罩在核污染的烏雲之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被異化是必然——陌生人之間幾乎是光速產生依賴感,又交錯著重重疑慮,極度想信任對方,彼此取暖,但又有一層對彼此的恐懼作為底色。 在這個規則全部消失的世界裡,誰知道對方在想什麼,會做出什麼呢。

很顯然,Ann也並不明白自己的動機。她對Loomis固然有一種雛鳥似的依賴(她對Loomis說,是你,讓我想重來一遍),但這很難說是愛情。她對Loomis的接近更像是一種自我暗示,也許是孤獨,也許是一時的情緒,又或許是感到這是兩人之間的一種必然(在永遠沒有外界干擾的情況下)。Loomis很顯然看出Ann的困惑,而他也很清楚自己的困惑。他知道自己想要Ann,但他無法分清背後的動機。在他無法確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時,只為一時衝動,而毀掉兩人來之不易的脆弱平衡,是得不償失的。

這些混沌,矛盾,因為Caleb的出現而加速推向臨界點。兩男一女,似乎是註定的不穩定結構。在這個節點出現的第三者,觀眾往往期待一個更加邪惡的角色,但Caleb顯然不是。他已在Ann與Loomis身邊觀察多天,所犯下的惡行不過是偷竊幾隻雞蛋。但Caleb與Loomis的截然不同,已足夠帶來風暴。他是白人,年輕,好看,與Ann生活背景接近,並且分享相同的信仰,更重要的是,他十分果斷,知道自己要什麼。他能與Ann說笑,在信仰的問題上更能夠理解Ann。在Ann與Loomis之間形成僵局的水車問題,Caleb三言兩語就勸服了雙方。他與Ann關於上帝的對話,顯示出他在信仰與實用之間的邏輯自洽。也可以說是狡猾。比之Loomis,他似乎更多了些狡黠與街頭智慧,並不會為Loomis蹩腳的謊言而欺騙。他很快確定自己想要Ann,並且想要留下。

三人的交流暗潮湧動,重心在悄悄轉移。水車建成後難得的輕鬆夜晚,燭光,佳餚,舞蹈,遊戲,夜泳,Ann盡情享受,Caleb毫不拘束,Loomis目光閃爍——Ann與Caleb之間的吸引瞎子都看得出來,他驀然發現自己變成了第三者。對Ann來說,Caleb是致命的吸引,她與Loomis之間尷尬的性張力,換到Caleb身上卻洶湧而至,水到渠成。她仍舊是困惑的,即便事後與Loomis的解釋,她仍舊並不能清楚地說明白己。Loomis的告白似乎已對她失去了意義,曾經的Ann或許會欣喜若狂,但現在的Ann已經歷過誘惑,她已經明白,她對Loomis的依賴,只是因為身邊別無他人。

伊甸園的象徵從故事起始就很明確。浩劫後的人類,失去了過往的身份、地位,人們回歸了創世之初,只是簡單的男人與女人而已。而在這片彷彿被上帝眷顧的山谷,Ann是夏娃,Loomis是幸運的亞當。他們只有彼此。之後的闖入者Caleb則是引誘夏娃的蛇。而一切早已有所預示,書房中的Loomis翻開聖經圖冊,A for Adam,那一頁就是伊甸園中的亞當與夏娃,還有盤踞在樹上窺視的蛇。夏娃偷吃了禁果,就像Ann與Caleb的偷情。

Loomis十分大度地「給予」Ann允許與Caleb發生什麼,但這種大度存在著未說出口的前提,Ann可以去探索,他可以接受,但Ann最終需要回到他身邊來。這點在他與Caleb的攤牌中說的清楚,他想像這是他允許Ann這樣做的。一方面他確實無力阻止Ann的行為,另一方面,Loomis固然可以諒解Ann嘗試誘惑,但他無法容忍蛇。

所以結局也是必然的——Loomis與Caleb無法共存。儘管這看上去很荒謬,山谷足夠養活三個人,Caleb也證明白己十分有用——然而無論如何,似乎沒有第二條路可走。對於Caleb來說,要嘛留下,要嘛出谷死路一條。這個道理兩個人都明白。平衡的回歸,似乎必需要以一個人的生命為代價。這即是兩男一女關係在這個末世中的荒謬與尖銳之處。

結局是曖昧不明的,但我和大多數人一樣,認為Loomis鬆手了,殺死了Caleb。耐人尋味的是Caleb在防護服後的眼神,面對Loomis的恍悟,「我此時可以殺死這個人」,他目光清明,毫不吃驚。似乎早在等待著這一刻。就像兩個人在餐桌上講述的故事,Loomis有能力在必要時刻選擇殘酷的舉動,而Caleb經歷過礦洞中同伴的互相殘殺,死亡的再次降臨並不驚奇,他早已計算過自己的命運。在懸崖上的那一瞬間,兩人似乎達成了某種微妙的共識。

故事又回到平靜。然而Ann已不再單純無知。她必然清楚Caleb的去向,只是沒有證據,亦沒有必要去證明什麼。伊甸園已不再純淨,再用亞當與夏娃去定義Loomis與Ann已不夠恰當。兩人在這個末世的前程真正走向未知。

最後,似乎無法真正解答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既不溫情,也並不十分殘酷。風景如畫,靜謐的原野與人物交流背後固然暗潮洶湧,但真正摸清導演的意圖卻很難。直白一點講,劇本似乎給出了很多主題,卻怯於向任何一個方向深入一步的作出探討。在每一個點上輕描淡寫,不著力地就滑過去,既無尖銳稜角,也沒有深刻挖掘,所有的處理都似是而非,模稜兩可,令人暗暗捉急。可以看出三位演員皆盡力地想從表演上為角色增添一些深度,但無奈劇本淺嘗輒止,人物的動機曖昧不明,演員也只能無所適從。故事中還有些許十分突兀的地方,Loomis提出黑白的種族問題,然後就一帶而過,這個問題就始終像個不上不下的問號懸在半空中,是沒有絲毫意義的一步棋。 與Ann的告白也流於庸俗,十分齣戲。最後只能說劇本沒有野心,深度不夠,娛樂性也欠缺。只想給兩分半。但因為不可說的原因打了五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