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魔鬼終結者:創世契機--Terminator Genisys

终结者创世纪/终结者/未来战士创世智能(港)

6.3 / 296,516人    126分鐘

導演: 亞倫泰勒
編劇: 派屈克魯希爾 詹姆斯卡麥隆
演員: 艾米利亞‧克拉克 傑寇特尼 JK 西蒙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馬慶雲

2015-08-25 04:08:55

《終結者:創世紀》:對工業4.0時代更生猛的批判


《終結者:創世紀》:對工業4.0時代更生猛的批判
文/馬慶雲
好萊塢的電影,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抓住一個概念,依靠強大的特效,搞出讓影迷覺得好像很精彩的故事出來,實際上,拋開特效,往往故事很一般。《玩命關頭7》如此,《終結者:創世紀》也是這樣。不過,當我們仔細去看《終結者》的影評時便會發現,當初扯著脖子恨不得全家一起給《玩命關頭7》跪舔的那幫人,現在正恨不得把祖墳裡邊已經死掉的爺爺拉出來一起幫著批判《終結者:創世紀》。
亦不用與始作俑者的水軍講什麼獨立人格,它們不過是為了某種目的在叫囂的帳號罷了。倒是容易被水軍誤導的影迷,不妨深入追究一下,《終結者:創世紀》比《玩命關頭7》差在哪裡,又好在哪裡。
說起差來,《終結者》的特效技術,要比《速7》差一些。加一句題外話,《不可能的任務5》筆者已經觀影,這部電影的特效也很一般,與前作質量有一定差距。施瓦辛格大叔的這部電影,最精湛的打鬥,應該是開頭部份。接下來,全部不給力。
另一點差,或者也可以說好,《終結者:創世紀》比《玩命關頭7》故事性強很多,有點繞,讓部份只看得懂《速7》那種單線無難度少兒故事的人看不懂。
剩下的,就應該說說《終結者:創世紀》強的地方了。還是那句話,這樣的電影,拋開特效,若能還剩下點乾貨,就非常不錯了。《速7》沒幹貨,緬懷那個死掉的演員,跟芒果的粉絲對何老師山呼萬歲一樣一樣的,屬於典型的腦殘後期。施瓦辛格的這部《終結者:創世紀》倒是有一些乾貨。什麼乾貨呢?對工業4.0時代更加生猛的批判。
工業4.0,很好理解,在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基礎上,加上智能互聯的力量便是了。目前,研究工業生產生活如何智能互聯化,是美國等已開發國家的重要科研項目。這個項目,在中國,也如火如荼。毫不客氣地說,第四次工業革命,中美實際上都在前排,而且起步沒多大差距。很多已開發國家,包括印度,也都在起步。
最近我聽說有個做空調的企業家大姐搞了個智慧型手機,能控制自己家的空調了。真是小玩意。明年(2016年)年底,拿著一部智慧型手機,就能控制家裡的全部家用電器。這個速度,只會更快,不會比我預料的慢。這說明什麼?說明,智能互聯時代正在加速。
我前陣子出去旅遊,難得在景區賓館看了一次電視。電視裡邊有個廣告記住了。什麼呢?只能手錶,孩子帶上,家長放心,老公帶上,媳婦放心。就是個能夠聯網的手錶,而且彼此還能社交。最近,有些自行車品牌,也搞了智能自行車,也帶社交功能。都是同樣的道理。都在向工業4.0邁步子。
幾年內,智能網路能夠收集、整理、分析每一個人的智能互聯生活。這是工業4.0時代,必然面對的。收集、整理、分析之後,是什麼?當然是操控。我們現在經常談大數據,很多電影在線售票平台也拿大數據說事兒,表明白己的售票系統牛叉。實際上,拿這個系統為例子,未來,也許明年就可以實現,您於在線售票平台購票被分析,然後針對不同電影,對您個人形成特定的售價。其實,幾家電影售票平台,現在的技術上,就能實現了,但沒人敢首先嘗試。
關於這個,舉個例子。《小時代107》要上映了。在線售票平台,賣給「小時代」粉絲,就是好幾十塊錢,但賣給不喜歡看這種類型電影的人,在他的終端上,顯示的,也許就是幾塊錢。越智能,越好操控,這是一種規律。
歐洲早就產生了對智能互聯的一種理性思潮。最起初的反思是,這種大數據一旦形成操控,是否會形成商業集團化的國家操控,進而實現一種對人的專制狀態。很多歐洲電影,都是這個主題。值得一說地說,歐洲電影真比好萊塢有文化,一個主題,喜歡往深入了做,不像好萊塢一樣淺嘗輒止。想看類似電影的,可以留言找我,部份電影,國內無版權,所以,內部交流。
因此,我們就應該回到《終結者:創世紀》上來。一般反思工業4.0智能互聯的電影,都是反思這玩意會不會被操控,造成專制。《終結者》步子更大,直接來,這玩意會不會最終逃脫人類的控制,自己長了思維,然後搞掉人類。步子雖然大,但想法有價值。當然,學界對人工智慧還有很多分歧性說法,足夠強大的機器系統能否形成人類意識,依舊有待學術論證。
工業4.0的智能互聯,當然是大時代的趨勢。但是,在這個趨勢面前,有幾部較為謹慎的電影出來告訴我們,要辯證地看待一下,其實不錯。《終結者:創世紀》在北美上映的時候,口碑被搞的很慘,個中原因,自然有工業4.0資本不願意讓民眾有辯證觀的緣由。在中國大陸,又有一批給腦殘電影《玩命關頭7》叫好的水軍出來叫差同時特效片的此部,實際上,中美在大商業帝國的環境中,面對的問題是一致的。
大趨勢當然要順應,但也應有基本反思。全部的智能互聯,會不會帶來更美好的生活?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更多觀點交流,歡迎添加筆者微信公眾號:馬慶雲【xuezhemaqingyu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