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滾蛋吧!腫瘤君--Go away Mr. Tumor

滚蛋吧!肿瘤君/消失吧!肿瘤君/消失吧,肿瘤君

6.5 / 1,257人    85分鐘 | 123分鐘

導演: 韓延
編劇: 袁媛 張維重
原著: 熊頓
演員: 白百何 吳彥祖 李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frozenmoon

2015-08-09 09:26:47

謹小慎微的傷悲和大張旗鼓的搞笑


    在中國院線這個因為缺乏自信而必須依靠笑和鬧來討好觀眾的地方,要看到一場病痛與死亡是很少見的。當然,《滾蛋吧,腫瘤君》的內在主題仍然是勵志,用一個人的死亡給眾多活人打氣,表面上它肯定有效,但仔細想想也足夠殘忍。
    小妞電影和勵志主題容易讓故事顯得平緩,對於在潛意識中把看電影等同於「看大片」,被所謂的大製作調教出重口味的中國觀眾來說,這種電影在商業上有些危險。或許是因為這種擔心,這部勵志小妞片特意用誇張和搞笑的方式強調了主角熊頓頭腦中的幻想景像,從《來自星星的你》到美劇《行屍走肉》,這些移情和象徵的畫面確實讓電影活躍了起來,或者換句話說:「商業」了起來。不然的話,這部片子就得有大面積的鏡頭要對準慘白的病房,並且增加眾多矯情的獨白。但問題時,這種設定也肯定有代價,它讓電影顯得過於二次元。當然,誰都明白影片就是想強調熊頓的沒心沒肺,每天在漫畫式的幻想和灰頭土臉的現實中切換,但這種切換一旦呈現為影像,就肯定顯得誇張得不切實際,比如,開頭的部份,她痴傻地幻想著自己功成名就,站在馬路中間被汽車喇叭震醒,這可不是可愛的小姑娘犯二能抵達的高度,這是精神疾患發作的前兆。
      這種特殊的表現方式奠定了影片前三分之一昂揚的情緒,它所存儲的笑聲是為了用來反襯後來的悲傷。這種設定的電影已經有了足夠成熟的類型呈現方式,它必須在固定的情感程序中起承轉合,崩潰、接納、面對,這幾乎是所有正常人面對絕症所無法繞過的情感路徑。但《腫瘤君》對於熊頓的設定真的有些過於二了,在電影的前半段,她開導三位朋友,開導爸媽,開導同病房孤獨的病友,甚至開導主治醫生。她一直在講述有關生命與快樂的各種道理。但唯獨缺乏的就是崩潰。以致於表現她最沉重的畫面無非是她得知情況後獨自一人呆坐在病房門前而已。即便她再是一個豁達的女孩,這種態度都有些過於離奇了。
      我們不說眾人熟知的《抗癌的我》,其實有一部與《腫瘤君》更為相似的片子,叫作《九頂假髮的女孩》。一樣的小妞設定,一樣的堅強應對絕症,一樣用文藝的方式記錄了自己的病情與心境。但那部電影的前半段展現得更為真實,面對所有色彩都抽離為黑白,怎麼會沒有一點崩潰和失控呢?所有這類電影的前後對照之所以感人,都是因為崩潰之後重新拼湊自我的過程,而《腫瘤君》的前半段幾乎就沒有被疾病擊碎。所以,從這個角度上講,或許這部電影仍想強調友誼與愛情的亮色,而儘量迴避了疾病本身的殘忍與灰霾。
     電影真正好起來,是從那一場熊頓靠在媽媽懷裡,問她知不知道自己銀行卡密碼的戲開始的。那一場戲,白百何的表現是足以稱道的。獨生女即將死去,父母手足無措根本無計可施,但這一切還都糅合在細碎而家常的對話中。這種平靜中的殘酷現實才第一次讓人得見絕症的鋒刃和主角內心碎裂的聲響。其實,那些內心的裂紋本應該在早些時候一點點由淺及深地暈染。
      在中國的大螢幕上呈現死亡似乎是犯忌的,在一個僅僅把看電影看作社交的國度,人們都習慣於開開心心買票來,嘻嘻哈哈回家去。讓人們因為主角的離世而哭著離開影院,風險過高了。所以,就像電影的前半段一直在用二次元的插入和愛情與惡作劇搞笑一樣,《腫瘤君》的結尾即使上演了一出葬禮,卻仍然讓熊頓以生前錄像的方式笑著說出了一串生命哲理。客觀地講,最後那段闡述其實並不太差,亡故者的角度會讓雞湯也顯得紮實一些,但問題是,總合起來,熊頓在電影中說理的部份過多了。自從她生了病,她幾乎就變成了一個知心大姐,不停地訴說著關於生命、快樂、意義之類的話。她說的那些話都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呈現方式,她所說的就是這類電影想要傳遞的主旨,但主旨需要用故事自然而然地讓人體會到,而不是生怕別人感悟不到,就安排主角趕緊用台詞總結出來。這是中國電影直到現在仍然沒有學會的事。
     熊頓在自己的葬禮上說出的那番話,是對著台下的親朋說的,也是透過螢幕向現實中的人們說的。現實中的年輕人或許有很多都因為她的漫畫和這部電影記得了熊頓,而殘忍的是,現實中熊頓的父母怎麼辦?他們的女兒沒了,他們自己不可能依靠二次元和女兒留下的漫畫讓自己變得達觀,他們被遺忘在了一個灰色的角落裡。這才是現實中故事的結尾,也是更殘忍的落幕。
  (文/楊時暘)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