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25小時--25th Hour

第25小时/转捩一刻/一线曙光

7.6 / 184,716人    135分鐘 | Turkey:108分鐘 (TV version)

導演: 史派克李
編劇: 大衛班尼歐夫
演員: 艾德華諾頓 菲力普西蒙霍夫曼 巴瑞派柏 蘿賽李奧道森 安娜派昆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想陪陪本雅明

2015-07-31 09:53:08

我為什麼給五星,以及要寫一篇影評。


廢話不多說。

結構上,整部影片「嚴格」遵循了三一律的要求,在24小時之內,圍繞著一個中心時間,在一個中心地點——紐約(上中下城,自布魯克林到上東區全覆蓋蓋,象徵一個舞台的全部)。當我們以一種戲劇的眼光來閱讀時,我們發現了一些更有意思的事情。比如大段獨白的運用(諾頓那段爽到飛起的 F-word Insult),全場景展示(Tiro 互毆那一場戲,Siplke Lee 罕見地拋棄了180度原則,全場景拍攝剪切——應該拍了很多場)等等。

環形結構也貫穿影片始終。一件發生在前面的事情、出現在前文的場景,必然有一件後面的事情或者一個場景相對應。比如 Monty owning and disowning the dog; the dog beaten ----Kostya beaten; Monty sitting by the river in the morning and Francis sitting on the same bench at sunset …

在環形結構的基礎上,導演採用了多線敘述的方式,儘可能多地將故事的觸角延伸到時空的各個角落,形成了「多個」不自足的文本,這些文本與主線——Monty 入獄——之間有大量的留白(比如 Naturelle 和 Monty 自相遇到同居(?)之間的大量省略;再比如 Francis 窗外一組廢墟鏡頭之後的故事等等),在故事層擴充了文本的想像空間。這個層面上來說是,多線敘事是一個足夠雞賊的策略。

為了避免多線敘述「雞賊」之外的風險,Spike Lee 採用了一種與 Do The Right Thing 完全不同的處理方法。他在影片發展的過程中不斷設置懸念並逐一適時解開。比如從頭開始,一系列疑問紛沓而至:Monty 和 Kostya 的關係,Trio 的聚會會怎樣,見到黑幫老大會不會死,第二天到底會發生什麼,到底是誰背叛了 Monty,Monty 會不會逃走等等等等。同時,這些懸念並非線性呈現,而是類似多重複調般你方唱罷我登場——觀眾同時處於「新懸念設置」「懸念的發展」「懸念的解開」三重力量的挑逗之下,高潮連連。

結構細密,節奏完美,五分理由一番。

人物。

三人一狗,同樣是古希臘傳下來的 Rule of Three。

除了是個(不太稱職)的文學教授之外,Jacob 頗有伊壁鳩魯派的作風(甚至是他「不稱職」這一點也很像),強烈的Mental Discipline, 避開錢(來自上東區的猶太人)、政治(對廢墟的第一反應是搬家)、性愛,同時看重友情。Francis 是一個純粹的狄俄尼索斯派,多金,顏值高,淡漠人際關係,給男人算百分位,問女人什麼時候可以 hook up。而 Monty 卻是一個 Sceptic,從中學開始販毒,杜絕一切社會約俗。

電影叫做25th Hour,象徵除了 mundane life 之外的超脫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我們跳出所有一切 commonplace,成為另一個「我」。

在這第25個小時裡,Jacob充滿勇氣地給了學生一個吻。Spike Lee 使用了一系列浪漫主義的技術來表現這一「超脫」。比如 Slo-Mo(對從舞池出來的(High 了的) 瑪莉和從 Bath 出來的吻完 瑪莉 的 Jacob 都是同樣的特寫 Slo-Mo)與色彩的使用(舞池的大面積藍光,瑪莉 特寫的黃光,Bath 裡的紅光,高飽和度)。Francis 的「超脫」是開始「同情」並自我反省。而作為一個懷疑論者,Monty 的「超脫」則是回歸信任(相信 Naturelle 沒有泄密)、家庭(與父親關係的緩和)和平權(影片中的第三個 Slo-Mo,Close-up of all people Monty demeaned,)此外,「超脫」的還有 Naturelle(大紅唇 Slut 變成「臨行密密縫」的慈母)、父親(反思自己過去的惡習)等等。

人物多而不亂,各自扣題,另一個五分理由。

(想想這部片子其實就是叫大家「變成更好的自己」啊!!!)

這片子想告訴我們什麼?

其實 Spike Lee 的片子,不用看就能猜到,一定跟 race 有關。Norton 那段著名的 F-word crap 與影片結尾的 Slo-Mo 明確告訴我們這一點。(不得不佩服 Norton 的演技啊,最後那段 terror-smile-peace 的表情變化,簡直突破天際啊!)

除此以外呢?

片中,Francis 和 Naturelle 在酒吧的那段撕逼戲很有意思。Francis 在良心發現罵自己沒有及時勸阻 Monty 的同時,順帶「移情」開始撕 Naturelle,指責了她的不作為。Francis 找的點也很有意思,什麼 Cartier 的耳環啊,去 Puerto Rico 的頭等艙啊,土豪裙子啊如此如此,大意就是,你只想花錢,不想想這錢怎麼來的?Naturelle 也不樂意啊,靠,老娘前一秒還想親你你下一秒就開始撕老娘,就開始發飆了,說,你口口聲聲說是人家好朋友也沒看到你阻止他啊。這時候 Francis 脫口而出,我沒花他錢!女主就不說話了。

就是這一個時刻,我們發現我們陷入了一個道德困境。一方面,我們被影片製造出來的所有這些 Melancholy 的情節所打動,什麼遛狗的清晨,逆光的鞦韆戀愛,三歲開始的青梅竹馬,父子大和解的晚餐,等等等等。;另一方面,一個一直未被戳穿的現實是,所有的這一切基於(顯然違背道德的)「money from thousands of addictions.」 ——就像我們從 Francis 家紐約中城大豪宅的窗戶望出去,外面是一篇廢墟。要不要搬家?

Monty 老爹給出的答案是回到西部,Back to the west, as far as the road take us. 那裡有草原,高山,一生一定要看一次的大沙漠,和所有有故事的人。你可以在那隱姓埋名,找到工作,所有人都喜歡你,有一天愛情也會回來,你們有了一個家庭,有孩子,等到老的時候,你坐在沙發上告訴他們,你曾經被逮捕過……這是一個只有在第25小時裡才能存在的「超脫」世界、法外之地,走吧。

但顯然這不是電影給我們的答案。如果留心的話,我們會發現,從電影開頭起,星條旗就一直出現在鏡頭的各個角落——廢墟上插著靜止的旗子甚至讓人想起阿波羅登月。

Roger Ebert 在自己的影評裡面講,2002年的所有片子,都有一個暗流,9/11。災難之後,Monty 老爹希望像當年歐洲人來到美國建立國家一樣,去往第25小時的時空,建立新的生活。而 Monty 卻選擇了回到24小時裡,留下來,被打得頭破血流,靜靜等七年,再建未來。當然,影片的最後,Monty 老爹的車並未開到監獄,我們也並不知道 Monty 有沒有逃走。那條高速公路就像美國的歷史,延伸進森林深處,目的地未定。

但其實再仔細想想,Spike Lee 想說的,不是「去哪兒」的問題,不是「要不要搬家」的問題,而是無路可走的問題。

即使是回到了西部,送來 Natruelle 的灰狗巴士,也一起送來了 Stars and Stripes.

至此,五星,以及我的第一篇豆瓣影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