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三個傻瓜--3 Idiots

三傻大闹宝莱坞/三个傻瓜/作死不离兄弟(港)

8.4 / 435,846人    170分鐘

導演: 拉庫馬·希拉尼
編劇: Vidhu Vinod Chopra 拉庫馬·希拉尼
演員: 阿米爾罕 卡琳娜卡普爾 Sharman Joshi Madhavan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叮叮

2015-07-24 00:36:28

我的幸福我知道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第一次看到這個片名,我以為是一部無厘頭沒營養的印度喜劇片。對印度片實在沒印象,小時候似乎看過一部影片叫大篷車,印象里印度男女總是穿著華服,載歌載舞,劇情神馬的,早就沒了記憶。此後的觀影生涯中,印度片是空白。前兩日看評分頗高,閒來無事點了來看,兩小時40分鐘的片子,我居然流暢的看完了,後知後覺發現原來這是一部主題深刻,笑點頻出,甩了國產影片幾條街的好電影。

       三傻的劇情講的是一位天才少年蘭徹和他的兩位同宿舍的好朋友在印度最頂級的大學與保守頑固的院長「鬥智鬥勇」,挑戰傳統教條的教育制度,追求夢想,探索是該追求興趣還是屈服與生活的故事。在院長「病毒」的課堂上,蘭徹用自己理解的定義機械,通俗易懂卻被批判,因為在頑固的老師的定義里只有把書本的原話一字不漏的複述才是正確,才能拿高分。再想想當年我們也曾接受的填鴨式教育,為了應付中考,高考,各種等級考,把知識囫圇吞棗,卻忘記了學習的快樂,理解的快樂,追求興趣的快樂。於是,各種高分低能的孩子越來越多,各種聰明卻缺乏興趣和夢想的孩子越來越多。主人公蘭徹卻不屈服於這一切,他用自己的方式學習,他追逐自己的興趣,他甚至特立獨行的期望改變別人的看法。
        片中蘭徹勸說好朋友放棄面試去追求自己的興趣時說 「知道我為什麼第一名嗎?因為我熱愛機械,工程學就是我的興趣所在,知道你的興趣嗎?這就是你的興趣……跟工程學說拜拜,跟攝影業結婚,發揮你的才能,想想麥可傑克遜的爸爸硬逼他成為拳擊手,拳王阿裡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後果多可怕?」多麼淺顯的道理,可是又有幾個人能真正的遵從自己的內心呢。其實中國的孩子更可悲,我們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內心有想法,我們的童年被灌輸讀書改變命運的真理,深入骨髓。我們所有的時間是用來備考、備考、備考!因為沒有高分,就無法魚躍龍門,沒有高分,你就一輩子屈服命運。我們從來無暇顧及自己愛什麼,所以大多數70,80的孩子們興趣寡淡,沒有熱愛,甚至——沒有夢想。直到長成父母夢想的那個樣子時,我們才開始思考,原來,我們遺失了一件世間珍寶——夢想。
        片子很長,卻沒有拖沓的感覺,反而各種笑料層出不窮,不矯情,不做作。跟那些無厘頭和低智商的撓咯吱窩的手法相比,無疑是高出了一個層次。在歡笑中卻又映射了很多深刻的社會問題。印度高校青年不堪重負的心理問題,居高不下的自殺率;懸殊的貧富差距;冥頑不靈的教條的教育體制;畸形的財富價值觀……讓人在歡笑之餘,又留下了思考。拉俱家庭貧困,正如片中畫外音所說的「就像五十年代黑白電影的翻版,狹小昏暗的房間,癱瘓的父親,咳嗽的母親,尚未成婚的姐姐」談到這裡不得不推崇導演此處的拍攝手法,每次鏡頭一移到他的家庭馬上就處理成50年代黑白膠片的模式,把畫面處理的有些粗糙,加上應景的配樂,把明明沉重的悲劇氛圍渲染出喜感的效果。導演清楚地定位了這部影片的基調——樂觀,積極,喜劇。所以所有悲劇的色彩,沉重的話題都經過了喜劇的處理,讓人唏噓卻不哀傷。可謂是笑中帶淚。
        當然印度影片最不能少的就是歌舞,這部影片中也有兩處加入了絢麗卻又充滿喜感的歌舞元素,或許是文化差異吧,那大段的歌舞我看著實在覺得有點無厘頭,沒明白跟主題有什麼關係,當然如果印度電影沒有了歌舞的標籤,那也不能算是地道的印度電影。
        除了深刻的立意、精彩的橋段、經典的台詞之外,片子的敘事風格也同樣值得稱道。片子以尋找當年的好朋友蘭徹為主線,運用倒敘,又時時穿插當下的劇情,畫面切換自然,又充滿懸念。隨著故事的鋪開,將開頭兩位好友劫持飛機,忘穿褲子這樣瘋狂誇張的舉動變得情有可原,順理成章。以致於到了影片的結尾,觀眾還一顆心懸著在想到底蘭徹怎樣了,會變成了什麼樣的人。雖然「消音器」後來也獲得了別人眼中所謂的成功,但是我們看他卻只有可笑和同情,而追求自己夢想的蘭徹才是「消音器」尋找的天才科學家,出乎意料,卻又情理之中。
           雖然印度和中國文化不同,但是影片中所描述的很多細節畫面讓我們感覺似曾相識。類似的評價標準,類似的教育體系,類似的價值取向。影片對於理想,價值觀的探尋旗幟鮮明。當週遭外界人等都以物質財富、社會地位作為評價人成功與否的標準時,我們該盲目的隨波逐流還是該冷靜的遵從內心。或許所有人都在關注你飛的高不高,卻很少有人關心你飛的累不累。
          人生在世一輩子的意義到底是為了追求富餘的物質生活,炫耀的財富地位還是該享受追逐夢想的愉悅,隨心所欲的自由?
         人生在世一輩子承擔了父母的期望,承擔了子女的責任,承擔了社會的眼光,什麼時候可以放下壓力,按照自己的意願找到最原始最本真的快樂和渴望?
        活在別人眼裡,耳裡,口中的人,當夜深入靜的時候,是否該問問自己,這是我想要的嗎?這是我的熱愛嗎?我真的快樂嗎?如果答案否定,那麼鼓起勇氣喊出來:『滾蛋吧,那些毫無來由自以為是的有優越感。「
       我的幸福我知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