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青春倒退嚕--While We're Young

年轻时候/当我们年轻时/青春年少时

6.3 / 39,322人    97分鐘

導演: 諾亞包姆巴赫
編劇: 諾亞包姆巴赫
演員: 班史提勒 娜歐蜜華茲 亞曼達塞佛瑞 亞當崔佛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frozenmoon

2015-07-08 20:01:58

他不是魔鬼,只是年輕


    似乎再沒有一個時代比當下更偏愛年輕人。對於年輕的歌頌,幾近一種迷信。某種程度上說,這也是拜網際網路所賜,它顛覆了關於時間、積累、閱歷等等這些與沉澱相關的一切概念,更加強調活力與顛覆性的可能。年輕成為了天然的政治正確,年長近乎一種殘缺。這部《年輕時候》講的就是這樣的故事。用兩對不同年齡的夫婦的故事,探討了年輕、野心,以及面對時光逝去的恐慌時,到底該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
    喬什是一位紀錄片導演,曾拍出過著名的作品。他與自己的太太已入中年,沒有子女,生活平靜但也無聊。他偶然認識了一位年輕的紀錄片導演傑米和他的妻子。兩對夫婦很談得來,尤其這對年輕人的活力感染了喬什夫婦。
    傑米開始試著製作自己的一部紀錄片,在這個過程中意外發現了一個有關美軍在阿富汗戰場上的故事,大家都很興奮。一直處於事業瓶頸期的喬什從這個年輕人身上看到了某種光彩,決定盡力幫助他,他自己協助他拍攝,又把自己的人脈資源介紹給他。但直到最終,卻發現自己似乎一直被利用。
    《年輕時候》之所以好看,是因為從一開始,導演就用兩對夫妻的個案故事,寫出了他們背後兩個群體的特質。喬什所代言的是一個典型的中產階級群像,穩定、成功、無聊、對新事物和年輕人有酸葡萄心理式的輕蔑;而傑米則代表著活在當下的年輕人群體,貧窮但充滿希望,生活陽光而有樂趣,對一切世俗成見從不在意。傑米的出現,正好切中了喬什中年危機的當口,某種程度上說,這個年輕人成為了這個中年人的精神導師。喬什有意地改變生活方式,開始追隨年輕人的步伐,從穿著打扮到行事方式。
    更有趣的一層意義就此顯現出來。當所有同齡人都為人父母,開始了更加確定而瑣碎的生活,由於喬什夫婦沒有孩子,再加之他們與那群年輕人為伍的生活,他們在同伴中被看做了「有問題」的怪人。好友的聚會開始不再邀請他們。而且他們還被告知「我們很擔心你們的狀態。」朋友們勸喬什,「我們已經老了。」言外之意是告誡他們應該成熟一點,不要再有什麼奇思怪想。但喬什對此無法認同。這是《年輕時候》表達的第一層觀點,當人們處於「中年」這個尷尬的轉折時刻,到底應該按照既定軌跡認命地跟隨慣性,還是應該不去考慮年齡,只是跟隨內心。
    如果說,對於喬什夫婦的描述,探討的是中年危機的故事,那麼傑米那條線索,探討的就是年輕人的野心與手段的問題。到了最後,喬什發現,傑米其實一直在騙自己。他早就發現了那個阿富汗的好故事,但用了一個近乎圈套的手段,讓自己自願貢獻了人脈資源。他有些分不清,對方邀請自己參加年輕人的聚會,和自己一起騎行,把自己當朋友,這一切到底是設計好的手段還是真心為之。
    到此為止,喬什陷入了一種孤立的境地,同齡人把自己當做「不成熟」的孩子,而看似把自己當做朋友的年輕人,卻只是把自己看作一個籌碼,一個有資源、有經驗可以榨取的中年人。他的困惑就又加深了一層。
    《年輕時候》的導演和編劇是諾亞•鮑姆巴赫,曾經寫出過著名的《魷魚和鯨》《弗蘭西斯-哈》,也和《布達佩斯大飯店》的導演合作創作過《了不起的狐狸爸爸》等作品。這一次,他把這個處於危機中的中年人的困窘展現得非常透徹,但又不缺乏幽默感。
    像所有這類主流電影一樣,最終,他呈現了一種舒緩的解決方案。在與年輕而富於野心的傑米鬧翻之後,喬什反而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他不再屈從、臣服於年輕人的生活方式,不再去模仿他們,也沒有認同同齡人沉悶的狀態,而是開始按照自己相信的軌跡繼續生活。其實,年輕和年長並不必然指向對與錯,它們都只是一種年齡狀態和心理狀態。沒有確定的方案可供遵循,更沒有必要故意表演年輕和扮演成熟,在年輕時刻意放浪形骸,在中年裡故意墨守成規。
    電影的最後,喬什夫婦翻著雜誌,發現傑米已經憑藉紀錄片成名,在雜誌上洋洋自得。妻子說:「魔鬼被釋放了。」喬什卻已經變得通透,「其實他不是魔鬼,只是年輕。」這種態度才是真正的成熟,豁達而不是世故。
(文/楊時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