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愛情失控點 Irrational Man

无理之人/情迷失控点(港)/爱情失控点(台)

6.6 / 47,364人    95分鐘

導演: 伍迪艾倫
編劇: 伍迪艾倫
演員: 瓦昆菲尼克斯 艾瑪史東 Joe Stapleton Nancy Carroll (VIII) Betsy Aidem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雞頭井。

2015-07-06 01:32:41

一場遊戲一場夢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伍迪·艾倫帶著他的第四十八部電影來到坎城,第十二次逍遙地遊蕩在主競賽單元之外,不接受任何人隨機的論資排輩。新片《無理之人》在氣質上和《罪與錯》、《賽末點》都很類似,但無疑是無敵大叔近幾年來最為輕盈的一部——談談人生,抖抖機靈,小小懸疑當大菜,結尾反轉似甜點。電影在校園師生戀的甜膩與意外兇殺的可怖中,調和出一種適中且怡人的情調,讓不論愛情還是犯罪看起來都像是虛無主義者的酒後酣夢,一點即醉,醒來即散,來去匆忙,不著痕跡。

《無理之人》的確渾身上下都散發著「無理」的氣息。擅長將哲學當笑話講的伍迪·艾倫請來了彷彿對什麼事情都滿不在乎的傑昆·鳳凰城,讓他在一所虛構的高校中當起了邋遢額哲學老師。和早年電影中滿嘴砲火車卻自恃甚高的知識分子形象不同,傑昆·鳳凰城飾演的亞伯充滿著自我否定的情緒,電影的開始部份即被這種厭惡感十足的負能量充斥。甫一登場的傑昆·鳳凰城彷彿剛從《性本惡》片場跑出來,還能聞得到渾身的大麻味。而他的吊兒郎當卻又偏偏引起了身邊兩位女性的興趣,伍迪·艾倫擅長的男女情事也由此拉開帷幕。

·無理之人的愛情果實

在上一部電影《魔力月光》中,一身復古裝扮的艾瑪·斯通和科林·菲爾斯並未在風景嬌艷的南法擦出任何火花。好在,這回和自己的美國老鄉同台對戲,石頭姐總算找回了學院女生既青春又衝動的氣質。

伍迪·艾倫適時地將他的新晉繆斯打造成一位聰明的哲學系學生吉爾,她出身於學者家庭,又盡享生活的優渥。而位表面精緻優雅、內心特立獨行的女性,成就了一段柏拉圖式的師生戀。《無理之人》通過男女主角之口,大肆引經據典,把康德、克爾凱郭爾、薩特的哲學思辨變成輕巧的人生金句,將有關存在、道德、必然性的深奧話題一一拋出。和伍迪的任何一部作品一樣,這些隻言片語旨在激發一種幽默的氛圍,卻並沒有讓這段師生戀擺脫庸俗的窠臼。畫外音的加入為電影增添了一絲深情,但也僅僅止步於推動敘事的功用。相比之下,電影中的另一場風花雪月則有意思得多,亞伯寂寞的女同事瑞塔主動投懷送抱,以期藉此逃離寡淡的婚姻生活。帕西·波西的表演充滿神經質的張力,絕望之勢噴薄而出。如要評選這部電影中最讓人心服口服的「無理之人」,帕西·波西恐怕不輸傑昆·鳳凰城。

·一樁(並未)事先張揚的謀殺案

在兩段情感戲的雙線敘事漩渦中徘徊了半部戲,《無理之人》的故事卻突然因為一樁謀殺案的發生而變得有趣起來。偶然在快餐廳聽聞鄰桌女士在一樁離婚案中受到法官的不公待遇,亞伯迅速地萌發了替天行道、剷除法官的念頭。即便手法老套,毫無作案動機的亞伯還是因此逍遙了一段時間。高舉正義大旗,虛無主義者亞伯找到生活目標,而吉爾的生活卻被徹底打亂。缺乏動機的劇情急轉直下,恰如其分地點出了電影標題中「無理」二字的內涵,雖然給全身心沉浸於愛情敘事中的觀眾帶來了片刻的震驚,但急於讓真相水落石出的慾望,卻幫助導演推動電影向結局進發。擁有全知視角的觀眾,彷彿伍迪實現安排好的上帝,冷眼觀看事件一步步變成不可收拾的殘局。

一個看似懲惡揚善的江湖好漢之舉,卻因為奪人性命的荒謬,被消解了全部的合法性。這個充滿著黑色幽默的橋段,直接繼承了伍迪·艾倫對於「正義」的一貫輕蔑。不過在《無理之人》中,兇殺案的懸疑不再是令人惶恐不安的源泉,亞伯鑿鑿有理的姿態為電影增添了一份喜劇色彩。他的無理之舉,並非伍迪·艾倫帶給觀眾唯一震驚,電影最後希區柯克式的劇情反轉,更為成功引起了觀眾的莞爾的尖叫,這尖叫里,大概包含著如下複雜的情緒:對前述劇情伏線的讚嘆、對故事戛然而止的遺憾,以及對伍迪·艾倫終於顯示出某種批判的色彩而感到驚異。

對於伍迪·艾倫愛好者來說,《無理之人》是一部極度適合觀賞的電影,它擁有導演一貫的標誌性風格,能夠調動觀影過程中一切妙曼的遐思,同時,它又稍稍超出了其原有的創作邊界,更為技巧、狡猾地在道德的成規中穿行遊走。雖然和早期經典相比,《無理之人》質地頗輕,但誠如電影中所暗示的那樣,人生種種,不過一場遊戲一場夢,博君一笑,何必當真。

TIPS 伍迪·艾倫連連看
近年來幾乎保持一年一部速度拍戲的伍迪·艾倫,擁有同輩導演難以匹敵的旺盛創作經歷。雖然年近八旬的他承認,早已無法記清曾經拍過的每一部電影,但這絲毫不妨礙觀眾在觀賞《無理之人》的時候,回顧那些耳熟能詳的「伍迪式」瞬間。艾瑪·斯通繼續《魔力月光》中「危險關係愛好者」的身份,繼續和中年大叔談情說愛;懸疑謀殺的情節,又彷彿重回《賽末點》「激情殺人」犯罪現場;「存在主義」式命題的復現,秉承《愛與罪》中模糊的二元對立。電影中不絕於耳的爵士名曲《The 『In』 Crowd》,早在1965年就在《非強力春藥》中大肆登場,此番重裝上陣,搖擺節奏讓人心旌蕩漾。老派又不羈的伍迪·艾倫,諷刺了一輩子知識分子,卻絲毫不感疲倦。他層出不窮的小品,也在一輪又一輪的語言遊戲中挑動觀眾笑的神經。

2015年7月《環球螢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