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犟魔女
2015-07-02 04:32:55
二戰中的猶太民族在世上猶如在屋頂上的提琴手!危險中保持平衡並奏出優雅琴音
從百老匯的經典劇碼"Fiddler on the Roof"直接翻譯過來, 原聲帶開頭的「Prologue and tradition & main title」就點出了本劇的中心所在:TRADITION(傳統)!
時間(沙皇統治下的猶太社會)、地點(烏克蘭)、人物(特伊和三位女兒為人物主角)、事件(有「家」有「國」的大小衝突)、音樂(小提琴聲和歌劇),五個基本元素俱備。
猶太民族-聖經中神的選民!舊約中對猶太人的生活,飲食、穿著、祭祀、節日、文化、敬拜.....都有嚴明的律法,形成猶太民族特有文化,既然出自神的意思,自然形成不可轉變的傳統!在萬民中,世界隨著時代轉變,文化變遷,唯獨猶太人持守聖經的話生活行動!這是歷史學家也驚歎的事!但是也使猶太人和其他民族無法融合,在歷史記錄裡,我們常讀到猶太人被其他民族的欺壓,產生衝突戰爭!二戰中的集中營殘酷壓制、與這部影片中沙皇對猶太人的驅趕,都是與此相關。
序幕升起:薔薇色的天空、數朵金色的雲彩、波光粼粼的山巒大地、熱鬧奔走的牛馬羊群和小市民……,漸漸地,我帶著一種俯衝和低飛般的微喜與好奇,打開耳朵、敞開心神,一點點的異樣感讓我逼臨這個小村鎮故事的核心,反芻著那些低迴且神秘極了的旋律。
猶太人的傳統與其他民族文化的衝突,在三個女兒的愛情故事中漸次呈現,慈祥的父母與善良的女兒間的衝突矛盾愈來愈升高,愛情重要還是麵包重要?為了心愛的女兒,父親寧可食言失信於已承諾的婚約,打破父母媒妁之言,成全女兒自由的選擇,婚宴一幕是音樂、文化、舞蹈的盛筵,十分精彩。喜愛知識份子的父親接待了一個窮學生,他英俊有為,有著為社會上的公義、均富、平等...革命奮鬥的信仰,但是二女兒卻為愛遠離父母家園,追隨愛人到遙遠寒冷的西伯利亞。看著載走孩子遠離的火車,父親抬頭望著天,祈禱著:神啊,請您為我保護好她....
但是啊但是,當第三個女兒愛上異族男子時,父親再也無法退讓,為愛選擇奔向了俄裔情人的三女,父親也選擇了斷絕父女關係。有些價值與傳統是他無法讓步的原則。
要特別特別讚揚音樂,曲曲經典,萬分動人!或有趣、或深刻、或真摯、或充滿智慧與詩意...值得推薦您一看再看!另外影片中人物個個精彩,如媒婆竄來竄去樂不可支的模樣、幾位男士追求女子的深情款款、教士慈祥可愛且飄飄長的白鬍鬚,並且穿梭一群市場買賣的叫罵聲、小裡酒館跳舞歡樂的咯咯笑.....讓原本故事即將劍拔弩張的衝突情緒,奇妙地得以解構與抒解。
當然,還有那批暴烈的沙皇軍隊,放火燒屋、摧物破壞,這個背景令我想起「辛德勒的名單」,雖不至於是煤氣室裡的屠殺,卻也是將活生生的人拋入歷史的恐怖與生命的戰慄中。這個背景巧妙將影片的歡樂氣氛再度凝塑起來,使得電影的歷史幅度、生命厚度自然也豐厚了起來。
不過,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應該還是那小提琴的弦聲吧!每次故事主角們的內心發生矛盾與衝突時,小提琴聲總一次次響起,隱約飄緲間,低迴牽引人的心靈,靈動的悅音彷彿揭示著另一種超越與美好。在或歡快或淒涼的琴聲中,禁錮的思想逐漸被檢驗,角力場上不只是新舊傳統之間的對決,而是對話者深入了對於自身理解的洞穴,從而促成了幾場內心「自我」與「他者」真誠相遇的對話,於是, 寬容出現了、理解出現了,自由的曙光也因此愈來愈明顯……
也許,有人以為:神聖感容易在現代遺失,美妙的音樂也常被世俗化;但經歷了這樣的午後與夜晚,我心中更加相信它們作為一種潛意識結構並沒有消失,仍然潛存於現代人的心靈深處,可不是嗎?人哪,只是常需要透過另一個中介被喚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