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分歧者2: 叛亂者--Divergent Series:Insurgent

分歧者绝地反击/叛乱者强权终结(港)/分歧者叛乱者(台)

6.2 / 255,278人    119分鐘

導演: 羅伯史溫基
編劇: 薇諾妮卡‧羅斯 艾基瓦高茲曼
演員: 雪琳伍德利 席歐詹姆斯 凱特溫絲蕾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princesspluto

2015-06-22 04:07:22

每個人都是異類,但這不是問題,因為我們自己就是答案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很期待的第2部,竟然是哭著看完的(哈哈哈,不是裝逼,是淚點太低)。當初,第1部就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增添了科技元素的「理想國」。以及永恆的主題,愛情~單一vs多元;恐懼vs智慧;對人性的懷疑vs無私派的堅守;集權vs民主;派系vs血緣……提出了很多值得思考的社會學命題。這一部,比上一部絲毫不遜色,我木有失望。
    關於社會構建的各種理想描摹,已經有很多,從柏拉圖的《理想國》,到奧威爾的《動物莊園》,從霍布斯的《利維坦》到約翰密爾的《論自由》,有太多太多。但是原著者對社會整體的五大類的劃分依然令我感到振奮且耳目一新。如果不恰當地類比一下,無私派就像這個世界的水元素,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它是流動的,包容的;無畏派就像火元素,有著生生不息的燃料和內驅力,充滿鬥志,勇氣,行動力,身體力行地去創造與革新這個世界;友好派就像風元素,它們把平和,友善,禮貌的絮語由內而外地傳遞給他人,以文明尚禮的方式最大化避免衝突,化解仇恨;誠實派就像土元素,它腳踏實地,誠懇忠實,崇尚以道德約束和公正公開的法律管理個人與社會;博學派則像除去其它有形元素以外的第五元素,以太,他們理性超脫,智慧超群,重視精神層面的終極延伸。
    不過,正像電影中所呈現的那樣,你若以為博學派是最有資格擔當統御者角色的派系,你就錯了。電影中博學派的頭目珍寧有一段關於「諷刺」二字的,非常精彩的台詞,你可以領略到博聞強識,伶牙俐齒的博學派似乎是多麼輕而易舉地就可洞悉人心,撩撥你的憤怒,控制你的情緒於股掌。而在肉絲姐那從容自信的表情背後,那段喋喋不休的顯台詞背後的隱台詞,實則是對博學派自以為是,狂妄自大的另一種」諷刺「。如果說,後現代社會最大的文明特徵是」反諷「,那麼在這部電影中,此處是一個十分精妙的隱喻,我自作多情都將其看作是作者對唯智主義心態的懷疑和否定。
    插一句啊,我實在是太愛肉絲姐這個角色了,沒有她的反襯,所有激越慷慨的夢想,都不足以壯美,不足以感動得讓我落淚~她那偏執,冷酷,一絲不苟,不近人情的較真態度,有多少是代表博學派原旨中的求真精神?又有多少,是出於權力擁有者的貪婪野心?她不肯認錯,直到最後「砰」的一聲被斃命,她仍然在沿襲了200多年的「路徑依賴」下執拗地堅持己見,她一路猛追不捨的「異類」,其實正是她自己,就像男主麻麻所說的,「噢,你以為自己人緣兒很好是伐?」把別人看作異類,總想排除異己,統領天下,其實每個人都是異類,每個人必修的課題就是對分歧者的包容,與分歧者共處下去。
    與肉絲姐形成截然相反對比的,則是女主翠西,五個情景測試的最終一關,不是無畏,是友好。實在太欣賞著作者這種編排用心,開放的,積極的,友善的被看作是更高,更有挑戰性,也更充滿希望的一種社會發展的進路,而不是一味地防禦戒備,或貿然黷武。第五關測試在模擬場景和真實場景間來回迅速切換,雙軸敘事情節緊湊,扣人心弦,實在大讚!
    翠西的性格塑造,拿捏十分到位,勇敢者的無畏,博學派的睿智,誠實派的正直,友好派的寬容,無私派的擔當,她「五毒俱全」,武功蓋世。可是,當在測試情境中她對媽媽說,她不勇敢,她懷念以前的安全,她是不是個錯誤的存在,為什麼她不能是個普通人的時候,我便落淚了。真實的你,與別人眼中無所不能的你,也許是懦弱,堅強的兩個極端。每個人都有面對人生逆境時的徬徨與無奈,深深共鳴。
    當她在經歷Final test友好測試的時候,最後真正的敵人,出其不意,卻也意料之中,每個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你練就得有多勇猛,就對自己的殺傷力有多強。當那個敵人惡狠狠地說:「我就是別人眼中的你」,朝你猛地來一拳的時候,陷入退無可退的絕境,我如何「殺死我自己」?實際上,關於這樣一個」鏡中自我「,是每個人認識自己,探索世界的參照,但也是障礙和侷限。只是我們很少去真正考慮如何批判地看待鏡中自我,而只是一味地在忙忙碌碌中,更加努力地為」鏡中自我「而活,入戲太深乃至都騙過了自己而不自知。
    這是個無解的困局。出路在「友好」二字里,她想起友好派領導者說的對人,對己的寬容。她緩緩放下拳頭,輕輕閉上眼睛,面帶微笑,她選擇放過自己,放過自己,是對自己的寬恕,也是與自己的訣別。用一種仁慈,平和的方式,摒除一切積習和成見,她終於超越了自己。就像一種自然而然地代謝過程,最後的勝利來的充滿艱辛險阻,又似舉重若輕,順理成章。
    這部份歧者2,"絕地反擊「,反擊的是誰?反擊的是人類在現有知識體系和認知積累下的自我設限和囚禁。當人們蜂潮般向那傳說中的高牆走去,我在想,那堵」高牆"到底是什麼構築的?是鋼筋水泥嗎?不是。是五派系世界構想創始者的獨特發明嗎?也不是。我更傾向於認為,那堵牆,恰恰是由無私派的反面,自私;誠實派的反面,虛偽;無畏派的反面;恐懼;博學派的反面,愚昧,友好派的反面,暴力,這一切任性固有的缺陷本身所構築的——最頑固,最渾厚——但如果你能選擇「超越」,它會一點就破,不攻自破的,心之牆。正如肉絲姐的死守著自認為的真理,迷茫而遺憾地死去,與翠西在與自己的一番深刻對話,達成和解後,繼續迷茫地活著一樣——我們不是問題,我們是答案。自覺地與世界站在一起,接納每一個分歧者。活著,本就如此。

    最後想說說愛情。對這樣的style從來都毫無抵抗力呀。所有的愛情,都庸俗而美麗。先是自下而上的彼此傾慕,」高看「對方。然後是自上而下的關切擁抱,把對方「看小」。我知道你離不開我,我隨時為你停留。不管別人眼中的你是怎樣的傳奇,我深深懂得,心疼你的脆弱和恐懼,隨時出現在你身邊守護著你。正如五月天唱到的那樣:「我不願讓你一個人,一個人在人海浮沉,我不願 你獨自走過 風雨的時分 我不願讓你一個人 承受這世界的殘忍 我不願眼淚陪你到永恆。」





補充編劇自己談的該原著的靈感來源:
維羅尼卡·羅斯:我在大學一年級的時候,正在學習心理學中的呈現治療法。這種心理治療法是通過反覆呈現患者所害怕的場景來治療焦躁和封閉症。患者最後會適應而不再害怕,這個療法很管用。我就想也許可以把這種療法科幻化。設定一個人物遊蕩在最黑暗的記憶場景和最恐怖的噩夢之中。所以整個故事的源頭來自這個想法,慢慢變成了一個系列小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