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所羅門的偽證後篇:裁判--Solomon's Perjury 2

所罗门的伪证后篇审判/

6.3 / 398人    149分鐘

導演: 成島出
編劇: 宮部美幸 真邊克彥
演員: 藤野涼子 佐佐木藏之介 夏川結衣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榜上有名貓

2015-06-18 04:06:32

再完美的謊言也只能掩蓋傷痛,唯有殘酷的真相才能治癒心靈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電影版「後篇」已經很難再用小說思路去理解,二次創作後的劇本相當於另一個衍生版本。因為受時長制約而刪減,出來的效果差強人意,角色刻畫失衡成最大問題,再是庭審進程過短、質問點綴太淺,更不滿井上法官應有的傲氣盡失。那麼,剩下的唯有緊扣小說主題:用殘酷的真相去治癒受創的心靈。

在「前篇」曾思考過:電影版能否再現小說的精髓?看完「後篇」出結論:有保留但所剩無幾。提到小說故事的亮點先歸納如下:
* 勾勒校園社會裡外虛偽群像:各方利己所作致使事態失控;
* 角色刻畫豐滿、實感:看著一群比大人更具勇氣與智慧的學生成長,小激動;
* 鋪墊伏筆,暗藏線索:編織出柏木卓也的鬼魅形象與神原和彥的謊言救贖;
* 庭審編排精彩:提問交鋒,證言衝突,臆想揣測,表露人心;
有小說光環的比照,電影版「後篇」改編成敗得失會在哪裡?在此值得展開討論。

「事件」爆發後的惡意氛圍被一下子瓦解有點惋惜。例如:媒體方以急功近利的茂木為縮影,他被自己的輕率與過錯簡單打發走了。對於法庭旁聽席上喧鬧的學生與家長們,只用了淺井父親一句便鎮住全場。大環境描寫多重心堆在「家庭」篇幅上。
藤野家,家人從反對到同意,再到支持與協助,藤野邦子用巧用把柄要挾校方讓步,藤野剛則艱難地請出縱火犯的代理律師今野努出庭作重要證供。
大出家,暴君被捕倒台後,留下佐知子與俊次相依為命,這時的俊次對校內法庭態度產生變化,他明白到只有「清白」的自己才有資格接起支撐家庭的重擔。
三宅家,起初對女兒的訴求愛理不理,女兒失聲之後態度180度轉變,當得知女兒是舉報人的秘密,母親毅然替她掩護和全力庇護。站在三宅樹理的立場,母親的盲目都是為女兒。
淺井家,面對誣衊松子的惡言,他們選擇了寬容與諒解。
神原家,能讓心靈受過重創的孩子融入新環境中正常成長,都是溫柔的人家。
影片著重表達了:無論何種困境、逆境,家庭始終是未成年人最佳的避風港。

角色形象刻畫薄弱,除了對主角藤野涼子安排很重戲份以外,能夠深入探討的人物屈指可數,例如有:神原和彥、森內惠美子、柏木卓也、三宅樹理等。

藤野涼子又三落淚。
無論「落淚」是否為情節所需,頻次高了會讓人感到濫用之嫌。小說版決意後的藤野涼子很堅強、滿鬥心、不屈不撓,根本用不著眼淚修飾。電影版的改動是重塑了一個遲疑、真誠、洗心革面的她。
要理解電影版裡的藤野涼子,首先要問:涼子有沒有信任過三宅樹理?
在組建法庭時,她向神原說過她「信任」三宅,所以要為三宅代言當檢察官。這層「信任」另有含義,請回憶一重要細節:三宅樹理在保健室肆意冷笑,讓涼子聽得毛骨悚然,那時涼子已經斷定了三宅樹理的惡意,只是沒有真憑實據。又因目睹過三宅被欺凌,涼子對三宅還抱有「同情」。所以她知道三宅在說謊,而她信任的是三宅還能改過。

同樣地,涼子組建「校內法庭」不但可以還大出俊次清白以及拯救三宅樹理,對恢復校園秩序也起至關重要作用,所以涼子堅持哀求父親幫忙,甚至跑出在大雨傾盆的馬路上差點被車撞死,雨中被父親擁抱著哭起來了。這段是原創情節,將為說服大出俊次和今野努出庭的難關簡單攻克。

法庭提問上,涼子追問三宅:「你說的證詞都是真實的嗎?」三宅顫抖著嘴唇猶豫很久才回應到:「是真實的」。當三宅樹理決定把自己的謊言進行到底,涼子的善意沒有能拯救三宅,她再一次落淚了。

藤野涼子最後一次落淚是在神原法庭自白上,這點很好理解,呼應:「知道真相你可能會更受傷」。

神原和彥在法庭最後做了反轉設定,為此小說有預留多處線索,電影版只記得一處:藤野涼子問神原如何看待4通公共電話是由誰撥打的?神原說:「是本人打的」。因為整個故事框架被壓縮得非常狹小,一般觀眾也不難推測真相。
關於神原的性格刻畫只有兩處顯眼描繪,一處在大出家陽台,他毫不忌諱地向大出訴說自己童年慘痛經歷。另一處則是終審日證人席上的自白。小說版神原和彥策動「校園審判」的動機有兩點,電影裡僅保留了其中一點:自責、自我懲罰。總體而言,其角色個性被大幅削弱,印象好不深刻。

森內惠美子是個中了無名毒的犧牲品,預設好的教師人生徹底被毀。一旦被媒體冠上過「無責任心」、「失職」烙印,縱使事後能討回清白,但重新振作的自信已拾回不來,懦弱的她只能一記憤怒巴掌打向垣內典史(此人婚姻出軌致使垣內美奈繪觸發惡意),還打算給美奈繪一掌,這段也是原創情節,除了憤怒,被害者根本無力挽回那些曾經的幸福。

柏木卓也是個怎樣的存在?
簡單來說,你認為柏木與神原玩那個「遊戲」的合理性,將決定你對柏木的主觀印象。
小說里,作者用了許多角色對柏木進行印象回放,尤其用一幅《絞刑架上的喜鵲》(又名《絞刑架下的舞蹈》)將柏木的非凡描繪出神,讀者腦海中能夠形成一個輪廓清晰的哲學系小惡魔——柏木卓也,他的「遊戲」是一種對庸俗、對體制不滿的極端表現。柏木一直被用一種帶神秘感、飄渺、高深莫測的映像烘托出現,電影版也有,但是並不強烈。
電影版對柏木卓也的描寫僅從藤野涼子、森內惠美子、神原和彥這三個人物的記憶中呈現,他們三人都對柏木印象不好,因為柏木看穿藤野的偽善,藐視森內的膚淺,玩弄神原的誠心,還有柏木自帶嗜血般的瘋狂。他的「惡」被片面地弱化了,純粹成了一個不可理喻的病態少年。
雖然失望,話說回來,小演員望月步演繹神情吻合這點倒是滿意的。

表面上備受關注的法庭戲碼,其實只是輔助形式,重點應在證人口述供詞過程:將支離破碎的真相一點一點拼合,又在證人之間出現夾雜於證詞之中各種矛盾觀點表露人心。對於這些,電影版只可以也只能夠保留了三宅樹理發言一段。

三宅樹理是一個幾乎被校園遺棄的背景角色,由於臉上長著「噁心」的粉刺而成為大出一夥欺凌踐踏的對象,即使淺井松子相助也始終無力反抗。因此,寫舉報信是復仇大出俊次千載難逢的絕好機會與手段。
直到舉報事件有了端倪,家庭信箱收到一堆惡意信件,三宅樹理也被惡意回饋,她肯定會感受到痛,但只有將謊言繼續下去或許才能重生,這是三宅樹理唯一能作出的反抗。
在法庭上,相比藤野的真誠,神原揪出「惡意」根源正中三宅的心,這才瓦解了她的怨恨。

電影版結尾改編得很治癒很陽光,三宅樹理的惡意被淨化了,因為說謊污衊,向松子父母道歉;神原和彥的罪收到了藤野涼子及法庭寬恕,無從追究;大出俊次第一次表現出友善,主動向神原握手,今後的校園欺凌現象消失了。感覺結局太理想化,與小說版差距在「過於完美」,也算遺憾。

影片結束後又想了一想,如果由中島哲也改編接拍否能再現經典?當然這是一廂情願的YY罷了。
前篇影評: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496104/
讀書筆記:http://book.douban.com/review/7494720/
(2015.06.11 HK 百老匯-旺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