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那時候,我只剩下勇敢--Wild

涉足荒野/那时候我只剩下勇敢(台)/狂野行(港)

7.1 / 138,966人    115分鐘

導演: 尚馬克瓦利
編劇: 尼克宏比 雪兒史翠德
演員: 瑞絲薇斯朋 蘿拉鄧 湯瑪斯薩多斯基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靈子

2015-06-04 21:51:42

強顏歡笑,此即真善美


年後第一次見到Y,才知道他整個春節都在老家的醫院度過。他的母親突然查出重症,醫生甚至暗示他們不必做更多努力了。我不知道他是怎麼面對這一切的,只知道他請了長長的假,最近剛回來,大概很快又要再走。

Y與我同齡,與我一樣來北京讀大學,畢業後留下工作,也與我一樣「晚熟」,久久飄在這個城市,扎不下根。講到春節期間經歷的種種,他語氣平靜,大約獨自面對苦痛久了,總歸只能如此。他談起未來對父親的安置——把他留在老家單獨度日,接到北京共同租房過陌生的都市生活,亦或他自己回家鄉就業從頭開始?每一種選擇,似乎都不太對。

我們彷彿轉眼之間就過了那種欣欣向榮的年紀,那時朋友們傳來的消息多半是戀愛、結婚、生子一類,即便偶爾感情失意、創業失敗,也都帶著點蓬勃的傻氣。一眨眼,我們要面對老、病、死了。甚至還沒來得及學會挑穩重擔,那責任自身已先行坍塌。

生活一夜之間突然變了模樣,要怎麼應對?對他人盡責之外,自己的狀態如何調適?有人自此消沉,直至時間治癒,或麻木於痛苦,或放棄原來的軌道,或依靠運氣,等待遇到新的人新的事開始新的生活。另一些人自我意志強些,打起精神主動調整,嘗試的方法各有不同,比如讀書、運動、修行、看心理醫生、寫作、獨自旅行。

我比較習慣後兩種,它們的共性在於,你必須長時間、無遮攔地面對自己。起頭的時候,總難免疙疙瘩瘩,互相看不慣——我每次出門第一天,都覺得自己做了很蠢很無聊的決定;每次寫稿,也總要留出時間寫廢掉一個開篇——但慢慢的,當你深入其中,就會發現凝視自己的樂趣,乃至新奇。你可能會發現自己此前從未觀察到的一面,或者在梳理某個前因後果時,得到一個始料未及的答案。這種源於坦誠的發現過程,往往最終帶來信心和勇氣。

最近看美國電影《涉足荒野》,又想起這些,雖然故事發生在大洋彼岸,但其中經歷與我們每個人會遭遇的沒什麼不同。女主角Cheryl無法面對媽媽的遽然離世,自暴自棄,婚姻破裂,無家可歸。後來她去走PCT長線(Pacific Crest Trail,太平洋山脊小徑),在94天徒步路中找回了自己。聽上去有點雞湯,但來自真實經歷。現實中的Cheryl在旅途之中亦寫作,後來出了一本書,就叫《Wild: From Lost to Found on PCT》。

電影拍得平淡簡單,大多場景就是女主角一個人走在路上,沒什麼戲劇化的情節,所遇波折無非是帶錯裝備、走錯方向、路遇野獸或陌生人之類。穿插並支撐這一旅途的,是大量碎片式的回憶,就像一個初學打坐的人,在剛剛坐下的一兩分鐘裡,簡直把所有能想的事情不分大小都想了一遍。但正是這種逃無可逃的面對,教人學會接受,接受生活的不完美、自己的不完美。也許正是因為抱著「不必強求,你隨時可以放棄」的想法,Cheryl才走到了最後,比那些卯足了勁、打算來一次完美穿越的專業徒步者們走得還遠。

旅程本身也在教授這些。食物不足、飲用水不足、雨雪天氣、途中湍流,這些最基本的困難成為最大的障礙,以千變萬化的形式給你挫敗。行走在這樣的路上,你會意識到人生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法則:想辦法活著。與此同時,它也幫你摒棄雜念,重新發現並感受那些最簡單的美與快樂:日出日落、浩瀚星空、草木香氣、一頓熱氣騰騰的飯帶來的能量與歡欣……

是哪個哲人說的,活比死好,笑比哭好,愛比恨好。聽來像是廢話,難在時時踐行。

Cheryl最終選擇了媽媽的生活方式,時時抓住當下,感受善意與美。媽媽有一段糟糕的婚姻,常常遭受丈夫咒罵毒打,後來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逃離,住在租來的狹窄房子裡,收入拮據生活窘迫……但這一切都沒有成為她的負擔,她總是儘可能保持好心情,隨時哼著歌謠起舞。她永遠有好奇心,中年時還與女兒進入同一大學去學習新的東西。她教孩子們摘下植物的葉子,放在手裡揉搓,低頭享受清新的味道。她甚至不後悔那段婚姻,因為這讓她有了兩個心愛的孩子。她說:「每天太陽都會升起和落下,你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你也可以好好享受美。」

人生有限,這是無可奈何的,慢慢走近老病死,讓人悲春傷秋。一旦切身體會到這些,不由會問為什麼,繼而試圖在某種答案中尋求安慰,尋求安身立命之所。宗教固然是可以庇護的場所之一,但對於我們這些自小沒有於信仰體系中生活的人來說,大自然本身,生活本身,沒有來世沒有前生的現世本身,就是庇護所。

這是我最近常常想到的,無論是聽完Y的講述,或是看到《涉足荒野》。李澤厚的一句話總縈於腦際,「強顏歡笑,度此人生,此即真、善、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