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進擊的鼓手--Whiplash

爆裂鼓手/鼓动真我(港)/进击的鼓手(台)

8.5 / 997,355人    107分鐘

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
編劇: 達米恩查澤雷
演員: 麥爾斯泰勒 梅莉莎班諾伊 JK 西蒙斯 保羅萊瑟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易翼

2015-05-29 02:50:25

真的是很糟糕的一部電影


(影評已經改過,第一次寫是在剛看完這本電影的時候。當時氣憤萬分,有很多激烈的用詞。)

首先,我是把這電影情節當真是看的。我對Conservatory不甚了解,只有在美國讀一年級時聽一位教授說他的兒子小提琴拉的很好,他想去Conservatory讀書。呵呵,要是Conservatory都這樣還用活嗎?

我的論點概括起來就一句話:人活著是為了開心,開心了才能夠自我實現。

對這點有異議的或者看不懂的也甭和我爭了,趕緊去打4星5星吧,統計意義上我一個人打1星甚至是0星也不太會拉低整體水平。

如果有興趣的看官,請仔細聽我講講為什麼:

Andrew患有非常典型的斯德哥爾摩綜合徵,在強大的壓力面前,最後只能把自己的憤怒情緒投射到音樂上面。再用通俗一點的話講,「Fight or Flight」。碰上這麼一個人渣老師,在強大的壓力面前理智已經不工作了。所以他不會選擇對他表達自己的憤怒,不會選擇離開然後報案;
當時的那種緊張情緒已經非常厲害,所以在那種情況下他會像動物一樣,要嘛死幹到底,要嘛逃開。
然後Andrew又是一個非常內向而執著的人。這從他約女生出去就可以看出來。這樣的性格,他當然不能夠容忍逃開!於是他選擇像困獸一樣去鬥爭。

但,他幾乎忘掉自己是一個人了。簡直糟糕的要死
他最後像個動物一樣的打鼓,表現出一些雙手出血的畫面,那些打四星五星的人就高興了,覺得這是藝術,生命的藝術。
簡直可笑。獸性勃發,弄點新鮮刺激的元素給別人看而已。



下面這段話送給所有覺得電影很好的人:








在我看來,這部電影簡直玷污了音樂這主題。
也許,你們真的看電影看的很爽,那只是因為你們也很憤怒。

Fletcher每罵一句,你們內心的憤怒就跟著他的罵聲共振一下;罵的爽了罵出風格了你們就覺得這是藝術。呵呵,有的人甚至已經麻木到認為這是很尋常的事情。

但是看完電影呢??? 問問你們自己,日常生活中你們舒服了多少?
這電影教給你什麼了? 藝術的真諦? 怎麼努力?還是有趣的罵人方式?

要是說最後一點的人我真想狠狠地給他倆耳光。
因為,當你在力量、資源上佔有絕對優勢、絕對安全的時候,你去對一個人罵罵看;搞不好你罵的比郭德綱的相生還好聽,因為你無所顧忌,可以肆無忌憚。
這和那些罪犯沒有任何區別。
但是對方如果是個彪形大漢,一隻手就能捏死你,你給我去試試看呢?











音樂本來是放鬆的產物,人們因為想要跳而跳,想要唱而唱。然而要達成放鬆,必須先釋放憤怒和壓力情緒。但是不是對別人。


看了這本奇葩電影,我非常憤怒。
沒見過這種垃圾老師讓學生把音樂本身變成憤怒的一種發洩渠道的,更沒見過這種垃圾老師把自己的個人不滿瘋狂的往學生上傾泄,將一個20齣頭、滿懷熱情的人引導得那麼扭曲。

藝術是自我實現的途徑之一,但是這電影的男主角連安全需求、愛的需求都沒有實現,談毛自我實現,談毛高峰體驗。他只是在一個競技場中不斷地角鬥,去成為那個「Lincoln Center」的什麼首席鼓手。呵呵呵,真是反映出普遍的成功的迷思啊。
這可憐孩子只不過是在一個綁架犯的淫威之下去像馬戲團的動物一樣拼命去敲鼓罷了。


成為下一個 Buddy Rich?

為什麼不去成為下一個你自己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