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山河故人--Mountains May Depart

山河故人/山河恋人/MountainsMayDepart

6.8 / 3,951人    131分鐘

導演: 賈樟柯 副導: Matt Hodgkinson
編劇: 賈樟柯
演員: 趙濤 張譯 梁景東 董子健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chongbei

2015-05-15 18:00:34

賈樟柯:藝術成功學的模板


有段時間,賈樟柯每日在部落格上,樂此不疲地分享著他的麵館資訊。他說:「我現在不拍電影,開麵館了。」麵館的地址卻像謎一般,慕名前去的粉絲,大多沒有找到他的小館子。看起來,那段日子他遠離了電影,過著大隱隱於市的生活。而2015年坎城電影節的片單一出,我們發現,賈樟柯與他的新作《山河故人》,又殺入了主競賽單元。這招數陌生嗎?其實一點也不。像《天註定》,橫空出手,入圍坎城並斬獲編劇獎。《三峽好人》當年更是一路驚喜到底,在威尼斯拿了座金獅。

45歲的賈樟柯,目前還是票房上的屌絲,但他是電影節上的貴族。「隨便」拍一部電影,就能入圍世界頂級影展的核心單元,他擁有進出坎城、威尼斯和柏林的無形綠卡。這是一些苦求突圍的藝術導演,一輩子恐怕也難以實現的夢想。三大影展中,坎城逼格最高。第五代導演如張藝謀、陳凱歌,也曾是坎城的座上賓,當他們擁抱商業後,被「撤銷」了綠卡,《十面埋伏》、《歸來》之類,再也沒進入過主競賽單元。如今與坎城最親密的內地導演,是賈樟柯。

除了攜《山河故人》參賽,賈樟柯還獲得了「導演雙周」單元的金馬車獎。該獎由法國導演協會評選,目的是表彰「純粹的電影天才」,之前獲獎導演有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簡·坎皮恩、大衛·柯南伯格、吉姆·賈木許等。在法國人和坎城眼裡,賈樟柯已然足以和這些閃亮的名字,平起平坐。

來看下《山河故人》。故事分為三個段落,過去、當下和未來,分別是1999年、2014年、2025年。賈樟柯喜歡拼貼,但不像昆汀·塔倫蒂諾或蓋·里奇那樣,熱衷使用多線索、多版塊敘事製造迷宮與解謎快感。他的拼貼就是拼和貼,或者說是拼圖,讓觀眾在對比、並列、變化、遞進與全貌中,看到人、日常和生活,看見變遷、時代和中國。

《東》(紀錄片),2006年,分為兩段,畫家劉小東在重慶三峽和泰國的畫畫經歷。

《三峽好人》,2006年,兩段尋人故事,這是拍攝《東》的副產品。意外產生的靈感,促使賈樟柯套拍了一部關於三峽移民的劇情片。從此,賈樟柯對拼貼上癮成癖,至今未戒。

《無用》(紀錄片),2007年,三個與服裝有關的段落,地點是廣州、巴黎和汾陽。

《二十四城記》,2008年,將真實與虛構、幾句詩、一座城市、一個房產廣告、一些人物,拼成了一部電影。

《海上傳奇》(紀錄片),2010年,一些老電影片段、18段人物訪談、一個「精靈」(趙濤)。

《天註定》,2013年,四則暴力故事。

像看這些電影一樣,把賈樟柯這些年的電影拼在一起,可以看出,他在獲得一種技巧後,便不厭其煩地將其使用到底。像產品經理找到一種運營策略,像生意人找到一種賺錢方案,賈樟柯一直在用拼圖遊戲,進行著他的藝術表達。不過,這只是表面與形式。讓賈樟柯之所以成為賈樟柯,讓賈樟柯電影之所以動人的地方,是他對日常的耐心提煉,得體而意味深長的鏡頭,不歌頌不俯視的態度。

青春期、日常與時代,成就了賈樟柯最好的幾部作品:《小武》、《站台》、《任逍遙》。當他消耗完自身經驗,轉而進入他人、社會和歷史時,他的角度依然是日常式的,處理他人、社會和時代,就像處理他自己的青春和鄉愁一樣。不能說他沒有取巧,但他在作品中保持了最大程度的誠實。賈樟柯稱得上最能精準表現當下中國的導演,且有相得益彰的美學風格。

關於2015年的坎城,中國台灣導演侯孝賢和日本導演是枝裕和也入圍了主競賽單元,作品是《刺客聶隱娘》和《海街日記》。賈樟柯視侯孝賢為精神導師,喜歡是枝裕和電影;是枝裕和特別崇拜侯孝賢,也非常欣賞賈樟柯。三人的電影在精神核心和藝術追求上,有一定相似之處,因此惜惜相惺。他們同時相聚於同一屆電影節的同一單元,是百年難遇的場景。他們相遇,就像《站台》裡的一起看火車,侯孝賢電影裡的一起吃飯,是枝裕和電影中的互相問候,一樣動人。

那些年與侯孝賢一起參加電影節的華語導演,楊德昌已逝,第五代集體轉型,現在變成了賈樟柯。成功有很多維度,電影節也不是檢驗藝術質量的唯一標準,但如果只以票房來衡量,電影將變成很無聊的玩意。有賈樟柯這樣的導演,有《山河故人》這樣的電影,整個華語電影世界,才顯得不那麼荒涼。賈樟柯與他的電影,是另一種成功學的極致模板。【中國日報網】

(電影解毒室http://hd.baofeng.com/play/240/play-239240-drama-97.html)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