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鐵窗喋血--Cool Hand Luke

铁窗喋血/逃狱金刚/冷手卢克

8.1 / 188,683人    126分鐘

導演: 史都華‧羅森堡
編劇: Donn Pearce Frank Pierson
演員: 保羅紐曼 喬治甘迺迪 J.D. Cannon Lou Antonio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謝之艾

2015-05-13 23:15:54

鐵窗喋血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自從1967年《鐵窗喋血》上映這些年來,談到這片的人只需說「我們這裡的問題是——溝通失敗」。每個人都知道這句台詞,每個人都能由這句台詞識別出這部電影,甚至那些可能沒看過這片子的人。而奇妙的地方就在於此,當他們回想時,總是微笑著,好像回憶著愉快的觀影經歷,似乎看這片子時的感覺好極了。你最近看《鐵窗喋血》了嗎?我看了。極少有這麼大的電影明星在影片中遭受如此的苦痛,充滿了肉體上的折磨,精神上的摧殘,絕望,幾乎相當的施虐與受虐。
我們大多數人都會承認這是一部偉大的電影,但這又是一部在近幾十年里不可能出現的電影,哪怕是Brad Pitt或是Tom Cruise還是其他一些演員來出演本片,都無法與Paul Newman媲美。只因這太痛苦。我能想像在提案會議上,一個聲音說:「沒人想看這個。」包括我在內,很多評論將Luke視為跟他同時期作品類似的「反英雄」,比如《江湖浪子》,《原野鐵漢》,甚至包括《虎豹小霸王》。但如今我對他在《鐵窗喋血》裡的角色是否可以稱為「反英雄」持懷疑態度。我想他更像是一個自願的殉道者,一個被這世上太多的錯事所困,以致於自願用死亡來證明白己的正確。Louis Armstrong曾經說過,「有些人,如果他們不知道,你無法告訴他們。」那些勞營的殘忍守衛已然表明了如果Luke逃跑,他會被抓住和懲罰到幾乎丟掉性命。既然他知道這些,難道他是在自尋懲罰嗎?


這是一部製作過程十分消耗體力的片子,故事設定在南方,但實際上是在加利福尼亞洲斯托克頓的一片荒涼鄉村景觀中拍攝。50名囚徒,數著日子,在目光兇狠的長官 (Strother 馬丁飾)眼皮底下被安排集體勞動,還有從未讓他們看到過眼睛的Boss Godfrey (Morgan Woodward飾),那太陽鏡給了他「無眼人」的外號。(他甚至不說話,這讓他的形象更成為可怕的符號。)這支勞動隊伍有它的頭子,一個名叫Dragline的囚犯(George Kennedy飾)。新來的Luke對Dragline的權威帶來了些許威脅,於是他們展開了一場拳擊比賽,比賽中Dragline差點把Luke打死。這是屬於Luke的自尊,他寧肯艱難地讓自己站起來,拒絕承認被打敗。於是我們發現,這也正是他將在整部影片裡都會使用的方法:他贏不了,但可以繼續接受無限期的懲罰。
導演Stuart Rosenberg與偉大的攝影師Conrad Hall合作,用貼在身上的襯衫,黏黏地附著在一切物件上的塵土,展現出拍攝地的酷熱。囚犯們割野草,挖溝,給道路鋪焦油——做鋪路這項活兒時,在Luke的帶動下,大家在焦油上撒碎石的速度快到老闆幾乎跟不上。還有個通過身體上的痛苦來佔據道德製高點的例子,在工棚裡,因為Luke在兩人打鬥中所體現出的頑強,Dragline成了他最忠實的仰慕者;某種活力也在影片中其他囚犯的身上顯現,多位性格演員(Robert Drivas, Luke Askew, Warren Finnerty, Dennis Hopper)飾演的角色成為見證和仰慕Luke的一群人。
影評人Tim Dirks說這部影片在「取悅觀眾」,詹姆士 Berardinelli也說Luke吃掉50個煮雞蛋的情節很是滑稽。我當年看這部片時的確覺得它是在取悅觀眾,在1967年的影評中,我寫到Luke「總是在笑,總是準備著找些樂子。他為打賭吃掉50個煮雞蛋,把所有人的錢都贏到了自己囊中。這就是Luke,他是個超酷的傢伙。」我當時在想些什麼?如今,吃雞蛋那段和其他場景一樣衝擊著我,但我很難看下去了。這種身體上的苦痛和危險簡直是病態的,跟Luke被罰反覆挖開和填滿那個墳墓狀的土坑沒有什麼差別。「為什麼你非要說50個雞蛋?」Dragline問他。「為什麼不是……39個?」呃,這裡有50個囚犯嘛,就這。

當Luke吃完那些雞蛋,躺倒在桌子上,他的體態有如十字架上的耶穌。是的,他的形象正是救世主,在故事中的最後那個晚上,在那個小小的鄉村教堂里,他就自己是否被遺忘的話題和父親展開對話。他會為那些囚犯夥伴的罪孽而死嗎?我想那樣似乎過於簡單了,即便是最後在好奇的目擊者Dragline述說中,Dragline重塑了Luke勝利者的圖騰形象。Luke被「無眼人」射殺,而且事情發生時他看上去十分錯愕,但這是Dragline改良版的描述:「他當時在笑。是的,你們知道,那隻屬於他的笑。直到最後,那笑容一直掛在他臉上。」


這段以及其他台詞暗示著Dragline深愛著Luke,那個將他們所有夢想和渴望都變成現實的人,甚至不可思議地展示出和一對舞女在雜誌上的合影。正如Dragline對他說:「哦,Luke,你這個野性、漂亮的東西,你這個兩手空空的傢伙。」他在兩手空空這話上是對的,但前半句描述似乎在一個犯人對另一個犯人的對話中並不常見。」
除了Paul Newman,還能有其他演員能出演這個角色並且全身而退嗎?就那個時代的明星來說,我一個人都選不出來。Warren Beatty? 史蒂夫 McQueen? 還是Lee Marvin? 他們也許擁有那種氣質和耐力,但缺少那種笑容。Paul Newman形體上的氣質正是這部電影行得通的原因:那笑容,那無辜的藍眼睛,那種缺乏強硬支撐的感覺。看他在和母親(Jo Van Fleet)那個動人場景中所展現的溫柔舉止,重現出《邦妮和克萊德》中邦妮母親的情景。這兩位母親和自己的親生骨肉都明白,他們再也不會相見,從某種角度可以說是在道歉。Newman是那種具有超凡魅力的明星:我們喜歡他。難道Kennedy能將Lee Marvin形容成「野性、漂亮的東西」嗎?


自從1967年《鐵窗喋血》上映這些年來,談到這片的人只需說「我們這裡的問題是——溝通失敗」。每個人都知道這句台詞,每個人都能由這句台詞識別出這部電影,甚至那些可能沒看過這片子的人。而奇妙的地方就在於此,當他們回想時,總是微笑著,好像回憶著愉快的觀影經歷,似乎看這片子時的感覺好極了。你最近看《鐵窗喋血》了嗎?我看了。極少有這麼大的電影明星在影片中遭受如此的苦痛,充滿了肉體上的折磨,精神上的摧殘,絕望,幾乎相當的施虐與受虐。
我們大多數人都會承認這是一部偉大的電影,但這又是一部在近幾十年里不可能出現的電影,哪怕是Brad Pitt或是Tom Cruise還是其他一些演員來出演本片,都無法與Paul Newman媲美。只因這太痛苦。我能想像在提案會議上,一個聲音說:「沒人想看這個。」包括我在內,很多評論將Luke視為跟他同時期作品類似的「反英雄」,比如《江湖浪子》,《原野鐵漢》,甚至包括《虎豹小霸王》。但如今我對他在《鐵窗喋血》裡的角色是否可以稱為「反英雄」持懷疑態度。我想他更像是一個自願的殉道者,一個被這世上太多的錯事所困,以致於自願用死亡來證明白己的正確。Louis Armstrong曾經說過,「有些人,如果他們不知道,你無法告訴他們。」那些勞營的殘忍守衛已然表明了如果Luke逃跑,他會被抓住和懲罰到幾乎丟掉性命。既然他知道這些,難道他是在自尋懲罰嗎?


這是一部製作過程十分消耗體力的片子,故事設定在南方,但實際上是在加利福尼亞洲斯托克頓的一片荒涼鄉村景觀中拍攝。50名囚徒,數著日子,在目光兇狠的長官 (Strother 馬丁飾)眼皮底下被安排集體勞動,還有從未讓他們看到過眼睛的Boss Godfrey (Morgan Woodward飾),那太陽鏡給了他「無眼人」的外號。(他甚至不說話,這讓他的形象更成為可怕的符號。)這支勞動隊伍有它的頭子,一個名叫Dragline的囚犯(George Kennedy飾)。新來的Luke對Dragline的權威帶來了些許威脅,於是他們展開了一場拳擊比賽,比賽中Dragline差點把Luke打死。這是屬於Luke的自尊,他寧肯艱難地讓自己站起來,拒絕承認被打敗。於是我們發現,這也正是他將在整部影片裡都會使用的方法:他贏不了,但可以繼續接受無限期的懲罰。
導演Stuart Rosenberg與偉大的攝影師Conrad Hall合作,用貼在身上的襯衫,黏黏地附著在一切物件上的塵土,展現出拍攝地的酷熱。囚犯們割野草,挖溝,給道路鋪焦油——做鋪路這項活兒時,在Luke的帶動下,大家在焦油上撒碎石的速度快到老闆幾乎跟不上。還有個通過身體上的痛苦來佔據道德製高點的例子,在工棚裡,因為Luke在兩人打鬥中所體現出的頑強,Dragline成了他最忠實的仰慕者;某種活力也在影片中其他囚犯的身上顯現,多位性格演員(Robert Drivas, Luke Askew, Warren Finnerty, Dennis Hopper)飾演的角色成為見證和仰慕Luke的一群人。
影評人Tim Dirks說這部影片在「取悅觀眾」,詹姆士 Berardinelli也說Luke吃掉50個煮雞蛋的情節很是滑稽。我當年看這部片時的確覺得它是在取悅觀眾,在1967年的影評中,我寫到Luke「總是在笑,總是準備著找些樂子。他為打賭吃掉50個煮雞蛋,把所有人的錢都贏到了自己囊中。這就是Luke,他是個超酷的傢伙。」我當時在想些什麼?如今,吃雞蛋那段和其他場景一樣衝擊著我,但我很難看下去了。這種身體上的苦痛和危險簡直是病態的,跟Luke被罰反覆挖開和填滿那個墳墓狀的土坑沒有什麼差別。「為什麼你非要說50個雞蛋?」Dragline問他。「為什麼不是……39個?」呃,這裡有50個囚犯嘛,就這。

當Luke吃完那些雞蛋,躺倒在桌子上,他的體態有如十字架上的耶穌。是的,他的形象正是救世主,在故事中的最後那個晚上,在那個小小的鄉村教堂里,他就自己是否被遺忘的話題和父親展開對話。他會為那些囚犯夥伴的罪孽而死嗎?我想那樣似乎過於簡單了,即便是最後在好奇的目擊者Dragline述說中,Dragline重塑了Luke勝利者的圖騰形象。Luke被「無眼人」射殺,而且事情發生時他看上去十分錯愕,但這是Dragline改良版的描述:「他當時在笑。是的,你們知道,那隻屬於他的笑。直到最後,那笑容一直掛在他臉上。」


這段以及其他台詞暗示著Dragline深愛著Luke,那個將他們所有夢想和渴望都變成現實的人,甚至不可思議地展示出和一對舞女在雜誌上的合影。正如Dragline對他說:「哦,Luke,你這個野性、漂亮的東西,你這個兩手空空的傢伙。」他在兩手空空這話上是對的,但前半句描述似乎在一個犯人對另一個犯人的對話中並不常見。」
除了Paul Newman,還能有其他演員能出演這個角色並且全身而退嗎?就那個時代的明星來說,我一個人都選不出來。Warren Beatty? 史蒂夫 McQueen? 還是Lee Marvin? 他們也許擁有那種氣質和耐力,但缺少那種笑容。Paul Newman形體上的氣質正是這部電影行得通的原因:那笑容,那無辜的藍眼睛,那種缺乏強硬支撐的感覺。看他在和母親(Jo Van Fleet)那個動人場景中所展現的溫柔舉止,重現出《邦妮和克萊德》中邦妮母親的情景。這兩位母親和自己的親生骨肉都明白,他們再也不會相見,從某種角度可以說是在道歉。Newman是那種具有超凡魅力的明星:我們喜歡他。難道Kennedy能將Lee Marvin形容成「野性、漂亮的東西」嗎?


1967年的創作時間使這部影片被視為一則「反正統」的聲明。這一年正是越南戰爭的中間時段,Luke反對傳統,但我不能在記憶中搜尋到《鐵窗喋血》這部片是為了反對越戰而創作的印象。Strother 馬丁暗指林登詹森?但我的腦海重新閃現出「Boss Godfrey」的形象,那個戴著太陽鏡,從不開口講話的男人,他讓我想起小說中另一幅著名的太陽鏡——在F. Scott Fitzgerald的《了不起的蓋茨比》中,進入城要經過一條荒蕪的工廠區,一塊巨大廣告牌上永遠閃爍著的黃色太陽鏡,透過這幅太陽鏡,Dr. T.J. Eckleburg在監視著一切。有人將Eckleberg的眼睛視為上帝之眼,我不知道,我只知道Luke最後對上帝說:「看上去你把事情都處理好了,我永遠也贏不了。裡面,外面,那些規則、條例和老闆們。你讓我更愛我自己。只是我該去哪兒呢?老頭兒,我跟你說,我起初很強壯和敏捷,但這開始讓我厭倦了,何時有個完?」
他很快得到了他的答案,可他還能期盼其他答案嗎?Luke和上帝之間的問題還是溝通失敗。重溫這部強有力的懲罰性電影,我明白了在1967年並沒有懷著適宜的悲觀主義情緒去看這部片。如今,似乎上帝在溝通問題上完成得很成功,將資訊準確地傳達到位。正像那個很老的笑話:「醫生,當我這樣做時會疼痛。」「那就不要再那樣做了。」

8.5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