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暴瘋語--Insanity

暴疯语/Insanity

5.8 / 351人    96分鐘 (original version)

導演: 李光耀
編劇: 李光耀 呂冠南 爾冬升
演員: 劉青雲 黃曉明 薛凱琪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2heros

2015-04-09 16:49:24

反覆看《暴瘋語》的緣起【壓縮】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反覆看《暴瘋語》的緣起【壓縮】
緣起部份先講自己簡單感受。後面看情況再分析一些情節細節。
據說導演醞釀五年時間完成這部電影,的確是心血之作,我個人非常喜歡這部電影,一看再看,20150405晚上看一次,20150406中午看一次。
幼年時候小周的媽媽精神分裂爆發,小周的母親後來覺得不堪疾病折磨,跳樓自殺,臨別還告訴兒子,「媽媽多孤獨,沒有人能夠明白,兒子,希望你以後能夠明白。」
當時的老院長【劉醫師】是周媽的主治醫師,大約周媽求治已經很遲,沒有來得及救治,於是周媽自殺。
媽媽臨終時候遺言「兒子,希望以後你能夠理解媽媽」
小周後來讀大學,也恰恰是劉醫師做大學老師,劉醫師大約出於補償心理,對於小周非常照顧,小周自己也努力想解開媽媽的病因,他曾經與老院長劉醫師討論精神分裂的遺傳機率。老院長也解釋,這僅僅是統計數據,不具有必然性。
小周如何理解自己媽媽,一是意識層面,小周選擇努力學習心理學,在老院長栽培下,刻苦用功,他的意識層面的成績,大家有目共睹。二是潛意識層面,他自己對母親形成認同,小孩子會有病態自戀,媽媽之所以不好都是我不好,我應該與媽媽作伴,才能真正理解媽媽的孤獨與辛苦,周媽最初帶小周去看病,的確先是母親自己有病,導致母子關係出問題,然後孩子也有某些自戀防禦,自戀心理處境下,自說自話,才能避開媽媽有意無意的傷害。如果要真正治療周媽,只有深深共情,成為病人本身,但是不要越界付諸行動,小周的共情深深越界,而且付諸行動 。
以往老院長知道小周的家族病史,而且一路關照,我按照心理學的標準推測【儘管電影沒有用情節印證我推測】,規範的心理醫生,需要督導指導手頭病人案例,並同時以個人身份接受另外年長諮詢師的「自我體驗」,不論是對小周提供督導還是 「自我體驗」,都能夠及時糾偏,把小周拉回正路。
眼下,老院長退休,誰來給小周督導或者做自我體驗?小周他這麼固執,而且繼任了院長,權威太高,很難退行接受督導或者體驗,這也許是老院長無心的失誤,後來只好看上天力量為小周來醫治了。
電影的故事當中,小周手上的一個個案阿生雖然病癒出院,但是有太多不可控的狀況一再發生,讓他背負心理壓力,媒體又利用話語暴力問責。如師如父的老院長突然得癌症,讓他接手醫院,不久去世,生命當中再度面臨重大創傷,再就是女友意外懷孕,他心理上沒有做好做父親的準備。
原生家庭幼年創傷沒有清理,事業遇到不可控危機,父親般的老院長去世,心理干預與情感支持都喪失,新家庭尚未建立就面臨破碎瓦解。這幾項事情疊加一起,讓其精神分裂急性發作,非常合乎病理邏輯。
編劇還是花費了心思,不是單純為了獵奇編寫醫師也生病的故事,而是對他整個人生有共情性的認識。
劉青雲扮演的精神病殺人者阿生即將治癒出院之前,如實說起,自己會有夢境,夢見周醫生即將放他出醫院,周醫生指一下旁邊第一次見的王醫生,那麼你會不會夢見她,阿生回答,怎麼會?我才第一次見她。
阿生當時能夠分清記憶與夢境【能夠出現夢境,按照比昂的理論,就是具備心理自我整合功能,精神分裂患者如果仍然患病,不會出現夢境或者記住夢境。】,能夠區分偶爾的幻覺,面對舊的傷痛,有人惡意用妻子去世的事情打騷擾電話,他只是覺得痛苦流淚,沒有失控攻擊人,這系列測試,都能夠說明,他已經痊癒。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