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暴瘋語--Insanity

暴疯语/Insanity

5.8 / 351人    96分鐘 (original version)

導演: 李光耀
編劇: 李光耀 呂冠南 爾冬升
演員: 劉青雲 黃曉明 薛凱琪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朱古力

2015-04-04 03:12:55

暴瘋語:「小語種」的敬業


暴瘋語:「小語種」的敬業

朱古力

1. 宣傳打的是雙雄對決的懸疑路線,觀眾期待必然在兩位主角的對決,題材接近《催眠大師》,不及她驚艷,但視野更大,你我都懂的理由,不期待在大陸院線看到意外的結局,這個層面完成度還不錯。

2. 沒有紮實的內涵和籌備,跟劉青雲搭戲,最容易暴露短板,這方面導演沒有幫忙,反而讓黃曉明白生自滅,沒有結局的那些劇情推動,我認為選角是失敗的。他不堪這種複雜層次的表達,把他用得最好的是陳可辛。由於導演也是新人,重心全部放在劇情又是對的。如果換個人演真的會好,這個角色倒的確適合大陸演員來演,只要不是黃曉明。

3. 題材是關於人格分裂製造懸疑效果產生娛樂效應,核心有關心人性溫情的追求,以及順勢推出的對關懷精神病患的呼籲,商業在先,始終只是一個強附的主題。這種類型《槍王之王》更透明一點,都是做菁英壓力,《暴瘋語》借用了《催眠大師》式的奇觀,但又很老實,其實是不夠娛樂的。你很難怪他,他從開頭拔高了那麼深的基於關懷的人性溫情與情感壓力,這個做法有別於其他同類型片子的無措,是有在努力突破的。導演是編劇的緣故,雖然本身刻意,但是料真的給的很足——喪子壓力,殺妻,岳母逼迫,二十多年的為母隱忍,情感的負荷足夠,你很難反駁。當然參與感也由此變得「小語種」,對負疚有敏感的觀眾會秒懂,對廣大尋求娛樂的觀眾來說,我覺得有點沉,而這種人性的沉,目的是為了商業片,挑不出毛病,但很難說自然。

4. 這種題材做的最牛逼的是《神探》,當然我們不可能在院線看到。

5. 把《暴瘋語》故事分為三段,前半段的流暢真是一氣呵成,永恆的劉青雲,不讓他詮釋複雜角色簡直就是浪費,而整個故事拿他的角色只是為了完成劇情型的裝置,也很遺憾,也更映襯出主角黃曉明力道不夠,因為配角是劉青雲啊!

6. 第二段關於臆想的劉青雲和黃曉明反客為主的處置,影院中的確是引發了笑容,導演在採訪中不理解,我覺得這是觀眾對觀影很自然的認同,那就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聽夠了非人性的命令,即便在一個懸疑片裡,突然被代表表達出那種宣洩的聲音,依舊很有趣。這個可能是香港導演非常難理解的大陸觀眾特色,我們很愛看解氣的角色。類似《失戀三十三天》裡面其實挺沒道理的黃小賤婚禮罵娘難一段。在現實生活中,不能發言只能罵朋友圈最後再刪掉的窩囊氣大家都有,在一個需要第二部份打開腦洞而和觀眾建立奇特聯繫的段落,真是錯覺產生親密!

7. 大陸電影常因為混亂欠缺認真,香港的精神敬業在《暴瘋語》展露無遺,但始終少點狂野的生命力。目前題材的成立都基於人物簡單的類似偏執和無法建立信任,不再往更深的豐富的深處挖掘,雖然邏輯已是無法挑剔,所以看過也就看過了。這個神奇的國土大陸,正在以飛速的方式詭異地發展,倒退和突飛猛進都豐富到讓你瞠目結舌,香港式的契約和都市角度除了認真好像真的很難詮釋清楚人性,難以提供更豐富的娛樂。

8. 但我們自己,缺的最多就是認真和規範。所以心情很複雜。

9. 說回到類型來說,編劇出身的導演,一定會貢獻拿得出手的故事,《暴瘋語》這方面是合格的,有劉青雲又有了基本的保證,影像呈現上又足夠凌厲清晰,其他演員都挺到位,所以算不錯,但總覺得,懸疑類型不挖人性深處是可惜的。涉及審察我們會做《大追捕》式的溫情,但觀眾真正要的是《嫌疑人X的獻身》,再不濟《白日煙火》也行,《暴瘋語》這個題材,也許是有潛力做到這一步的,這個只是我的遐想。

10. 關於宣傳中提及要關心環境,關心精神病患的世界。我想這塊,這個電影說服力不夠,應該只是善意的宣傳。畢竟她是商業片,而靠近這個題材的《桃姐》,看完的時候,很難不去想如何更善待生命和時光。這些也是遐想和苛責,但如果不是懸疑片處理,我不覺得不可以引發這些思考。因為開場的處理,就是在認真地關注到一個人的困境,那是真實的,二很快它就被我們利用去商業了,好吧,也許這就是生活本身。

     以上,所以我認為她是一個「小語種」很認真的香港電影,在類型世界有所探索,也很盡力。看完說不清楚。我就不推薦給朋友們啦,你有心熱愛這種懸疑題材,你大概會看到同好的認真,看看我們還能做些什麼,真正做更好的電影。
END
e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