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咱們結婚吧--Let's Get Married

咱们结婚吧/咱们结婚吧电影版/Let'sGetMarried

5.6 / 201人    127分鐘

導演: 劉江
編劇: 劉江 王紅衛 王宇 徐楠
演員: 高圓圓 姜武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nothing納森

2015-03-23 18:55:50

劉江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2010年,隨著《媳婦的美好時代》與《黎明之前》等電視劇的大熱,導演劉江逐漸走向公眾視野;去年,其憑藉電視劇《咱們結婚吧》一舉獲得上海電視節及金鷹獎雙料最佳導演;今年4月2日,由他執導的電影版《咱們結婚吧》也將登陸院線。很多人都以為這是他首次執導電影,感覺他是影視圈難得的順風順水的型導演。其實早在2008年劉江就推出了自己第一部電影《即日啟程》,卻因行業中諸多緣由讓其鎩羽而歸。在更早之前,其第一部電視劇作品《鐵血青春》,因趕上政策問題,無法在黃金檔播出,對於一個新人導演來講,這不但使作品沒有產生任何影響力,並且連投資成本都難以收回。之後劉江的命運依舊沒見好轉,第二部作品《歲月》,又詭異地遭到雪藏,直到五年後才得以播出。當再次回憶起這些往事時,劉江導演卻說:「眼前的一切,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最好的安排」。
  
  電影版《咱們結婚吧》中剩女、恐婚、恨嫁等主題線索,大多是對劇版《咱們結婚吧》的一個加強升級。在之前的劇中,這些話題都是分佈在主線之下的幾條輔線里,到了做電影的時候,劉江導演就想著整部電影要由四個故事來組成,於是之前劇中的那些線索就被集中起來,進行了新的改變與細化,便誕生了這樣一部與之前電視劇故事完全不同的電影版《咱們結婚吧》。
  
  姜武在最初看到劇本時,曾有些遺憾地表示「每一個故事都是一個長劇本,最終都變成了四分之一多少有些可惜」。但在劉江導演看來,拍電影與拍電視,就如同一級方程式與野外拉力賽,一個需要賽車擁有「高精尖」的核心,一個則需要「皮實耐用」。現在這樣的呈現,則是一種最為理想的選擇,既能將之前恨嫁,恐婚的主題延續,另外還可以去探討一些新的東西,比如「如果沒有愛要不要邁進婚姻,到底是要嫁給習慣還是要嫁給自己的婚姻」。也因此劇版的《咱們結婚吧》像是完滿的一個感嘆號,而電影版的《咱們結婚吧》卻是一則問號。
  
  事業與婚姻選擇哪一個?是否該踏入婚姻的殿堂?愛你和你愛的到底怎麼選擇?多重的問號不僅展現在螢幕之中,同樣也是觀眾再所難逃的問題。在劉江導演看來,現如今的社會出現的諸多問題與「剩女」「恨嫁」等諸多現像一樣,是社會的進步一種表現,因為想要通過嫁人而改變命運的女人早就嫁過去了,只有那些對愛情對婚姻有執著追求的人才會剩下!表面上看著衝突,實際卻還是情感問題。女人生氣永遠是情感沒有得到滿足,在現有的條件之下沒有得到應有的安全感,而解決的辦法,最後歸結到一個字,就是「愛」。
  
  在劉江看來,電影想要傳達的主題就是愛在當下、愛在身邊,要珍惜眼前人。讓「愛」將最本能的自己所喚醒,而不被其他的一切事物,蒙蔽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感受。用電影裡的一句台詞來講就是,「眼前的一切,對每個人來說都是最好的安排」。這實則為一句佛語,給予你一種面對任何困難、災難的淡定,也讓你可以更好地面對自己內心的抉擇。
  
  說起劇版《咱們結婚吧》,首先逃不過的肯定是桃子的扮演者高圓圓,電影版也是如此。高圓圓就《咱們結婚吧》的一個「標籤」哪裡都不能缺少她的存在,「電影版沒有她就不合適了,第一個鎖定的人就是她,雖然是一個全新的故事,但她的存在能讓電影和電視劇產生一點互文的聯繫。」之前的桃子在電影版里則變形升級為葉子,性格更加任性與驕傲,比起之前的「國民女神」,已看過戲的觀眾則大呼其為「愛情女王」。
  
  回憶整個的拍攝過程,對於高圓圓來講,最為打動她的一句台詞是戲中男友將她從前任婚禮帶來之後說的「你餓了吧,我幫你下一碗麵」。生活中那些樸實的默契全融化到了這句台詞之中,「昨天的事不用再提了,我只關心你當下好不好」。「女王」被潤物細無聲的感情所俘獲,不再糾結與往日情感地得失之中,下定了自己一生最幸福的選擇。
  
  姜武與劉江作為朋友,早就具有了那種同風雨共患難的默契,二人因《鐵血青春》第一次合作而相識,在那之後「雖然戲被政策性裁掉,但交了很多朋友,他們從來沒有對我的能力有質疑,並且還給我今後提供了很多機會」。而姜武就是這眾多朋友之中的一個,劉江在彼時與姜武建立了信任與了解,在之後便有了更多的合作,有人打趣的說,只有在劉江手中姜武才會被挖掘出不同的可能。
  
  從硬朗陽剛的軍官,到這次魅力溫暖的大叔。在劉江導演的作品裡面姜武好似無所不能,「因為他做任何事情都十分的上心,用心去揣摩每一個角色,這次其扮演一個擁有一雙巧手的『暖叔』,不但要擁有溫柔的眼神和縝密的心思,還要會縫製婚紗,帶蕾絲的那種,原本以為拍的時候會很彆扭,但實拍的時候卻有模有樣的,後來才知道,他專門為此還學習了一段時間。這其實是他一貫的做事風格,不論是姜武還是他這次飾演的角色,都是帶有很強烈的責任感和上進心,這才是生活中幸福感的真實來源」。
  
  除此之外,陽光大男孩李晨,文藝女神郭碧婷,以及鄭愷與陳意涵,劉濤與王自健的加入,在增加電影星光度的同時,也會比劇版更加時尚新穎,拋棄婆婆媽媽的「家長里短」,純粹地談個戀愛。
  
  在劉江之前的家庭劇中,並不會出現太過激烈的情節逆轉,更多是體現一種生活細節的流動。從電影版《咱們結婚吧》中我們可以看到,片子的節奏更為明快,衝突更加激烈,當然導演對於生活細節把控依然存在,再加上劉江導演在電影處女作《即日啟程》中,就以顯現出通過剪輯與衝突對於小人物心裡的刻畫展示得技能,使得電影中那些細微的生活記錄,總在不經意中撥動人們的心弦,電影的四條主線有對於電視劇的繼承,也有劉江自我的探索,他並沒有自以為事地沉浸在電視版的成功之中,而是主動在電影中挖掘更多讓人意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生活感受,討論當下人們所關注的生活熱點,從不同的角度去表現當下人的生活。
  
  在現實生活中太多人對於婚姻的期許與恐懼,然而這些東西並非來自自己的內心,反倒是受很多外在的因素影響,比如盲目的攀比心理,或者童年家庭生活不幸所帶來的陰影,在無形之中都在影響著人們對於婚姻的抉擇。而這些其實是非理性的東西,也並非是自己對於愛最為單純的理解,面對恐懼,恨嫁等諸多問題,「也只有愛才能戰勝一切,並迫使自己勇敢的去做出抉擇,面對自己內心最為真切的感受,活在當下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愛情,一切都是最好的選擇」。
  
  也正是因此,電影到最後講述的是三段求婚一段毀婚的故事,「幸福並沒有標準答案,電影只是生活片段」。劉江導演希望「這部電影會像一面鏡子,關照到每個人的生活,能讓你看到你自己,開心也罷,流淚也罷,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當下的那個幸福答案」。
  
  
  nothing&Liu jiang
  n:在你看來電影與電視劇最大差別在哪裡?
  
  L:有兩句話可以來描述這個問題,第一句是「隔行如隔山」,第二句話叫「隔行不隔里」。電影和電視劇是看上去相近,實則相差很遠的兩門手藝。相近是指都是講故事,而電影是「在一個黑屋子裡一次性的集體收費觀賞」,電視劇則是「在明亮的家居環境下分段的(可以有一搭無一搭的)孤獨地免費觀賞」。這種觀賞形式的不同,決定了二者在故事的講述上有很多本質上的不同。
  
  n:為什麼會選在這樣一個檔期,對票房會有怎樣的預期?
  
  L:是電影的製作流程決定了我們只能選擇在春節後的這個檔期上映,因為電影在春節前才能完成全部的後期製作,這樣就勢必趕不上春節檔了。我們要給作曲充分的創作時間,我們要給調光調色充分的時間以獲得最優質的畫面。想要獲得完美的效果,就需要充分的時間。說這些,只為說明一個問題--我們絕對不會為了搶進度而犧牲質量。我們堅信,好飯不怕晚;我們更堅信,不是檔期成就電影,而是好電影帶熱檔期。
  
  n:《即日啟程》之後,為何不再進行電影創作,現在又為什麼而回來?
  
  L:2008年拍攝的《即日啟程》是我的電影處女作,當時的電影市場沒有現在這麼規範,《即日啟程》儘管在業內獲得了很好的口碑,但由於操作不當,最後的票房成績沒有達到預期。我當年可以說是負氣離開電影圈的,之後就全情投入電視劇市場,陸續拍了一些電視劇也得到了些成績。一轉眼5年過去了,現在的電影市場越來越規範,也越來越紅火,我本人又是學電影出身,自然想再次投身進來。
  
  
  n:看之前的片花,有很多鬥嘴歡樂的畫面,有沒有哪些個場景是你比較難忘的?
  
  L:每一次拍片的經歷,不管是電影還是電視劇,都成為了我事後難忘的回憶。這次唯一的不同,是我們劇組經歷了四次「殺青」,因為我們有四對男女主角,每一對都是相對集中拍攝的,所以每一對男女主角的殺青,都像是一部戲的殺青。一部戲四次殺青,成為了影版結婚最讓我難忘的記憶。
  
  n:您最注重演員身上哪些方面的東西,又是如何挖掘演員身上的潛質的?
  
  L:我一直認為導演塑造人物,是從挑選演員開始的。演員選對了,角色塑造就成功了一半,接下來做的工作,不是讓演員去靠近角色,而是幫助演員從自身去尋找角色。不是向外找,而是往內求。這種方法,往往能激發出演員很多不被自身察覺的潛能。對於演員來說,我認為最後拼的還是文化修養。
  
  n:劇版《咱們結婚吧》之後,關於恨嫁、逼婚話題的戲也越來越多,為何還有信心做一個重複的題目?
  
  L:電影大師雷諾瓦說:「怎麼講」往往比「講什麼」更重要。所以題目不怕重複,關鍵是你怎麼講得精彩。電影版結婚相比劇版,結構與形式上更時尚新穎,更易於年輕人接受。內容上跟劇版完全不同,更強調「愛情「的元素,更浪漫、更感人。在機房看過粗剪的男男女女,沒有一個不是紅著眼睛離開的,這種效應在影院一定會被放大很多倍。
  
  n:怎麼看待現在社會恐婚、逼婚的這種現象?
  
  L:恐婚實際上往往是有兩大類,一類是永遠想保持著談戀愛的狀態,不想負責任,或者他認為負不了責任,老是想把持著戀愛的狀態;另外一種是他想負責,但是他怕負不了責,恰恰他是一個有道德感的人,所以他不敢邁進這個婚姻。現在是因為社會進步,人性的獨立,就是女的不一定要靠嫁人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才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就好比恐高,你明明知道你掉不下去,你就是害怕。就比如說有10厘米厚的玻璃,你看著下面,走過去,你就不敢走。所以最後我們給出的答案就是,比如你恐高,後面有一隻老虎追你,你跑不跑?你必須跑,最後的答案就是只有愛才能戰勝恐懼,當你意識到要失去這個人了,你要錯失的時候,就不會恐懼了。
  
  
  
  
   原文刊登於《時裝男士》2015年03月刊 部份內容有所改動轉載請署名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