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仙履奇緣--Cinderella

灰姑娘/仙履奇缘(港/台)

6.9 / 190,869人    105分鐘 | Taiwan:114分鐘

導演: 肯尼斯布萊納
編劇: 愛蘭布羅許麥基納
演員: 莉莉詹姆斯 理察麥登 海倫娜波漢卡特 凱特布蘭琪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Jack_Dawkins

2015-03-22 19:35:01

童話故事對反面人物和細節的處理


已經有十幾年不讀童話故事了。我依稀記得小時候每次讀童話故事,我總是對反面人物產生莫名的好感,尤其是女性反面人物。昨天看了拍成電影的灰姑娘以及電影裡對繼母形象的塑造以及一些對繼母的惡意刻意洗白的部份,我想起了當年讀各種兒童文學作品時自己的詭異心境。

第一次讀Cinderella似乎是小學五年級了。對於女主Cinderella毫無感覺,倒是繼母莫名其妙地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後來我從不同出版社編纂的童話故事集裡面又看到了很多次灰姑娘,然後當年只有11歲的我硬是用了一天的時間,將七本由不同出版社出版的故事集放在一起,攤開到Cinderella那一章,開始對比結尾部份對繼母以及兩個女兒的處理。然後,我發現關於她們的結局分為五種:1. 根本沒提她們。2. 她們羞愧難當地離開這座城市(本部電影採納的結尾)3. 烏鴉啄瞎了她們的眼睛(魔法黑森林採納的結尾)4. 繼母為了讓兩個女兒穿上鞋,砍掉了她們的腳後跟(魔法黑森林採納的結尾)5. 繼母羞愧難當地自殺了。現在想來,我小時候似乎很有做research的天賦,我冥思苦想了很久為什麼不同版本對繼母和兩個女兒的處理會不一樣,可是也沒想明白。

無獨有偶,在同一年我看了Disney出品的動畫片Sleeping Beauty,我對公主Aurora無感,倒是對女巫Maleficent萌生了莫名好感。有一段時間我每天披著我媽的長款風衣,學著Maleficent的樣子走來走去,帶著橫行霸道的姿態做事。後來,我甚至自己偷偷地撰寫了不同版本的Sleeping Beauty:其實Maleficent也不是個壞女巫,她只是因為某些邪惡靈魂霸佔了她的身體,才做出那樣的事,而她本身只是個高貴冷艷的女巫。(可想而知,當我去年暑假看到Maleficent那部電影時,我的心情是何等激動)

小學六年級讀了納尼亞傳奇的七本書,讀完了以後我唯一的感想就是:Susan和Lucy作為書中的女性主人公,對於情節的推動作用是微乎其微的。在任何戰役中,她們都沒有參戰,而是跟著Aslan跑來跑去。Susan是個徹頭徹尾的花瓶人物,到後來都徹底醬油了。Lucy唯一的作用也是像徵性的,拿著Aslan給她的萬能藥水為受傷的戰士們療傷。但是,納尼亞傳奇給我印象最深的是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裡面的白女巫,還有the silver chair裡面的綠女巫。

這樣的例子還有不少。直到我開始讀了哈利波特,才第一次喜歡上了正面的女性人物:Hermione。

我提起這些的目的是覺得:這部電影的目標觀眾應該是少年兒童。作為成年人,我認為這個劇情很無聊,從頭到尾都在吃爆米花。但是作為一部以少年兒童為目標觀眾的電影,你傳達給兒童的是什麼價值觀?由此我又想到,很久很久以前讀到的童話故事,很多故事的細節非常粗糙,人物塑造也很不合理,情節推進更不用提,基本上只有一個framework還算積極。但是那個年齡的兒童會有框架性思維的能力嗎?

首先,這部劇情的主旨是Have courage and be kind。如果是為了宣揚這個主旨,那麼接下來我期待的應該是女主如何通過自己的種種courageous act/behavior/choice,如何通過自己的kindness一步步爭取到了自己的幸福。可是這個故事呢?第一次見面兩個人都沒怎麼交談王子就愛上了灰姑娘,原因就是看臉;第二次見面是在舞會上,王子進一步愛上了灰姑娘,原因是灰姑娘的臉和裙子;第三次,兩個人就手牽手一起走向明天了。所以,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什麼?不管你的社會地位、教育程度、家庭出身,甚至可以不管孝道、民意,只要你長了張好看的臉,王子就會看上你。

我忽然明白了小時候為什麼頻頻喜歡上童話故事裡的反面女性人物:除了我本身就喜歡高貴冷艷的女王范之外,反面人物往往具有智慧,通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實現自己的目的。比如白雪公主的繼母自己製作了毒蘋果一路跋涉到了小矮人家裡,這需要一定的化學知識、體力和執行力;然而白雪公主只是通過裝可憐和長得漂亮就在故事裡成為了人生贏家,她的善良對於故事情節的推動以及故事的結局也是無關緊要的。睡美人這個故事裡Aurora好像就是個被邪惡女巫和幾個善良女巫爭來爭去的犧牲品,並且把Maleficent描述成一個氣場強大的女王形象,敢於對王室成員表達不滿……這種例子還有很多很多,我看的童話故事很多情節都忘得差不多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

總之:似乎在這種以女性人物為主導的童話故事裡,正面人物永遠是花瓶式的,被動的,她們總是莫名其妙碰見好人並且憑藉容貌奪取王子的芳心,她們總是依靠外界的力量打敗了邪惡,而且往往完全靠外界力量;而反面人物永遠是講究手段、時機、知識、力量,完全憑藉自己孤軍奮戰,雖然最後為了主旨需要她們還是被滅掉了,但是她們往往是撐到最後才被滅掉了,考慮到她們憑藉自己的力量孤軍奮戰已經很不容易了。

說到這裡我要提起我十幾年來一直痴迷的哈利波特。在這個故事裡,最主要的女性人物都在劇情的推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大概除了秋張,不過這個角色已經被黑爛了),她們參與了拯救魔法世界、打敗伏地魔,七本書里無處不貫穿著她們的智慧、勇敢、執行力、決策力和臨危不懼視死如歸。

所以既然以兒童為目標觀眾,既然這個故事已經很大程度被改編了,那為什麼不改編得與時俱進一點,徹底將這個故事改為灰姑娘憑藉自己的courage & kindness獲得王子的愛,並且利用自己的智慧和王子共同治理國家?我認為這樣才能為兒童(尤其是女童)傳播正能量。都說性別是社會環境建構出來的,那為什麼不能從童話故事做起,將女性的個人奮鬥融入進童話故事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