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鳥人--Birdman

鸟人/飞鸟侠(港)/无知的意外之美

7.7 / 666,258人    119分鐘

導演: 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
編劇: 阿利安卓崗札雷伊納利圖
演員: 米高基頓 艾瑪史東 查克葛里芬納奇 娜歐蜜華茲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Sybil Glass

2015-03-19 10:03:07

Birdman, or Icarus?


(P.S: 本文只是為了提供一種可能的解讀而已,如果有誰追求一種絕對普遍的真理,那我奉勸不要看這篇影評了,我不想爭這種沒意義的是非問題,討論的基礎就是建立在一種開放性之上。)

這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作品。個人認為是對後現代主義,或曰晚期資本主義的文化邏輯的一次完美辛辣的嘲諷。於是忍不住想寫一些看法。

影片一開始的第一句旁白是: "How did we end up here? This place is a fucking dump." 這真的是一個非常impressive的開頭,導演的態度已經顯露出來了。接著旁白又說:" We don't belong in this shithole." 然後故事才正式開始。

影片第一部份最值得注意的部份是記者對Riggan的一段採訪。記者的問題暗含嘲諷:「為什麼一個原來主演鳥人的演員突然想把卡佛的作品改編成舞台劇?」Riggan的回答是:「巴特說過,過去文藝作品中的神話史詩現在正被清潔劑廣告和漫畫角色代替,所以我的改編是一大進步。」說完這句話一個大胸金髮女記者問道:「巴特是誰?他是哪個鳥人?」另一個記者剛要開始和他解釋巴特到底是誰,女記者又問:「話說你注射幼豬的精液給自己美容?」Riggan問他聽誰說的,記者答某條推特爆料的。

這段對話對整部作品所要嘲諷的對像有了很明顯的指涉:大眾商業邏輯和菁英文化邏輯的一次殊死搏鬥。如果說Birdman象徵通俗甚至低俗的好萊塢式審美觀,那麼希臘神話中的Icarus則是它的對立面:他飛得太高,太接近太陽,以致於翅膀最終被融化,跌入深淵。Riggan作為影片中唯一一個真正有理想追求的,不甘於平庸的角色,他的嘗試在這樣一個資本主義文化邏輯中顯得稚嫩可笑。這也是為何他的女兒說:「你的作品有什麼意義?誰在乎卡佛80年代發表的作品?你連推特都不會用。」他完全無言以對。而之後的幾場戲,鳥人頻繁出現在Riggan的意識裡面,拼命勸他妥協,乃至他被折磨到精神崩潰的邊緣,想表達的也是同樣的意思。

再來談一下Mike.這是一個很矛盾的角色。他是一個非常有野心的人,但是卻為了自己的名利可以不顧其他人的尊嚴,賣友求榮的事情他絕對幹得出來。他看似對演藝事業滿懷熱情,其實不過把它當成沽名釣譽的工具罷了,最為可笑的就是和女演員提出real sex的要求,當他自己的biggest hard-on得到海量點讚的時候,掩藏不住的虛榮心還是出賣了他。他也嫉妒Riggan和Raymond Carver的關係,雖然表面上不屑。

再來談一下Riggan的女兒,一個典型的American Cool Girl, 她和Riggan那次發飆吵架的台詞很值得玩味:

"Means something to who? You had a career before the third comic book movie, before people began to forget who was inside the bird costume. You're doing a play based on a book that was written 60 years ago, for a thousand rich, old white people whose only real concern is gonna be where they go to have their cake and coffee when it's over. Nobody gives a shit but you. And let's face it, Dad, it's not for the sake of art. It's because you just want to feel relevant again. Well, there's a whole world out there where people fight to be relevant every day. And you act like it doesn't even exist! Things are happening in a place that you willfully ignore, a place that has already forgotten you. I mean who are you? You hate bloggers. You make fun of twitter. You don't even have a Facebook page. You're the one who doesn't exist. You're doing this because you're scared to death, like the rest of us, that you don't matter. And you know what? You're right. You don't. It's not important. You're not important. Get used to it."

對於一個活在social media frenzy, celebrity cult時代的人,Sam自然無法理解父親的那近乎可笑的「純藝術」追求。她生活在一個到處都是營銷、名人八卦的世界,更知道比起藝術,人們真正關心的是什麼,這段話不憤世嫉俗,仔細讀卻有一種悲哀感,那就是徹底被時代潮流同化以後人的卑微處境。她自己也不是她父親那樣有事業追求的人,沉浸在大麻和社交網站帶來的虛無滿足中,做「小時代」裡的小人物而已。

Riggan也曾一度想放棄,可是當他得知票子全部賣完以後,他已經沒有退路了。諷刺的是,最後Riggan給手槍上膛,打算走向舞台的時候他說了一句話:" 20 leopards laughed at 2 lofty lions.」重複了三遍,值得注意。

當Riggan徘徊在大街上,「麥克白」的獨白"Out!Out!Brief candle!"響起,這一象徵主義地手法極具張力。Riggan走過他身邊,不予理會,喻指他仍然沒有妥協。

最後提一下那個面目可憎的女影評家。由於長期找不到作為影評家的存在感,貼標籤,寫陳詞濫調逐漸成為了她唯一會做的事情,在所有的人物中,我覺得她是最為可悲的。當她自信滿滿地說: I'm gonna kill your movie because you are a celebrity的時候,我覺得導演所要諷刺的人真是古今中外不勝枚舉。

影片的結尾既無奈又美好,Riggan是死是活已經不重要了,這註定是一個開放性的結局。在這種「魔幻現實」的表現手法中,男主角Riggan終於成為了Icarus, 而不是Birdman, 因為他要追尋的是太陽,儘管人們關注的永遠是坐在馬桶上的Birdman. 這種對絕望的消解,也正是印證了那句名言:「絕望之於虛妄,正如希望相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