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張小張

2015-03-07 07:35:36

為愛去死,為愛而活


文/張小張
在極度抑鬱、對任何事情都毫無期待、沒有希望、也等不到明天的太陽,靠著僅存的一點理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這,或許是對自己最好的選擇。
或許沒有這麼極端,只是封鎖網路、朋友圈,自動屏蔽各種資訊,活在資訊爆炸的今天,也像活在拒絕主動社交的今天。在我消失在你的手機螢幕裡,是否也會被察覺呢。在任性不開心的時候,總也想玩個「消失」的遊戲,最近看到的一段話終於點醒我:有人問,小孩為什麼喜歡玩躲貓貓的遊戲,答說,因為躲起來就是為了被找到。
年前看這部電影時,並沒有這樣認為,總覺得死沒有好好的死,活也沒有多精彩的活,最後告訴我們,生活中還是有這麼一些、那麼一些值得去撿起來,發現是美好的東西,所以男主角自殺未遂,不是時機不對,而是他沒有充分發揮他的主觀能動性。因為沒有看到男主角自殺成功,總覺得是不對的,就像寫了遺囑的人,遺囑最終沒有派上用場一樣。這一開頭描述男主的生活狀態時,試圖想要找一個明朗的理由也沒有,必須是頹廢的,荒蕪一片的,然後準備消失在無人的公寓裡,如此正確地選擇,沒有覺得不妥當。告訴觀眾會消失,可是最終為什麼不了呢。
男主角里奇最終沒有消失,或許導演就是要玩一個躲貓貓的遊戲呢,電影的目的不是為了突出消失,而且為了被找到。找到什麼了?找到兒時的一本小人書?找到家人了?找到救贖自己的方法了?找到索非亞,就找到了活下去的理由了?
萬千世界,有些人想要消失,有些人想要被找到,說到底,都是想要「被需要」,這種被需要的情感或許根深蒂固在每個人的心裡,讓我們可以相對自信的活著。
或許我們應該想想,消失之前該如何,做一些讓自己後悔的事情,或者不做一些但是一定會後悔的事情,不知道人在考量這兩種情形的時候,會做出什麼決定呢。
不知道人為什麼要定義別人,也被人定義,被貼上很多標籤,或者自得其樂的玩耍,或者拘謹又嚴苛的要求自己。階段性的定義自己,是自己被自己需要的一種表現吧。
來看一下男主里奇吧,混亂不堪的一個晚上,接到一通電話,開始一個被需要的漫長夜晚。很多劇情畫面不知道要表達什麼,還是多幾個人物出現,像是一部較為飽滿的電影呢。一部長長的電影,就是要告訴我們,你看,如此冰冷如此抑鬱的人,最後都可以成為暖男。你看,一個夜晚可以發生很多事情,如果就在浴缸里死去了,是多麼可惜。你看,一個夜晚還能改變很多事情,如果男主有拖延症,沒有去接那個電話,要有多後悔呢。你看,一通電話是多麼重要,即便是八百年不聯繫的人,也請試著打一通電話。你看,當愛情失去時,身和心都像行屍走肉,當親情來臨時,你又活過來了。你看,活著還能看看那些人性的美好和醜陋,還是痛快地打上一架,贏得一些尊重。
總得來說,死是一件很費勁的事情,牽扯太多愛和牽掛;活也是一件很費勁的事情,忘不卻太多愛和牽掛。
里奇寫的信,為愛去死,為愛而活。終究是因為心境不一樣了。

公眾號:twomovietickets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