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獨家腥聞--Nightcrawler

夜行者/独家腥闻(台)/头条杀机(港)

7.8 / 607,630人    117分鐘

導演: 丹吉洛伊
編劇: 丹吉洛伊
演員: 傑克葛倫霍 蕾妮羅素 比爾派斯頓 里茲阿邁德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邑人

2015-03-01 08:00:08

夜行者:流氓是怎麼樣煉成的


這絕對是傑克·吉倫哈爾從影以來,目前為止表現最佳的一次。吉倫哈爾貢獻出了近乎丹尼爾·戴·劉易斯在《血色將至》一般的表現,卻沒有贏得奧斯卡的 一個提名,實為大遺珠一枚。話說去年的奧斯卡影帝馬修·麥康納的演技自《林肯律師》後,經《污泥》再到大放異彩的《達拉斯買傢俱樂部》,演技直如開掛一 樣,一路狂飆。而傑克·吉倫哈爾前些年在《後天》及《斷背山》大熱了一陣之後,小有沉寂,但近兩年自《警戒結束》到《宿敵》、《囚徒》再到《夜行者》,演 技上走的路線幾乎就像拷貝了馬修·麥康納一樣,一路猛漲,電影也一部比一部好看。而且,《囚徒》與《夜行者》都還各自獲得了一項奧斯技術獎項的提名,雖未 獲獎,多少也算是對實力的一種認可,聊以安慰。
 

對中國的觀眾來說,《夜行者》尤其值得看一 看。起碼,透過這部片子,我們可以知道什麼是新聞,以及新聞是如何被製造出來的。我在中國的兩家門戶網站中工作過多年,而且就在屬於核心部門的新聞中心。 了解一點點內幕,現在可以說一說。那時候,在門戶的新聞頭版十幾條新聞里,如果負面消息達到三五條,就會迅速收到有關部門的有關指示,這指示還往往並非針 對某條具體新聞,他不說新聞有問題,而是說「你們想幹什麼?」一句話之後,就完了,不說明白,而是讓你揣摩聖意,然後自裁。這種手段實在是黑的很,讓人不 寒而慄,屬於典型的官腔,氣大威足,含有強大的壓迫性,其潛台詞大意是「你們唯恐天下不亂嗎?」「你們是想抹黑社會嗎?」「你們想做反動份子嗎?」等意 思,可憐的商業網站,豈敢擔政權認定的堆積負面、挑撥社會情緒等罪責,於是趕緊調整,迅速將所謂的負面控制在三條以內,並且將現存的負面新聞標題之間的順 序調開,或者趕緊增加點正面報導,以綜合下頁面情緒。對於讀者來說,想獵奇,想看負面,不好意思,你自己睜大眼睛去找吧,反正不能痛快地給你。
 

有關部門的有關人員,總是在給編輯記者召開的培訓課上,循循善導,苦口婆心地說不要只看到社會的陰暗面,中國的秩序總體是好的,要善於發掘陽光的一面,要承 擔媒體人的責任,要善於發現正面典型,要善於傳達正能量,如此云云。其實,他們說的都對,社會如此之大,壞事情總是少的,陽光總是燦爛的,陰影總是小的。 而做媒體的人,也不能總是帶著有色眼鏡看社會,不能只看到社會負面,如此等等。但在這番的指導之下,究竟什麼是新聞呢,會讓編輯記者們大為迷惑。把好的一 面最大程度告訴大家,就是好新聞?傳遞正能量就是在盡社會責任?不主動報導負面,這些就是社會主義新聞的價值觀?


《夜行者》告訴我們,為什麼美國的新聞里,總是負面消息,總是殺人越貨,總是搶劫打殺,總是車禍與火災。在美國看新聞,看完了,心中會發堵,覺得這美國真是太 黑暗了,簡直沒法待,處處充滿了陰暗。但是,這是真的嗎,美國社會真的就一團黑暗嗎?《夜行者》用台詞直接告訴你,因為美國社會承平日久,實在是太過於安 逸了,殺人越貨之類的事情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甚至城市裡發生一場火災,發生一場車禍,只有存在人員的傷亡,都會成為大事,因為太平社會的人實在太過於 缺乏看到血肉模糊的機會了。少見則多怪,因此,只要電視台播放了這樣的新聞,就立即會引來收視狂潮,收視率蹭蹭得往上漲。而美國的媒體又都是私立媒體,為 收視率計,為收益計,當然會首先播放這樣的新聞了。不是媒體喜歡播,而是觀眾日常見得少,實在是太想看了。不是社會不好,恰恰是社會太好了。所以,一旦哪 里發生存有人員傷亡的新聞,媒體從業者就會像蒼蠅一樣圍撲過去,盡一切可能去挖掘,都想拿到屬於自己的獨家鏡頭,好吸引觀眾去看。要知道美國好歹也擁有 930萬平方公裡的面積,比中國的國土面積少不了多少,而且上面生活著3億多人,這樣大的面積與這樣多的人口,按機率也能總有一些事故及案件來支撐得起美 國的電視上的負面報導了。但是,即便這樣,也不能支撐電視台全天候都有料可以加工。剩下的,只好去開政治人物的玩笑了,於是各類脫口秀,拿名人開涮來支撐 起了另一大類電視節目,然後好將電視台播放的時間進行塞滿。


《夜行者》講的故事,就是講述新 聞狗仔是如何工作的,講述那些有關於人員傷亡的案件是如何被拍攝並被製作出來的。這裡的新聞狗仔,並不像娛記,只要好好蹲守,並持續跟蹤特定人物就可以 了。新聞的狗仔需要裝備好竊聽裝備,以便能夠同步攔截警局的通訊信號,只要巡警收到總部發出的出警資訊,告知那裡那裡發生了新案件,新聞狗仔需要立即出 發,最好能夠搶在警察前頭到達案發現場,以便能夠在警察尚未保護現場之前搶拍到第一手資訊,然後迅速發給電視台,然後播出給觀眾。


傑 克·吉倫哈爾飾演的盧·布魯姆原本是一個街頭小混混,靠小偷小摸過活,一度他也想找到一份正常的工作,過一個正常的上班族,但社會上卻沒有一家公司收留 他。在街頭上失意地徘徊中,他無意間發現了新聞狗仔這門營生,於是從租一台廉價機器開始,做起了新聞狗仔,也即「夜行者」。因為刑事案件多發生在夜間,在 夜色中穿越謀生的新聞狗仔於是就有了「夜行者」的稱號。因為美國電視台實行完全的制播分離制度,製作完全可以由社會上的組織完成,然後賣給電視台,盧·布 魯穆從一個人開始,做起了新聞製作的營生。由於他為了拍到第一手的新聞素材,不惜一切手段,甚至為了鏡頭的好看,會改變一些事故的現場。這樣違反職業道德 的行為,本不足為訓,但原本就是小混混的布魯姆的底線本來就很低啊,他才沒用什麼避諱。


又由 於他拍攝的視角獨特,會儘可能逼近事件的現場,有許多獨家的鏡頭,這使得他慢慢打開了局面。以致於,他正式把新聞狗仔的事當成了自己的職業,進而生發出了 強烈的事業野心,謀劃著名如何一步一步做大。野心之下,他不僅是一個新聞的記錄者,甚至開始製造新聞,只要能夠將他的拍攝事業做大,他就不惜一切代價,為 此,警察可以為了他的事業而死,路上的行人也可以隨便地去死。甚至,明明發現了連環案的兇手,也隱瞞不報,一心想要打造一件轟動的新聞,而自己是唯一的紀 錄者。這樣可怕的野心,以及不滿足的胃口,將盧·布魯姆陷了進去,成為了一個可怕的新聞製造者,一個新聞怪物。就如同《血色將至》中的丹尼爾·戴·劉易斯 飾演的石油大亨,為了開發石油,為了壯大事業,不惜一切成本,不惜一切代價,以致於最後事業達成了,他也徹底喪失了自我。盧·布魯姆完全也是一樣,最終成 為了一個喪盡天良的新聞大亨。


整個《夜行者》就是在講述一個新聞流氓是如何煉成的,從一個街 頭小混混,從對新聞一無所知,到最後簡歷了一個新聞採訪的大亨,盧·布魯姆的成長看得人膽顫心驚,咬牙切齒,又欲罷不能。對於中國觀眾來說,不僅電影好 看,而且電影背後傳遞的出更多好玩及有趣的東西,實在不該錯過。可惜的是,除了傑克·吉倫哈爾精湛的演技之外,配戲之人都比較遜,以致於孤木難撐,消弱了 一些好看的戲份,可惜!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