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暗黑冠軍路--Foxcatcher

狐狸猎手/猎狐捕手(港)/暗黑冠军路(台)

7 / 149,644人    134分鐘

導演: 班奈特米勒
編劇: E. Max Frye
演員: 史提夫卡爾 查寧泰坦 馬克魯法洛 席安娜米勒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聶景朋

2015-02-25 18:11:14

巨嬰獵場


杜邦一出場,說話雲山霧罩,加上木然的表情,直勾勾的眼神,活脫脫一個深井冰。可馬克就是信了,回家還想說服哥哥「同去」。這成了本片所有憋屈感的源頭:明擺著的非正常人類,瞪眼就能忽悠人。看來,一個離開了哥哥就只知道吃泡麵拌沙司、為了20美元對小孩發表演講的人,確實是個太容易落入陷阱的「獵物」。

而杜邦並非獵手。他蟄居在那座宏大莊園和豪門世家的歷史當中,室太空曠而遠離人際,出入都是私人直升機,室內則到處是祖先畫像、照片和家傳的陳年舊寶。這一切足以隔絕他和人世。當片尾他從那扇通往地道的小門出來時,埋伏在門邊的警察、遠處的警車,組成了一個狩獵的現場(構圖絕了)。獵人者終於被獵,雖然獵獲的只是軀殼。

有錢人也不都這麼任性。所以杜邦的癥結實際不是壕脾氣,而是人格的發育不全。從他與運動員們相處的模式,到逼著人承認他是「導師、父親、領袖」的行為,都很像兒童片中那種「我爸爸有錢,你們都得聽我的」的校園小惡霸。這多半也是他童年時的真實狀態(唯一的「朋友」是司機的兒子,無疑暗示杜邦在學校等外部環境的交際不良),而家長對此不是沒有足夠重視,就是一味用錢解決,結果雪上加霜。杜邦將對母親的不滿遷怒於母親的「玩具」——馬,一把年紀還拼命向老媽求認可,已經是明顯的巨嬰人格。現實中的一般情況是母親年輕時大把時間花在了扮演貴婦和參加社交,忽視了親子交流。但片中唯一一次母子間的直接對話,母親想談的居然是「處理玩具小火車」,表明她對兒子的「長不大」顯然負有縱容和失教的責任。

另一方面,查寧·塔圖姆真是撿到了寶。他演技確實單薄,但這個角色恰恰就需要一點「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氣質。馬克同樣是心智不成熟的巨嬰:素不相識的富翁隨口一言,他就不假思索地搬進了莊園(難怪律師要調查他「大學畢沒畢業」);完全被杜邦的情緒和喜怒左右,毫無周旋迂迴的自覺;不懂得自我調節,挨一巴掌可以委屈一整年;缺乏起碼的理智和自控,比賽失利後寧願自暴自棄也不肯向哥哥求助……在這些幼稚行為的襯托下,他對哥哥的所謂「陰影指責」簡直像個中二笑話。他的確對摔跤這項運動有熱情,一看到杜邦準備的場地,馬上興奮得開始做動作(也像個孩子得到了喜歡的玩具);但他從來就無法像戴夫那樣,對對手的動作和實戰進行全面的分析總結,沒有進化成教練的智慧和才幹。因此,當徹底失去哥哥之後,他的去處只能是地下格鬥場。

巨嬰只能獵獲巨嬰,因為大部份成人都會看出他是怎樣的怪物。但有錢的巨嬰,比拿著毒藥的孩子還糟糕。他可以花50萬美元收買整個摔跤協會,還打著愛國的旗號(最諷刺的是,從一開始就被杜邦要求「為國爭光」的馬克,最後是在地下搏擊場遇到了來自蘇聯的對手)。對一個人格健全的人來說,在無需工作謀生的情況下,自由地追求個人愛好無可厚非。但杜邦只是巨嬰。他根本無法認真地從事某種事業和研究,更無法獲得真正的專業成就,只滿足於花錢作弊這種小孩子把戲。貝尼特·米勒展示的是最真實、純粹的「窮得只剩下錢」。值得玩味的是,他沒有讓杜邦用錢買來婚姻或性愛(不知現實情況如何)——因為那太成人了。

然而巨嬰能買到武器,並獵殺他不喜歡的人——杜邦的怒意甚至上升不到「得不到你就毀了你」的層次。他目睹馬克離開時的失落,更像是「你怎麼就不跟我玩了」的委屈。而他對戴夫,卻真真切切地有著「憑啥大家都跟你玩」的幼稚園怨念。於是,盤旋了120分鐘的不祥終於變成了荒誕的悲劇。

老話說救救孩子,但誰能救得了這些巨嬰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