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暗黑冠軍路--Foxcatcher

狐狸猎手/猎狐捕手(港)/暗黑冠军路(台)

7 / 149,644人    134分鐘

導演: 班奈特米勒
編劇: E. Max Frye
演員: 史提夫卡爾 查寧泰坦 馬克魯法洛 席安娜米勒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尉遲上九

2015-02-24 03:44:59

狐狸獵手:如泡影般的黑色美夢


一直沒能拿出足夠的動力看,主要還是因為我那可笑的「自以為是」,一開始覺得就是一部關於散發著男性荷爾蒙幾個身強力壯的大力士在教練的調教下摔出輝煌歷史的正能量故事,還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不怎麼感興趣的傳記電影,有點索然無味的即視感,直到看完才恍然大悟沒能儘早看到這樣一部好片而後悔的要死,去年的美國影壇真心是黑色旋風瘋狂盛行的一年,有違正統價值觀的腹黑電影比比皆是,讓人大呼意外的同時也能帶來無窮的快感,《狐狸獵手》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員,米勒以非常冷峻、隱忍、內斂的手法,打造出了一個猶如泡影般的黑色美夢,伴隨最後刺耳決絕的槍聲化為了烏有。

奧運會、金牌、兄弟、母子,僅看這些流於表面有關《狐狸獵手》的重要標籤,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榮譽和親情,把這些詞彙作為題材扔給國人,毫無疑問千篇一律都是充斥著煽情、教育和勵志意義的電影必會爛大街的橫空出世,但米勒卻將焦點放在了被光環和榮耀掩蓋下的黑暗地帶,看似中規中矩不過份顯山露水的還原了一個真實的摔跤故事,沒有過多外露的情感張力,會被其中壓抑深沉的氛圍所籠罩,看似有點沉悶和乏味,實際暗湧著曖昧可怖的濃烈氣息和人物間強大的精神訴求,以及夾裹著厚重而深刻的人性意圖,被無限擴張扭曲的慾望構建出了一個披著金色外衣實際不堪一擊的黃粱一夢,摔跤更像是一個契機,串聯起片中的三個主角,互補而對立的展現出他們各異的精神世界和生活狀態。

傳記類題材並非是個討喜輕鬆的活,出於對於事實的尊重,不少導演很難有所作為,只能一絲不苟的原樣照搬,擅自改編或創作只會惹來不必要的麻煩,除了編劇的功勞,米勒絕對是把好手,在塑造人物內收的心理層面和營造情境氛圍給予的感官體會上非常有一套,逐漸形成一種米勒式的影像風格,既然是傳記片,那麼其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對於角色的塑造,《狐狸獵手》中的三位主演完全顛覆了之前留有的固有印象,主要走喜劇路線的卡瑞爾將一個陰暗寂寞扭曲神經質充滿野心的富豪演繹得相當入骨深邃,健壯的偶像小生塔圖姆瞬間也成了一個渴望獨立鬥志昂揚滿腹愁苦的摔跤選手,綠巨人也成功轉換成了滿臉鬍鬚事業家庭雙豐收卻躲不掉厄運的摔跤指導,這部電影的靈魂可以說就在於他們之間所碰撞交織出的火花,從成果看來相當的精彩奪目。

家財萬貫繼承家族事業的大富豪杜邦,外表看似萬人之上風光無限應有盡有,可以無所顧慮的揮金如土做想做的事情,除了給國家提供牛逼的軍火資源,超級任性的跟著感覺和興趣走外,還極度熱愛摔跤這項運動,於是請來摔跤好手馬克加入他一手打造的團隊助他完成世界級的大夢,不久杜邦的真性情開始慢慢顯露,而馬克的狀態也與起初對於自己的期待漸行漸遠,從老哥的陰影到杜邦的棋子完全活不出自我,擅自做主的馬克遭到杜邦的侮辱和責罵,於是杜邦又找來戴夫作為主心骨,灰心嫉妒的馬克陷入低迷,隨著杜邦最為期望得到肯定的老媽去世,能充分利用把玩的愛將馬克的離去,加上無辜奉上生命的戴夫,徹底預示著杜邦用金錢搭建起徒有其表的虛無夢想的全面垮塌,最終悄然無息的被一片孤寂的皚皚白雪所覆蓋,徒留一部諷刺而可笑的紀錄片。

一開始不少人都會因為杜邦用之不盡的財富而心生羨慕,但他卻是片中最為悲劇而無望的角色,物質的富足沒法彌補他精神世界的空缺和痛苦,唯一敬重的老媽將所有的愛和精力都給了只會吃喝拉撒睡的低等動物,對自己的興趣卻嗤之以鼻,努力證明換來的不過是自取其辱,友誼從未有過而是用金錢交易而來,杜邦表面看似擁有了一切,實際卻缺少了最重要的一部份,人性的關懷和情感的慰藉,他看似禮貌謙和,卻掩蓋不住本質的陰暗和孤絕,被平靜包裹住的焦躁等待噴湧的一刻,始終散發著一種捉摸不定弔詭而危險的氣息,就像一隻孤僻腹黑的狐狸只能從不斷獲取頂尖獵物的快感中消除內心的空虛和寂寞,所以他會野心勃勃的將自己的目標鎖定在象徵著國家榮譽的摔跤運動上,但在「實現夢想」的路途上看似萬能的金錢卻沒能將他「救贖」,人性的弊端和情感的缺失反倒賜予了他徹底的絕望。

雖然有奧運金牌在手,但除了藉此到學校給同學灌輸正面價值觀外,只能投身在沒啥錢途的摔跤中,生活艱難,一直生活在哥哥庇護下的馬克迫切的想要改善生活並證明白己的實力,直到被杜邦看中讓他滿懷鬥志闖出一片天,卻逐漸被洗腦將杜邦視為「救世主」般的人物,成為「狐狸獵手」的虔誠門徒,師徒父子朋友等關係開始包裝建立起他們之間的緊密聯繫,直到馬克的「違規」觸犯到杜邦的權威,一記耳光和那句殺傷力極大的辱罵,輕蔑和卑微讓馬克意識到自己始終無法「獨立」,陷入到失敗憤懣的困境中,此時身為哥哥的戴夫還是能出於真心的鼓勵和幫助他,但杜邦更多的是出於私慾的力量想要完全掌控他,而這段感情從征服和擁有到失去與葬送,也是促成悲劇上演的一條重要導火線,雖然和最初的期望有點背道而馳,充滿心酸和傷感,但在熟悉的吶喊聲中最後馬克也算走出了屬於自己的一條路。

戴夫是片中最無辜最正面有著強烈對比意義的一角,一個漂亮的妻子和兩個活潑的孩子,在摔跤界有很大的影響力,有能養家餬口的事業也有和睦溫馨的家庭,一個雙贏的生活狀態,他精神和情感世界的富足,是杜邦最缺乏永遠得不來的一部份,也是駐紮在他內心的病根,從幾次雙方見面時杜邦落寞迴避無視的神情中即可洞察一二,記得紀錄片的拍攝過程中被問及杜邦對於摔跤產生的價值時,戴夫始終難以啟齒,實際上杜邦只是徒有高大上的虛名,自欺欺人的「理想主義者」,給予的不過是一個用名利搭建起來的平台和說得天花亂墜的虛無頭銜與口號,以及能疏通關係拿下個人榮譽的金錢,還有讓他日漸趨於魔性的貪婪,杜邦的野心拉來了戴夫,也是戴夫切斷了他和馬克的感情,三人之間形成了一種愛恨交織的曖昧關係,而杜邦既沒能靠兄弟倆登上巔峰,也徹底失去了能有機會成為真正「自己人」的兄弟倆,戴夫和馬克也沒能將他從黑暗的泥沼中脫離出來,僅有慾望填充起的病態的精神世界迎來了崩潰破滅一刻的到來。

全片看下來米勒並未提供過多的主觀視角,只是收斂深沉沒有過份多餘明確的呈現事實本身,一直處於「冷靜狀態」的劇情推進過程中,僅有的兩次人物情感的發洩也不過是以內收的暴飲暴食和涼麵槍擊展現,但那種陰冷深邃的氛圍和畫面,細節的捕捉運用(油畫的定格、摔跤的過程、意味深長的表情),互助互傷的人物關係,天差地別的人物形象會一直縈繞心頭揮之不去,包含著一股強而有力的後勁和餘味,看完會自動騰出一定的自由空間腦補回味。透過《狐狸獵手》無疑又再一次證明了米勒正以神速的步伐邁入大師的殿堂,又一位內外兼修才華橫溢的導演,在未來的美國影壇將有著不可估量的地位和成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