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狼圖騰 The Wolf Totem

狼图腾/LeDernierLoup/WolfTotem

6.6 / 6,031人    121分鐘

導演: 尚賈克阿諾 副導: Matthieu De La Mortiere
演員: 姜戎 蘆葦 馮紹峰 竇驍 昂和妮瑪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小馬老頭

2015-02-23 18:54:18

狼是來了,圖騰在哪呢?


     書架上那本《狼圖騰》其實已經放了許久,我對民族主義的大力丸或者雞湯都無興趣,所以一直沒有去讀。這次為了看這場電影,於是先將書讀完了——整體來說還不是太糟(作為小說來看的話,語言沒有魅力,結構佈局都平平無奇,但總還算有些獨特的視角和思考)。只是看完電影后,卻覺得電影還沒書好:有些細節和場景是處理得很好的,如男主角各類人都看起來真有草原人的模樣了,如草原、天空、湖水的景像,除了開始狼群獵殺黃羊群的大場面外,其後狼群圍獵馬群後,馬屍群在湖面有如冰雕般的闊大、沉重、絕望的場景尤其驚艷……只是除了這些細節之外,其他就乏善可陳了——好像一碗飯,吃起來沒有沙子、沒有糠秕,但整體沒有味道沒有營養,仍然是遠遠不夠的。回到電影來說,這次大草原上狼是來了(人就算了,男主角時不時都在齣戲),但圖騰在哪裡呢?這不是科普的《動物世界》,你這是叫做《狼圖騰》的。
    要一部電影完全忠實於原著且完整再現其思考內容、價值旨趣等是不現實的,但這並不意味著一部電影就可以完全不顧自身的敘述主題、思考指向。從原著來看,其實其內容的指向也不是單一的,至少有兩個方面:一是關於狼性的說法,作者一方面嘆服於狼的智慧、忍耐、團結、野性、競爭,並追溯著思考草原民族對狼的效仿、鬥爭和崇拜。當然還有更現實主義和民族主義的,作者從頭到尾都在貶損漢民族存在的所謂「羊性」,並呼喚漢民族注入這種「狼性」,使民族性格達到衡平;二是關於草原與狼之間的一種哲學和邏輯,現實層面的是生態平衡和環境保護,有適當狼群的存在,可以清潔草原上的人畜屍體不至於爆發瘟疫,同時捕捉野兔、旱獺、黃羊、地鼠等破壞草原的大害。而超越現實層面的則是,草原民族認為狼是騰格里(長生天)所差遣的、恩寵的和眷顧的,狼的最終歸宿是騰格里,而人亦需通過狼這一中介才能使自己的魂靈上達騰格里。並且草原人就認為自己的始祖是由蒼狼變來。電影如果就這兩個方面的任何一個深入細緻地鋪陳與展開,都可以達到「狼圖騰」應有的神秘、深邃和悠遠。哪怕只是抓住狼本身自由、野性、不屈、爭競、殘忍這些系列特徵,都可以把這些內容的部份引到「圖騰」、精神力量的層面思考。
    只是,遺憾的是:從電影來看,上述這些方面一個都沒有展開表現。其主題和指向沒有一個是完整的,這讓觀影者時刻都要忍受著毫無邏輯的跳躍和撕裂——狼的智慧、聰明和神秘還沒感受完,就提到畢力格老人循循善誘講述的草原、狼的智慧和哲學,這個哲學和智慧還沒開始深挖,男主角開始撫養小狼又開始散發起小清新來了,小清新、小鮮肉惹來麻煩不斷,故事又開始隱隱指向農牧衝突、生態失衡了,最讓人哭笑不得的是,不知是自信全失於是尋找噱頭還是病急亂投醫,一部從題目聽起來讓人感受到的都是熱血、野性、神秘的電影,卻還不忘記加塞一點愛情在裡面(如果說楊克在羊群掩護下的野合還有野性的一面的話,那麼男主角陳陣要以己身解救喪夫的喀斯邁接下來的不幸婚姻,就完全是在胡鬧!不但愛情來得毫無鋪墊兩人間的好感全無邏輯,並且男主角那種類似婦女解放工作說辭的求愛宣言讓人覺得可笑。)原著中時刻都不忘提醒「狼圖騰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是捍衛草原大命」,「人生若是沒有一點神性的支撐,那麼就太無望了」……不知是為呼喚漢民族儲備這種狼性而尋找先驗的根源呢,還是為草原民族進行狼圖騰崇拜思考相關合理性。但不管怎樣,電影卻從頭到尾都似乎在不遺餘力地結構這種所謂神秘和微妙,時刻不忘為這種「神性」、「強大精神力量」來「去魅」:用什麼來「去魅」呢?用科普、用環境保護理論!於是我們看到男主角最後還對喀斯邁說出「這就是現代醫學的力量,也是我以後研究的方向」這種莫名其妙的話!但同樣還是男主角,他對於場部主任關於時局饑荒的現實、關於農業生產的科學道理統統是拒斥的態度的——你怎麼才能忍受這種撕裂和內部衝突呢?
    估計許多觀影者除了衝著原著影響之外,就是衝著導演讓-雅克-阿諾去的了。這老外導演也的確把有關風景和動物的場景拍得非常棒了,但是讓觀影者仍覺得導演似乎也有一種「除了動物之外,其他一切與我無關」的傾向。那麼問題應該還是在編劇身上了,一看這個電影的編劇是四個人,最後儘管原著在此,他們仍然似乎是各說各話、各顯神通,結果整出了一個什麼都沒說完整的大雜燴出來。到最後,草原見了,狼也來了,只是「圖騰」嘛,卻不知到何處去了。   舉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