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天將雄師--Dragon Blade

天将雄师/天将雄狮/天降雄狮

6 / 18,656人    127分鐘 | USA:103分鐘 (USA cut)

導演: 李仁港
編劇: 李仁港
演員: 成龍 崔始源 約翰庫薩克 安卓亞布洛迪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胡不鬼

2015-02-18 19:03:05

不鬼評影 為什麼《天將雄師》看起來如此「精分」?



  《天將雄師》這部電影,觀眾看起來的反應,跟成龍之前的電影大同小異:動作戲嘆為觀止,搞笑戲忍俊不禁,但這次的「搞笑戲」也許並不是成龍的本意,說白了,這次是笑場——「高僧」成龍直陳主題的婆婆媽媽沒完沒了,已經讓當下的年輕觀眾,像《大話西遊》裡的小妖們一樣,受不了了。雖然他的動作戲精彩依舊。

  雖然影片的構思來源於西域史上著名的「古羅馬軍團失蹤之謎」,但對大多數觀眾(而不是歷史學者)而言,卻依然具有濃重的穿越劇味道,類似又一個關公大戰外星人之類的奇觀故事。

  古羅馬軍團大戰漢朝軍隊,這個聽起來就頗具商業噱頭的創意,要想讓人信服地呈現在螢幕上,不是一件易事。就電影的呈現來看,以亞德里安•布羅迪為首的古羅馬大軍的影像呈現,與以成龍為首的漢人群體的影像呈現,不僅代表故事的正邪雙方,在影片製作環節,同樣高下有別。前者的影像呈現,凸顯出成龍面對海外市場時展現出的不亞於好萊塢水準的電影品質,後者則體現成龍面對國內微妙的文化語境時,展現出的不惜囉嗦說教也要明志/正確的活報劇質感。很明顯,前者是符合商業電影規律的做法,是成龍在商業製作上的水平體現,而後者就不用說了。

  比如成龍知道布羅迪的奧斯卡影帝光環,有助於增加影片商業質感,因此不吝於給他更多的篇幅和鏡頭,有事沒事給這位大反派來點耍酷耍帥眉頭緊鎖的慢鏡展示,為其設計的形象堪稱文武雙全。這位古羅馬大王子經常來兩句莎劇式的內心獨白,居高臨下地恐嚇凌辱對手時,都是一臉痛苦的哲人腔;打起架來,這位爺武功更是深不可測,隨時隨地空手接白刃、鋼刀插人胸,穩狠准,還帶著優雅的輕蔑,簡直就是好萊塢電影中完美的反派。而且凡是涉及到古羅馬的戰爭動作戲,都給人以鐵血冷冽的視覺快感,看得出來動作導演成龍沒少花心思。也許是為了給北美觀眾一個像樣的交代,凡是涉及到古羅馬一方的戲份,無論從劇本配備,還是人物設計,或者露面時間等方面,資源上都極盡傾斜之能事。

  而成龍這廂的情況就弱爆了,最讓人齣戲的就是,他不停用嘴連說帶唱地宣揚多民族團結及和平友愛的大道理,大段不文不白、非今非古的道德說教,讓人如坐針氈(跟布羅迪台詞的精彩對比鮮明)。這自然也連累到這條故事線呈現的電影化水平。其實我完全理解成龍及其飾演人物的「止殺」苦心,但一味用語言來表達人物的內心,老是採取直白的主題講述,不僅讓這個人物淪為某種道德的符號,也讓這種宣傳的效果適得其反。

  很多人曾舉出當年《A計劃續集》(1987)中,香港水警馬如龍拒絕抗清革命黨的革命邀約,轉而維護港英治下的和平秩序(維護個體生命的當下生存權利,拒絕被所謂的崇高綁架),來證明現在成龍世界觀的倒退。我的觀點略有不同,我認為成龍一直就沒變過,他的世界觀標準從來只有一條,就是跟他的市場和觀眾主體保持一致,或者說跟他事業主要活動範圍的主流意識形態保持高度一致。無論是當年的「拒絕革命」(成龍是兩集《A計劃》的署名編劇,續集更是第一署名),還是現在的「國家至上」,成龍都是一以貫之地為他所理解的「人民」服務。只不過在當年香港及東南亞的電影市場語境下,張揚個體權利是主旋律,在當下的大中國語境下(特別是政府部門對市場准入有最高發言權的前提下),團結和諧穩定是主旋律罷了。

  主體故事環節的人物和情節引人入勝,主題表達環節的生硬說教讓人笑場,二者之間的分裂,也許正體現出成龍作為一個國際功夫巨星,在當下國內文化語境下的努力與尷尬。在國際通行的商業電影鏡語系統之下,他不得不加入某些「中國特色」的話語符號與引人聯想的內心直陳,這本身無可厚非,但如果多花點時間和心思在劇本上,將這些主題用更視覺化、情節化的電影語言來巧妙展現,豈不是更好?

  另外,讓我感到遺憾的是,作為影片重要場景和友誼象徵的驪靬城竟然修完就棄之不用了。如果把古羅馬大軍攻城,兩國義人聯手守城捍衛正義作為影片的高潮段落,不僅照應前面雙方聯手修城的情節,也會讓故事更封閉,類型更工整,戲劇感染力更強。而現在的設定,也許拍起來更省功夫吧,但戲劇效果卻稀鬆了很多。(文 胡不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