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進擊的鼓手--Whiplash

爆裂鼓手/鼓动真我(港)/进击的鼓手(台)

8.5 / 997,355人    107分鐘

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
編劇: 達米恩查澤雷
演員: 麥爾斯泰勒 梅莉莎班諾伊 JK 西蒙斯 保羅萊瑟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韓雲信

2015-02-14 21:27:35

爆裂鼓手:這狗娘養的大鼻孔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終於等到一部像樣的電影了,這年頭娘炮太多,到處都在賣萌賣腐,偉大的大不列顛帝國在「陽痿」之後,經歷了數十年,成功地以擁有世界上比例最高的「男同性戀」為榮。

當然,這都是本文作者未經考據信口開河的話,有誹謗嫌疑。但當了解到他們會一邊看著福爾摩斯和華生在電視中調情,同時會情不自禁地用右手握住生殖器做「活塞運動」!又實在難以讓人不對這個奇怪國度的性傾向心生懷疑。

看到這部《爆裂鼓手》能夠如此大膽地拿基佬開腔,可以知道它大抵與英國佬無關。事實上,觀眾難以想像英國佬能拍出這樣一部能讓人熱血沸騰的電影。對他們來說,《阿拉伯的勞倫斯》早已成為歷史,《007》或者是他們最純爺們的電影了,只可惜,這位來自軍情六處的皇牌特工總在關鍵時刻管不住自己的陽具。

當本文作者寫出上面這段文字,並公開發表以後,他很可能會被定義為「種族以及同性戀歧視者」,同時你還會以為他對《爆裂鼓手》持有一種前所未有的讚譽和認可。但請相信我,這一切都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本文作者實在無意以任何方式貶低或者歧視同性戀者,所有對同性戀者的冷嘲熱諷實質都只是為了表達對社會現狀的不滿。據與本文作者親近的知情人所了解,他是一位漫威的忠實粉絲,但近年來電影中所表現出來的強烈同性戀意識形態卻實在讓他咬牙切齒。一切的憤怒源於扮演「洛基」的那位英國演員——湯姆•希德勒斯頓,這位早就應該死去的角色,卻為了滿足光大男同性戀的意淫被留下來了。

確實漫威手上已經沒有別的牌打了,只剩下販賣基情的份。留下洛基的性命,就是為了和雷神調情的;冬兵70年後再度出現,就是為了跟美國隊長再續前緣的;接下來將會輪到綠巨人和鋼鐵人,在復聯1中,他們就已經眉來眼去了。可憐的黑寡婦淪落到在基群中穿插調味。該死的這個基佬橫行的世界!

基於這點,我們不難理解為什麼本文作者看到《爆裂鼓手》後,會發出「終於看到一部像樣的電影」的感嘆。接下來大家可能會以為將會看到一大堆對這部電影表示追捧、稱讚的文字,然而事實上,對這部電影的好話,也就僅僅只有這一句了。

誠然,對於廣大喜歡這部電影的朋友,看到下面的話,可能都會在心裡默默咒罵本文作者。但考慮到本文作者人微言薄,無論如何,這樣粗俗的一篇文章也不至於會危機本文作者的人身安全。同時,理智的讀者都知道本文作者極盡粗鄙的語言其實只是譁眾取寵,聰明的他們會對本文保持沉默,緘口不言,一切針對本文的負面評論都恰恰進入了作者的圈套(他們心裏面清楚明白,以自己平凡而普通的智商根本無法與本文作者相提並論)。

---------------------瞎扯淡的分界線-----------------------

每一年年底,按照慣例,各個與電影相關的媒體(自媒體)都會整理出自己的「十佳電影」。《爆裂鼓手》就頻頻出現在這些榜單之中,而他們的評語無論如何堆砌華麗繁複的詞藻,大致都可以用一個字概括——爽。我正是被這些信手拈來,不經大腦的詞藻所吸引,不惜通宵下載。

無可否認,《爆裂鼓手》是一部非常「爽」的電影,作為一部音樂電影,有著很強的節奏感。但是這部電影刻意感極強的劇情鋪排和用力過度的演繹方式卻實在讓人心生厭倦,甚至有種讓人砸屏的衝動。

首先,我實在無法忍受任何演員以任何方式在螢幕中咆哮,並美其名曰「飆戲」。J•K•賽門斯成為了這部電影中不折不扣的「咆哮哥」,你知道當他亂吼時,那大鼻孔有多讓人噁心嗎?更讓我無法想像的是他竟然還因為這部電影成為了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大熱門。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奧斯卡開始拒絕螢幕中所有優雅的表演,一個演員想要獲得認可,他/她必須撕破臉皮,滿口粗言穢語,舉止粗俗,最好還有點神經質,游離在社會邊緣,把自己弄得人鬼不像。但你就是不能像個淑女、紳士那樣出現在螢幕之中。這是一個瘋狂的社會?

我尤其不能接受電影中的那個兩個愚蠢——指揮和鼓手,還把這樣的垃圾音樂當寶一樣對待。當我看到J•K•賽門斯所飾演的指揮一臉正經地為沒能踏准他的節奏而嘶聲力竭時,我真不禁由衷地讚嘆一下——你真TM演得好啊,還有模有樣地較真起來了。但他無論怎麼較真,都改變不了這音樂的垃圾。

從一開始,他就錯了,這部電影最大的問題在於,他們竟然相信偉大的藝術是可以通過勤奮、刻苦、高壓逼出來的。同時,他們竟然認為爵士樂是一門藝術,這種膚淺、諂媚的音樂,充其量支配當開場音樂。

電影的最後,男主角不出意料地來了個大爆發,那打鼓的樣子簡直就像High了亞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MDMA)一樣。力量與速度都提升了一個數量級,但這又代表什麼?兄台,除了感到一陣自High之外,你真認為這音樂好聽嗎?——外強中乾,沒有半點的感染力;這「乒桌球乓」的鼓聲簡直就是侮辱了音樂兩個字。

---------------------瞎扯淡的分界線-----------------------

如果你能看完上文,你應該能深切地體會到本文作者的藝術賞析水平之高,無論是電影,抑或是音樂都有自己的一套。但尤其遺憾的是,本文作者竟然竟然忽視了該片——《爆裂鼓手》中所體現的「同性戀傾向」,而誤認為這是一部主流的電影。這不禁是一個大大的疏忽,這本可成為一篇充滿機智幽默,言辭辛辣,又極具洞察力的影評,卻因為這點而輪落到了平庸的邊緣。

而事實上,比起其它打著同性戀旗號,卻左右而言他的「偽同性戀」電影,這部電影才是名副其實的同性戀電影。他所表現的同性戀傾向是植根於人類行為的「無意識」之中。兇狠的導師(指揮)和他的小白學生(我們可憐的男主角),分別充當了男同性戀關係中的「攻方」和「受方」。

在電影眾多的鏡頭中,有意無意地突出導師健碩的身形,走起路來虎虎生風。這無疑是為了吸引那些身為小受受的男同性戀。

可憐的小白,在整部電影80%的時間裡,幾乎都接受著他所敬愛的導師肛交的折磨,而另一方面他又是很享受這一過程的——他天真地以為自己是導師眾多位「小受」中最特別一位,總有一天他會成為「中宮娘娘」的。

而當他意識到事實的真相,他作出了反抗——選擇了離開,他以為自己再也不愛自己的導師了,但是他還是無法擺脫導師的魅力(普通的觀眾可能會以為他所之所以努力的練鼓,是為了實現他站在林肯中心的音樂夢想,但實質上,他從一開始就只是為了吸引導師的注意;細心的觀眾會發現,他雖然和父親相依為命,但實質上他是父親就像個窩囊廢、娘娘腔,更像一個處處保護他的母親,他需要得到真正的父性認同——他發現了導師)。

所以,當他再一次接到導師的邀請,他沒有過多的猶豫便答應了,他以為自己再一次得到了導師的垂青。但結果,他再一次感受到了被拋棄。但這一次,他沒有離開,他回到了舞台上,當著台下眾多觀眾的臉,對導師進行了一次有效的強暴。這時候兩者身份發生了逆轉,小白由「小受受」變成了「攻方」,而導師,則被壓倒了,享受著被肛交的快感。

而這也是《爆裂鼓手》這最後一場戲的內涵所在——你以為自己看的是音樂表演,實質上只是一場發生在男同性戀之間的強暴戲碼。很遺憾,本文作者竟然沒有看出其中端倪——虧本文作者還自稱「天才」,所以到了最後,這還是一部同性戀電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