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進擊的鼓手--Whiplash

爆裂鼓手/鼓动真我(港)/进击的鼓手(台)

8.5 / 994,340人    107分鐘

導演: 達米恩查澤雷
編劇: 達米恩查澤雷
演員: 麥爾斯泰勒 梅莉莎班諾伊 JK 西蒙斯 保羅萊瑟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烏鴉火堂

2015-02-14 20:09:57

瘋魔至上,孺子可教


文/夢見烏鴉

   《爆裂鼓手》究竟算不算是一部勵志電影,恐怕因人而異。從電影的故事模式和走向上來判斷,一個後備學徒成長為一流爵士樂鼓手,乃是標準的勵志電影套路,尤其是結尾之處激情釋放的忘情表演,用句俗話來說這叫「燃點」,也是所有勵志片的統一收尾方式。這麼說來《爆裂鼓手》要朝著「心靈雞湯」的路子奔了。可偏偏電影的內容比較奇葩,不但跟勵志一點關係也沒有,反而處處都在反勵志,電影從骨子裡面冒著一股「負能量」濃煙,這才是讓人糾結的地方。

   但這恰恰也是《爆裂鼓手》所吸引人的地方,用一句成語來概括本片的內容,就是「不瘋魔不成活」。

   本片中塑造了一對關係異常的師徒。一個初出茅廬的學徒安德魯,一心想成為頂級爵士樂鼓手,是我們常見的那種追夢少年的典型;一個魔鬼一般的老師弗萊徹,就像來自地獄中的炎魔,比起嚴厲的老師,弗萊徹不但會直接摧殘你的肉體,更會深入到你的靈魂深處毀滅你的希望。魔鬼訓練方式、負能量灌輸、非常規手段來「激勵」學生,挑戰每個人的極限,每當弗萊徹打算要放棄的時候,弗萊徹會立刻換另一番慈祥面孔肯定前者的努力,隨即立刻再用另一種方式將安德魯剛剛建立起來的信心再次撕裂。電影在這樣緊張而激烈的師生對弈和充滿節奏感的爵士樂訓練中週而復始了大半時間,最終因為安德魯的爆發戛然而止。一個曾經的懷夢少年就這樣的夢想破碎,不過比起那位曾被弗萊徹打壓至抑鬱最後自殺的學長來說,安德魯在不知不覺中也鍛鍊了自己的意志,為電影的結尾留下伏筆。

   電影很無聊嗎?絕對不是,《爆裂鼓手》沒有半點陳詞濫調,在導演對電影節奏的把控上,憑藉鬼斧神工剪輯和由淺入深的代入感,讓本片的節奏從頭到尾一氣呵成,獲得極佳的觀影體驗。電影在展示弗萊徹訓練爵士樂鼓手的段落上,竟讓人感受到了動作片的緊張,戰爭片的硝煙,競技片的激情。這就是導演在講故事方式的入神手段,將一個並不復雜的故事滲透到淋漓盡致,將爵士樂題材拍出了搖滾樂的狂熱。

   而該片的最後部份更是神來之筆,安德魯與弗萊徹二次相遇,不出意外的再次掉進了後者「甜蜜的陷阱」中,弗萊徹讓安德魯在世界爵士樂之巔的舞台上洋相百出,不過這一次安德魯並沒有爆發,而是選擇用自己的方式回擊。很多觀眾都在糾結於,結尾的那次演出究竟是弗萊徹公報私仇?還是他另一種激勵安德魯的方式?其實這都不重要,無論弗萊徹出於哪種目的,電影的結尾對二人目光的特寫上,當弗萊徹眼尖的皺紋舒展,他是在微笑。當他最後揮動臂膀時,並不是像以前一樣對學生飽以老拳,而是一個招牌式的「推薦」手勢,電影選擇在這一刻結束,安德魯與弗萊徹在經歷了90分鐘的令人糾結、非正常的師徒關係之後,這一刻才是一個師傅對弟子最理想態度。

  中國古代《三字經》中有言:「教不嚴,師之惰。」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過錯。只是教育,但不嚴格要求就是做老師的懶惰了。可見「嚴師出高徒」這條古訓在我們傳統思維里已經根深蒂固。什麼樣的老師才叫嚴格?弗萊徹或許已經超越了「嚴格」二字,這是一個讓所有人害怕卻抱有期待的老師。導演在塑造弗萊徹這個角色時,肯定參考了《全金屬外殼》中李•厄米飾演教官,後者同樣是以打壓、折磨新兵的肉體和心靈這種方式將生瓜蛋子訓練成殺人不眨眼的機器,甚至本片中弗萊徹的出口成粗的方式都與後者相似。然而,李•厄米最終被受不了折磨的新兵槍殺,而弗萊徹除了讓一個學生自殺之外,也收穫了安德魯這個爵士樂天才。

   「孺子可教」這句成語的典故,著名的「張良拾鞋」中,黃石公不厭其煩的考驗張良,後者被玩的團團轉,最終張良頂住壓力,得到黃石公的認可,「並稱讚他」孺子可教矣。我國這個典故與《爆裂鼓手》的核心很像,但本片更近一步,達到了「不瘋魔不成活」、「相愛相殺」的地步。自由隨性的爵士樂舞台,成為了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斑斑的血跡更是歷練的代價。

   電影中飾演弗萊徹的演員叫J•K•賽門斯,對於常看美劇和好萊塢電影的觀眾來說,這是一個半熟臉,很多片子裡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流傳最廣泛的當屬老版《蜘蛛人》三部曲中小蜘蛛的神經質報社主編。本片中他以精湛的演技塑造了弗萊徹這個獨特的教師形象,令人稱奇,一個月後的奧斯卡大獎,這位幾乎鎖定最佳男配角。而他那句著名的台詞「英語裡再沒有哪兩個字比「不錯」更害人的了」更是一站見血的撕破了所有偽善者的面具。

   《爆裂鼓手》就是這樣一部奇特的電影,以勵志片的模式,實際上每一秒都在反心靈雞湯,但每當夢想破滅的那一刻,卻又出現一對灑滿希望的翅膀帶你飛出泥淖。整個觀影過程中心驚肉跳,結尾熱血沸騰出一口氣。

    PS:片中弗萊徹不斷以爵士樂高手查理•帕克的例子來激勵安德魯。歷史上的查理•帕克年輕時音樂才能確實不敢恭維,經常演奏時洋相百出。但他苦功練習,提高技巧,最終成長為世界知名的薩克斯手。不過查理•帕克的人生是非常悲催的,他不斷勞苦的奔波演奏,越陷越深的毒癮與酗酒惡習,再加上家庭生活的沉重壓力,他的生命早在三十五歲就油盡燈枯。或許他的一生也是「不瘋魔不成活」的典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