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飢餓遊戲:自由幻夢I--The Hunger Games: Mockingjay - Part 1

饥饿游戏嘲笑鸟(上)/饥饿游戏自由幻梦(台)/饥饿游戏终极篇自由幻梦(港)

6.6 / 502,249人    123分鐘

導演: 法蘭西斯勞倫斯
編劇: 丹尼史莊
演員: 珍妮佛勞倫斯 喬許哈契遜 連恩漢斯沃 伍迪哈里遜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江海一蓑翁

2015-02-09 19:09:13

極權的輪迴


    雖然《飢餓遊戲》已經出到了第三部,但這其實算是我第一次接觸這個故事。第一部的時候,我根本毫無聽聞;第二部倒是幫某人下下了在電視上看,只是我對美國大片一向無甚好感,全場都在刷手機,對劇情充耳不聞。這次在盧米埃,總算完整看完了電影,本來也只是當作陪某人的例行公事,可是電影開始20分鐘之後,我就發現這是一部值得用心去領悟的作品,於是全神貫注地觀看,直到終場。
    從敘事方式和拍攝手法上來看,這仍然是一部典型的好萊塢類型大片,強調戲劇張力,敘事緊湊,線索和衝突感明確;然而深究其內容,卻可以發現,它承繼著自《1984》《雪國列車》等電影作品的反烏托邦傳統。從情節上來看,如果要選一部反烏托邦小說來做類比的話,那麼最適合的應該是奧威爾的《動物莊園》。施惠國的斯諾總統遊戲人民,實行高壓統治,引發民眾奮起反抗;然而耐人尋味的是,反抗的領導者們遵循的政治邏輯,跟斯諾總統如出一轍。在斯諾那裡,他通過利用個體的情感來分化反抗者。貢品皮塔在他的操控下,於電視螢幕上溫情訴說和平與愛。斯諾利用皮塔與嘲笑鳥凱妮絲之間的愛情來動搖凱妮絲,又用全體民眾對於殺戮的恐懼和和平的渴望來動搖反抗者的鬥志。而在反抗者這裡,為了幫助凱妮絲拍出最好效果的宣傳片,不惜以犧牲整個醫院的平民為代價,從而激發凱妮絲的反抗情感。斯諾對民眾實施的是武力的恐嚇和威權的壓制;而在反抗者這裡,則是直接以革命和解放的名義,對民眾實施軍事化管理。值得注意的是,斯諾總統並非對現代政治文明一無所知的暴君,他在片中第一次的電視講話,就儼然是霍布斯的《利維坦》或盧梭的《社會契約論》里論斷的翻版,那就是:作為民眾,需要讓渡自己的一部份權利給統治者;而作為回報,統治者給予民眾以和平、穩定的政治秩序。進行高壓統治的暴君,口口聲聲為自己的統治辯護的理由,都是近現代最經典的政治哲學理論,這更賦予了影片以極強的諷刺效果。片末,反抗者的女總統對民眾的那番講話則更具諷刺意味,前面剛說著「要打倒奴役思想、控制人民的斯諾總統」,後面又高呼「我們要追求一個領袖,一個聲音,一種思想」。我們完全可以想像,當這些反抗者掌權之後,現實出現的無非就是從極權到新極權的演化,所不同的僅僅是換了掌權者而已。
    本片的深刻之處,在於並不僅僅展現了一個類似《動物莊園》般的故事,而且生動展現了現代國家的政治傳播學手法。反抗者和統治者鼓動民眾,用的都是電視直播宣傳片的手法,而為反抗者拍攝宣傳片的團隊,正是來自統治者的宣傳片製作隊伍。為了激發宣傳片主角凱妮絲的憤怒情感和頑強鬥志,拍攝團隊直接把拍攝地點選在了真實的戰場。當凱妮絲面對無辜死難的民眾義憤填膺的時候,旁邊的攝影機正悄悄記錄下她的憤怒、她的宣言,所有這些情緒,都正是宣傳片用來鼓動和激發民眾的最佳素材。凱妮絲的傷痛與哭泣,義憤與怒吼,在拍攝團隊和反抗領導者看來,恰恰只是他們夢寐以求的劇本成真而已。
    作為反抗的領導者,女總統的講話被幕僚批評為「過於簡明扼要」、「缺乏鼓動性」,這樣的講話,對於發動民眾來說,是遠遠不夠的。這或許正是領導者們找到凱妮絲充當反抗者精神偶像的原因。跟女總統相比,凱妮絲愛憎分明,情感外露,更重要的是,她本身就是平民中的一員,由她來作為反抗者的象徵,更能喚起民眾,激發民眾的鬥志。然而遺憾的是,凱妮絲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卡里斯馬」,她出現在宣傳片裡的一舉一動,都是被精心設計、精心排演、精心激發出來的。一旦她有違領導者們的意志,等待她的就是隨時被替換的命運。
    這樣的政治傳播學手法,不只被希特勒、史達林等獨裁者使用過。在很大程度上,它也是美國近半個世紀以來政治生態的如實展現。當電視媒體在民眾中廣泛普及,任何一位想成為總統,或者一般政治領導者的人,都必須學會在電視面前從容演講和表演的技巧。八十年代初,雷根能夠成功當選總統,很大程度上就得益於自己在電視辯論中的完美形象展現,這對於演員出身的他來說並非難事。而著名動作片演員施瓦辛格,後來能夠競選州長,跟雷根的成功如出一轍。歐巴馬能夠成為美國曆史上的第一位黑人總統,跟他在電視鏡頭面前的侃侃而談、從容不迫,有著直接的關係。當然,至於他演講里承諾的那些綱領能兌現多少,就是另外一回事情了。
    不太能理解這部電影為何在豆瓣評分如此之低,之於我來說,這是近幾年我看過的最深刻的美國大片。對於政治和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們,非常值得去電影院看看這部電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