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暗黑冠軍路--Foxcatcher

狐狸猎手/猎狐捕手(港)/暗黑冠军路(台)

7 / 149,644人    134分鐘

導演: 班奈特米勒
編劇: E. Max Frye
演員: 史提夫卡爾 查寧泰坦 馬克魯法洛 席安娜米勒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木衛二

2015-02-07 03:09:10

美國大富翁三槍驚奇


當中國電影還痴迷於最原始的成功學,不斷去論證「有錢就是大爺」,太平洋那邊的好萊塢傳記片,在造夢同時,卻一直熱衷於破夢,狠狠踩完,碎上一地。再多金、有夢的成功人士,他們也有內心的陰影黑暗,更有無法彌補的人生缺失,眼下看,這都快要編成一個套路了。

很多人把《狐狸獵手》歸為體育片,在我看來,它還是一個申奧大部隊裡常見的人物傳記片——歷來都是爭奪和斬獲影帝影后的類型好手。

所以,得益於類型優勢,《狐狸獵手》有個很好的地方,它專心寫人,斬掉了其他枝節。影片對話少,提示多,內心戲豐富,人物的情緒狀態精準(有人說選角導演立了大功)。比如馬克和戴夫之間的多場對手戲,從摔跤場到進房間,每一場都清楚地表現了內心的進退。

馬克一出現就是莫名的失落,他有一顆搏鬥的心,卻好像惴惴不安。電影甚至懶得去交代他的前史,而是讓他在一幫小學生面前亮出金牌,又在後面的對話中談及家庭和成長。

另一個主角杜邦的出場方式也很有趣,他先是在電話裡被提及,接著又是工作繁忙,最後才在沙發上,直勾勾地盯著馬克,就像一個孩童專注於想要擁有一件玩具,毫不掩飾。他跟母親只有一場對手戲,可是,就在這樣不起眼的日常交鋒中,他就以完敗的面目出現。

作為一項較為偏僻冷門的競技運動,摔跤在電影裡的存在是尷尬的。杜邦宣稱奉獻,大談愛國精神。他確實用金錢和物質援助了這項運動,可是,他更多的想利用摔跤來往自己臉上貼金。正如一個揮金如土、精力無窮盡的富家子弟,他總要找到一種東西來消磨人生,女人、豪車、槍械、毒品、狐朋狗友,或者永遠不嫌多的金錢財富。很不幸的,杜邦還看上了摔跤。他屢次投身其中,捉對摔跤,以致於叫人覺得,他好像真的不是在消遣找樂。

更加尷尬的則是戴夫,他是一個把摔跤和人生平衡得恰到好處的職業體育人。可是,他的遭遇卻最為荒謬——比馬克墮入黑暗還要叫人憤懣跟不解。我們當然可以做出這樣的解讀:金錢和財團扼殺了體育運動的純潔,扭曲了體育競技的本源。譬如,當杜邦把古柯鹼交給馬克,他一點都沒有意識到,體育運動是有一道紅線的。如果他熱愛這項運動,希望這個運動員獲得這麼成功,那麼,這個東西是不應該碰的。顯然,在他看來,古柯鹼和軍火、摔跤一樣,這些東西無非都是消遣,他只是想玩而已。只要他能站在講台上,面對著鏡頭,大講自己的人生成功就行了。別人所做的一切,到頭來都要歸功於領隊的自己。

杜邦母親愛馬,勝過愛他。可憐的杜邦愛了一輩子鳥類,最後找來一堆人摔跤,結果還是無法消解母親在情感上的輕蔑。他買得了馬克、戴夫,卻買不來真正的親人朋友,還有別人的家庭幸福。另一邊,尋找告慰的馬克,從一個地方跑向另外一個地方,始終還是困在了人生陰影中。

好事者不免要開涮中段的深夜摔跤戲,馬克露出了奇怪的曖昧表情,而杜邦正在他背上奮勇搏鬥。這個鏡頭令現實中的馬克·舒爾茨大為光火,認為導演有意誤導觀眾。是的,這真的是一個真實故事,舒爾茨兄弟真有其人,他們雙雙獲得了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的自由式摔跤冠軍(級別不同)。並且,馬克·舒爾茨還是《狐狸獵手》的聯合製片人。

深度中毒者還會注意到,杜邦背後的美國國旗,他們的軍火與美國曆史的聯繫,乃至於認為,電影不只是在講摔跤這場運動。金錢無孔不入,你要想多遠, 它就有多遠。庫布里克在《大開眼界》講述了人為金錢和上流社會所奴役,《狐狸獵手》自然也叫人想起了這點,就連體育運動也無法置身事外。不過,導演的本意,恐怕也不是妖魔化有錢人,或者唱衰一些體育項目。畢竟,這是先有現實事件,再有拍攝電影。更別說了,人家舒爾茨和杜邦公司都沒有意見,死人又不會說話。看再多的陰暗面,結果也就是鮮見個案。

【中國新聞週刊】

【微信公眾號:movie432 請勿轉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