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把噗

2015-02-04 18:46:33

影像進階:感覺、感知和感應


一、感覺的影像

感覺的影像:不是理解的影像,用之敘事(好萊塢);不是思想的影像,用於探討(戈老師);更不是靜觀的影像,用來體驗 (空間-影像)。感覺的影像,只用來感覺。

感覺的影像,一如克萊爾•德尼的電影:用色彩的魅麗,調動視覺;用鋪陳情緒的音樂,調動聽覺;用手持鏡頭的微移,調動觸覺;用演員的表演,調動心覺(如果心也可稱作一感官的話)。 神秘如初,靜默的時刻唯需感覺。

部份的曼多薩、婁公子等等。


二、感知的影像

感知的影像,空間-影像之別稱,目的是破除鏡頭的時間性,生成-非人。

貝拉•塔爾:作為空間-影像的先驅,首先發現了鏡頭的物性。通過構築一個唯物主義的物體系,個人湮滅於群體(酒館和舞會),情感同一於自然情狀(雨和風,聲響);心理時間的剔除,唯有物理時間留存。一個觀眾無法進入、自我密實的世界。

阿彼察邦:模擬一個超脫者的視角,從來世向現世的觀望,影像剔盡蕪雜,只剩透徹的純淨:醫院(生死交界)與森林(逃離人事,回歸動物性),以達致超驗的情境。

河瀨直美:模擬夭折孩子的視角(《殯之森》),由死觀生,手持特寫的微晃流露著無知與新奇。

米開朗基羅·弗蘭馬汀諾:模擬一種動物視角(家養),得以從任何人為視角的時間性中解脫出來,進入純粹的空間性,不再有觀察者與被觀察者的區分,唯有觀察留存。故他的電影不用言語,但滿是靈性。

菲利普·格羅因:與弗蘭馬汀諾相同的是,格羅因也模擬了動物視角,但卻是某種野生動物,如《警官之妻》中的fox。

呂西安·卡斯坦因-泰勒和史傑鵬:以《利維坦》和《鐵道》這兩部作品為代表,這一新型的紀錄片鏡頭模擬的是生物特性:也許海洋生物,一條魚。魚之遊動,便是靜與動的辯證平衡。

……

三、感應的影像

是否存在這種影像?當我們用這詞來稱呼《奇蹟》這部作品中所展現的影像介質的時候。

與這部電影中小女孩的形象相比,當今影壇最一流的那些男性導演們在塑造人物上的相形見絀:《利維坦》與《兩天一夜》中的兩個女人完全被動機所裹挾,可說是基於一種男性視角對女性心理的想像。而《奇蹟》中的傑索米娜,雖則仍有動機支使,但我們卻無法將其明確表示出來,她為何如此執著地要參加比賽?逃離,抗爭,還是顯示自我的存在感,這些都不曾明說,只能藉由觀眾自己去感應裡面神秘的魔團,一如最後消失的一家人。對於此種神秘性,觀眾必須安置好頭上的觸角,好比進入一個外星世界,不再有理解、感覺或感知,只能去感應。


另:三種影像都可從安東尼奧尼的電影中找到雛形。我也是我一直認同的觀點——電影從傳統轉向現代是憑了安東尼奧尼一人之力,而不是新浪潮那幫小子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