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鳥--The Birds

群鸟/鸟

7.6 / 209,202人    119分鐘

導演: 亞佛烈德‧希區考克
演員: 羅德泰勒 潔西卡坦迪 緹琵海德倫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卡斯蒂亞公爵

2015-02-02 15:58:33

《群鳥》:希胖的「惡趣味」


在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的作品中,《群鳥》是十分罕見和特別的一部影片。說罕見,是指它很難被歸入希區柯克最常見的影片類型,一則不是《深閨疑雲》、《蝴蝶夢》這樣的心理懸疑類;二則不是《房客》、《電話謀殺案》這樣的謀殺懸疑類;三則不是《三十九級臺階》、《西北偏北》這樣的間諜懸疑類;四則不是《愛德華大夫》、《精神病患者》這樣的變態心理類,而更像是一部恐怖片或者災難片。說特別,是指希區柯克從頭至尾未對片中「鳥群」的來龍去脈作出解釋,便似一團迷霧,引發了人們對其象徵意義的各種揣測。

《群鳥》這部作品非常有意思,前半段完全是愛情片的節奏,充滿了男女間談戀愛時的攻守諧趣,以及未來婆媳間的暗中角力。但到了後半段,海鷗、烏鴉等鳥兒迅速成為了主角,氛圍也變得陰鬱恐怖起來。不過,在希區柯克高超的敘事與剪輯手法下,始終有一條隱伏的、令人不安的線索在暗處牽引著觀眾,因而前後部份的轉變並不顯得突兀,甚至頗為自然。讓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導演利用真鳥、假鳥配合聲效製造出的災難場景,即使現在來看也依舊生動,很難想像原本可愛無害的動物居然能夠具有如此強大的破壞力。

有人覺得《群鳥》反映的是環保主題,鳥兒的反常代表了大自然對人類竭澤而漁的報復。有人認為此片反映了導演一定的「俄狄浦斯情結」,把鳥兒視為男主角母親的替身。還有人用「壓抑」、「孤獨」以及「渴望關愛」來解釋劇中的人物與情節。對於這些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的解讀,我在此不作站隊和評論,有些電影的魅力就在於其開放性,說得太明或者過於執著深意並非明智之選。

相比撲朔迷離的鳥兒,反而是希胖在這部電影創作過程中的某些行為更值得玩味。這些行為十分典型地反映了他隱秘的內心世界,往好了說是「惡趣味」,往壞了說是「變態心理」。雖然在電影領域,希胖是不折不扣的大咖,然而作為一個人,始終都會有不為人知的另一面。

眾所周知,希區柯克在拍片中有許多怪癖,比如對兇殺、對金髮女人、對同性戀、對偷窺、對客串的熱衷。這些都可以通過追根溯源,從其兒時的經歷找到緣由。他的童年時期大多由母親陪伴,對母親特別依賴,甚至連後來的妻子也是依照母親的模板找的,而他的母親和妻子都不是金髮女子。因而,在他的潛意識中,金髮美女一方面是高貴、神秘、充滿肉慾的尤物,另一方面卻又是危險、邪惡、缺乏安全感的存在。這種藉由「俄狄浦斯情結」引發的心理在《群鳥》的前半段體現得尤為明顯。

用現在的話來說,《群鳥》的女主角梅蘭妮是一個標準的白富美,雖然因嬌生慣養而有點任性,但總體上還是個有教養、明事理的好姑娘,而且敢愛敢恨的性格很討人喜歡。而男主角米契則與母親莉迪亞及妹妹相依為命,過早喪夫的莉迪亞不知不覺中將米契當作了丈夫的替身。因此,當梅蘭妮大膽地對米契示愛,並出人意料地登門拜訪時,便立刻引起了莉迪亞的敵意和戒備。

不過希區柯克並沒有讓這種對立維持下去,而是通過群鳥的災難使雙方逐步得到溝通和理解。莉迪亞表示自己的態度是因為害怕被兒子拋棄,而梅蘭妮則表現出溫柔與善解人意的一面,隔閡初步化解。到了最後,當遍體鱗傷的梅蘭妮無力地倒在莉迪亞的懷裡時,預示著她終於被莉迪亞所接納。

如果說「俄狄浦斯情結」還無傷大雅的話,那麼希胖對女人帶有變態、施虐的佔有慾就顯得不那麼美妙了。《群鳥》中有兩場被鳥襲擊的戲把飾演梅蘭妮的蒂比·海德莉整得特別慘,一場在電話亭,一場在閣樓。希區柯克一遍又一遍地反覆拍攝襲擊的場面,直到蒂比·海德莉面臨精神奔潰的邊緣。

如果你認為這是導演和演員的敬業,那或許就錯了。根據蒂比·海德莉事後透露,希區柯克很早就看上了蒂比,並且毫無顧忌地向她坦白對她的性幻想,甚至還提出了性要求,當被蒂比拒絕後,希胖就報復性地把原本一天的拍攝期加到了將近一週,還用真鳥代替了機械鳥,殘酷的拍攝令蒂比傷痕纍纍,連眼睛也差點被啄瞎。

由於蒂比的始終不從,在演完《群鳥》和《艷賊》兩部影片後被希胖棄用,隨後慢慢淡出影壇,只能接些不起眼的小角色。這樣的情形實在有點駭人聽聞,即便不明真偽,但至少不會是空穴來風。雖說演藝圈裡的潛規則司空見慣,然而要將聲名煊赫的希區柯克與如此下三濫的行為聯繫起來還真不太容易。

對此,我覺得應該一分為二地看,希胖的德行確實為人不齒,不過當他的種種癖好和心理投射到電影中時,或許就為其藝術的形成創造了條件。電影既是對觀者慾望的滿足,也是對作者慾望的滿足。對希區柯克來說,當他的慾望和潛意識在執導過程中得到釋放時,也恰好通過電影滿足了觀眾們被壓抑和束縛的慾望。謀殺、金髮美女、偷窺等等,難道不是大多數人心中的所思所想嗎?這大概便是希胖能夠稱霸一個時代的原因之一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