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訊息
電影評論更多影評

艮子

2015-01-30 06:16:23

用影像審問人心

************這篇影評可能有雷************

上個世紀60年代,一群美國電視人全世界首次全程記錄了納粹戰犯Eichmann的審判。在奧斯維辛集中營解放70週年之際,BBC的英國電視人們拍了這部致敬前輩的'電視劇'。這是一個給電影電視人的故事,向影像的力量這一理想致敬的故事。這更是一段極好的警示今人的歷史。

 

Milton作為製作人,關心整部紀錄片的成本、收視率和收入。而作為導演的Leo更側重影片的人文關懷,社會意義。紀錄片不只是記錄,更要盈利。但是在盈利之外還有一些更深層次的東西。記錄的同時它們傳遞了資訊,增加了真實,開啟了對話和反思。所以一部講述紀錄片拍攝過程的故事,不只是一個電視人電影人的故事。這個過程中,觀眾是不可或缺的演員。記者和觀眾們是選擇加加林登月,古巴進攻豬玀灣,還是對納粹戰犯的審判?觀眾們選擇什麼樣的節目,為什麼樣的電影解囊,直接決定了影像界的人們如何呈現他們的作品。所以在我們抱怨電影電視節目的水平每況日下的同時,也應當反思,我們的社會是否培養了足夠的觀眾群,對於電視電影有高於娛樂的訴求?

 

一段影像,是給所有人的故事。它可以以一種更直觀,卻也更潛移默化的方式,開啟一個社會對於一個難以討論的話題的交流和反思。上個世紀60年代,世界大戰的創傷尚未癒合,冷戰的肅殺寒風又呼嘯而過。猶太人族群之外的很多人還處在對大屠殺的真實性加以懷疑的狀態。「如果我能夠想像出那樣的事情,我都可以去好萊塢了。」劇中一位集中營倖存者如是說。的確,當一件事太過恐怖殘忍,超出了我們的理智能夠接受的範圍,人類的第一反應就是否定。外人覺得難以理解。受害者覺得往事不堪回首。加害者則更難以主動認識錯誤。面對歷史實在是是一件很困難的事。但是隨著人們通過各種方式越來越多地接觸到那段歷史,比如這場全世界播放的重要審問,慢慢地,腦子總會去想,嘴巴會開始去說,痛苦的眼淚被分享,塵封的心靈會打開。有些傷口永遠不能癒合。但是這樣的環境,容易讓人們擁有站在一定的距離去看那段歷史,去剖析的勇氣。唯有這樣,才能在歷史被忘記以前,及時地去面對那些殘酷的真實,去問那個困難的『為什麼』。 是社會共同的努力,造成了今天整個歐洲不論是學術界,媒體,還是普通群眾對於歷史難能可貴的自省和認識。
 

導演Leo多次被問及,為什麼那麼執著,一定要拍攝到Eichmann在精神上被打敗的鏡頭,為什麼一定要體現他不動於衷,冷酷無情外表下的人性?如果他就是個惡魔,我們的電視節目一樣可以賣座。而且至少我們讓全世界聽到了猶太人們的聲音。

Leo的堅持在道理上無疑是正確的。因為只有體現出Eichmann潛藏的人性,觀眾們才能最直觀地意識到,惡魔般的行為是由人做出來的。才能意識到任何一個人其實都有可能走上同樣的道路。只有點出這個危險性,才能對世界真正起到警醒的左右。妖魔化他人是對自己的潛在危險的最好開脫,更是對自己實施惡性的最好辯護。或許基督教提出原罪在道德規範上也有類似的警醒作用。因為知道自己是生來的罪人,是會犯錯的,所以對自己的行為更有批判能力,所以自省。而所謂良知,則首先必須源自於自知。在新加坡遇到的很多虔誠地去教堂的朋友,確實比周圍很多其他人更密切地關注自己的行為和內心,更注重於讓自己的心性和行動得到修養與成長。


今天,在網路的助力下,大眾媒體的受眾越來越廣,擁有話語權直播權的個體、組織也越來越多。各種勢力也充分利用著這新新拓展的力量。從散播恐怖的處決被劫持人質的視訊,到教唆極端意識形態的各種網路發行物。提醒著我們,恐怖和暴力從來沒有遠離過人類社會。在這樣的時刻,本片的主題也格外值得我們深思。公開審判的最終目的不止在於有罪者得到應有的懲罰,還在於讓受害者得到應有的理解,更在於讓整個社會正視罪行,反思歷史,尋找罪惡的根源,以史為鑑,共同尋找這個社會向前的方向,解決問題的方法,避免悲劇的再次發生。

看片時,我不時想起我們自己的歷史。身邊的老人們心底壓藏著的故事,欲言又止,無人訴說。滿眼看著美好未來的年輕人,有幾個有機會聆聽,有幾個願意聆聽,又有幾個願意相信?我們是不是還有時間,在這些生命隨時間漸漸淡去之前,保留那些隨之消失的,重要的記憶?我們是不是有機會,用這樣的電視直播,讓群眾的目光重新匯聚到難以直面的歷史,進行一場對自己心靈深處,那些潛在的危險成份的審判?我想,這或許是本片帶給我們的最好的問題。
 

(題外話:非常感謝字幕組讓我也有機會看到只在BBC上播的節目。謝謝你們以這種羅賓漢式的方式傳遞了資訊。大家可以去這裡:http://www.plsub.com/thread-19298-1-1.html 。小自由的美式英語說得相當地道!演技點讚。)   舉報

評論